请欣赏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1
近期,我认真地拜读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感触颇深。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读书过程中受到的启迪和震撼让我心潮澎湃,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读书感悟。
一、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学生需要教师的理解与尊重。
课堂上常常会有这种情况: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往往不能顺利地实施,要么被淘气的学生搅乱——既搅乱了你的方案,又搅乱了你的心情;要么学生死不“配合”,使自鸣得意的设计“搁浅”。
不断的实践和思索使我渐渐明白,要使教学真正成为艺术,还得研究学生。教学艺术是由师生共同创造、共同完成的,而且课堂教学的精彩常常不是因为老师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的精彩而精彩。好多情况下,掌声不是送给老师的,而是送给学生的。
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口袋,不是机器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学生是活的,他们不但需要知识,而且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肯定和激励。具体到每个人又最需要什么,这就需要老师的观察和了解,需要和学生进行密切的接触和交流。共性的东西是一致的,即人人需要理解和尊重。只笼统地说“爱学生”是不够的,因为“爱”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需要理解,没有理解,便谈不上真正的爱,因为“爱是理解的别名”。
一次,德高望重的斯霞老师执教《乌鸦喝水》。课堂上,她请一位男生读课文,但没读好。斯老师一边把他歪到脖子一边的`红领巾戴正,一边说:“读错了没关系,再试试。”那位小朋友不再紧张,而且有了自信,第二遍就读得正确、流利了。这里的关爱就是来自于理解——面对着全班同学和那么多听课的老师,孩子紧张是正常的,红领巾歪到脖子后边也是正常的,因为他是才上一年级的孩子。没有这样的理解,当然也就不会有斯老师那充满爱意的宽慰、鼓励和“戴正红领巾”的动作。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不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才会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爱才会具体而丰富,才会无处不在,才会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满温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课堂上才会有民主,才会充满情趣,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潜能才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效,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二、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地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地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
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地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
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不能总是抱怨没时间,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要与时俱进,多看书,多学习。还要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扩充他们的知识容量。
三、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
在全民共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教育改革呼唤课堂和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我们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遇到问题,组织全体同学来讨论,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力量来解决。而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要靠个人钻研,独立完成;没有重视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长,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互相启发。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不要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鲁滨逊”。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比如在讲《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一开始就分组,第一步同学们自由读,读时选择喜欢哪个角色;第二步选择角色,分角色朗读,同学之间互相评价;第三步课堂讨论:你对哪句话最有感触?简单说出理由;第四步进行课本剧排演。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我想这节课的合作学习基本完成了。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教学环节。
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四、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
看到这一条,一种内疚之情油然而生。因为我恰恰缺乏的就是这一点。我们每天的教育教学,面对的是最生动的教育对象,每天都会有一些生动而丰富的教育资源,成功与失败,得与失会有很多,随手记录下来,是一笔丰厚的教育素材。可是我就是不善于总结与积累,以至于拿不出具有说服力的成果来。
苏霍姆林斯基重视对学生最初表象资料的记录,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记录,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他之所以能成为一名著名的教育家,能为后人留下一笔笔的精神财富,是因为他坚持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记日记,是他的教育日记为他成就一本本教育名著提供了鲜活的、详实的案例。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充分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能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有所触动的瞬间和教育故事变成文字,记录在案,不仅是对流逝岁月的美好回忆,更是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业务素质的一笔精神财富。回首以往教育经历,孩子之间的一次争吵,和家长的一次谈话,和同事间的一次交流,一次失败或成功的课堂教学,当时火花闪烁、激动人心却疏于记录整理,等到再想找的时候,它稍纵即逝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如果当时及时记录,翻开尘封的日记,许许多多鲜活的人和故事就会扑面而来。因此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想以后我要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从坚持写教育日记开始,把教育生活中一颗颗洒落的“珍珠”串联起来,也编织出一部自己的教育专著。
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一百条建议都有其独特的内涵,还需要我不断地学习,以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2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捧读此书,不由自主有一种感觉:一位慈祥、睿智的长者,坐在你的对面与你聊天,他的丰厚学养、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地滋养着你的心灵,提升着你的智慧。这时候,大师的形象依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问题,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不得不让人钦佩。
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因为这是我迫切希望解决的几个问题,看了后真的对我帮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转变,我也经常抱怨没有时间,忙;对后进生我更是一直认为这是智力问题和一个人的质地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秉性难移”,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嗤之以鼻。但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后,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很困难很困难。
