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论语观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观后感 篇1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天天如也。”大意为,孔子说:“在家闲居的时候,仪态要舒展自如,神色要何乐喜悦。”
从字面上来讲,很简单,孔子教人闲居时要保持安享快乐。与曾国藩所说的慎独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修为的一部分。
做为圣人,孔子一肩挑尽古今愁,忧国忧民忧天下。用殚精竭虑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就是这样,孔子闲居时却仪态舒展,神色喜悦,过着无忧无虑的个人生活,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样一副愁眉苦脸、严肃庄重的样子。心系天下,却抱着平淡豁达的态度,保持爽朗的胸襟,舒展自如的心情。只此博大精深之胸怀、气定神闲之气度,就是常人难望其项背的。
通过读此段文章,有两点体会:一是闲居要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活的简单一点;二是真诚地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简单生活加上爱心,是快乐生活的真谛。
现代人为了名利、财富、金钱而疲于奔命,有时候甚至置亲情、个人健康于不顾,最终丢失了亲情、透支了身体。生怕失去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却又逢人便感叹生活很累。所累者,不外乎累财累名累地位累名分,累一己之得失,其结果累掉了“燕居”的时间,哪来的“申申如也,天天如也”?应该多学学圣人,甩开名利,顺乎自然,保持舒展和乐的心态,平平淡淡、轻轻松松、快快乐乐过一生。
论语观后感 篇2
观看完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收获颇多。于丹老师引用丰富的典故,把论语中透露的古代圣贤的人生智慧形象、深入浅出的展现给大家,其用意是希望并告诉大家如何享受简单、快乐的人生。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忙忙碌碌的劳作,也感受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评价个人成功的标准更多