那个“费加”是苏霍姆林斯基难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描述费加的,她“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她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她的思想曲折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去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和我常认定的笨的学生非常相似,那我们平时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采用补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傍晚留下来反复地给他讲解、背诵直到他“懂了、会背”为止。而苏霍姆林斯基却不这样做,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就这样,费加到了五年级,学业成绩赶上来了,七年级毕业后,费加进了中午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真的是不可思议啊,费加碰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老师真是她的幸运,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想,我们虽然不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地去对侍一个后进生,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不要让像费加这样的孩子在短时间里一下子记住要背的课文,一下子理解这道应用题,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3
最近我看了给老师的建议这本书,作者是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翻译得很好,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我们不得不佩服大师的伟大,他怎有如此多的思想,他怎有如此妙的建议,他怎有如此深的见地?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感想。
首先,我觉得我们的思想好落后,苏联在一九四几年就有那么好的教育理念,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我记得自己上学时,对老师必恭必敬,对老师说的话也是惟命是从,不敢有半点不敬和怀疑。可现在的学生却不同,他们和老师有说有笑,有时,老师不对的地方他们敢当面挑刺,和老师说话也总以一种同辈人的语气,似乎老师在他们眼里算不了什么。一开始有点接受不了学生的这种态度,但读了此书,受到启发:虽然学生是未成年人,认识问题有不可克服的局限,但发扬民主却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凡事多与学生商量,多与学生沟通,在商量中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在商量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需要特别注意对话的平等,民主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和基本追求。
再次,从此书中我发现自己作为班主任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育转化的一些错误态度和做法。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前一样东西还没弄懂,后一样东西就该要学了;刚学完这一样,另一样又忘记了。我认为要减轻这些孩子的学习负担,只要把教材上的基本内容掌握好就可以了,不要读其他的什么东西,以免分心。但当我读完了给教师的建议后,就深深感到这种意见是错误的,这种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学习越感到困难,他的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读中提出问题,读中感悟。学习的问题不仅在阅读中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与借助了阅读发展了孩子的智力。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就越活跃。这也是教师对后进生个别因材施教的重要实践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告诉我们: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同时,我深深体会到: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不读书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多读书、勤思考,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吸取营养,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才能充实我们的大脑,提高我们的素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
总之,在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且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教育丰碑。他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给学生发展的空间,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把!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4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有幸接触到许多优秀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和自身的实践探索,我总结出了三大建议,这些建议既适用于我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可以为其他美术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在以下的文章中,我将分别阐述这三大建议,并分享我对它们的心得体会。
在美术教学中,第一大建议是激发学生创意和想象力。美术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自由发挥,并尊重他们独特的创意和观点。在课堂上,我喜欢组织一些有趣的绘画活动,比如“画出你心目中的动物”、“设计你理想的未来城市”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我发现同学们的创意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品也具有了更多的个性化。这种鼓励和尊重学生创意的方式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第二大建议是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美术教学不仅仅是在纸上教学,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比如户外写生、模特绘画、材料制作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绘画技巧和材料运用,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经常会拿着画板和颜料到校园里寻找灵感,或者利用废弃材料制作艺术品,这种实践的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的学习更为丰富和有趣。
第三大建议是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美术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绘画技巧,更要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在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带领他们欣赏各种艺术品。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多关注艺术,包括电影、音乐、文学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艺术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经常会和我分享他们在展览中的感受,或者在写作业时加入一些艺术元素,这种培养艺术鉴赏能力的方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了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实践和反思,我发现这三大建议对我自己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激发学生创意和想象力,我发现我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通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我发现学生们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我发现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学习体验和生活感知。
总的来说,美术教师三大建议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实践和反思,我发现这些建议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将继续努力贯彻这些建议,并探索更多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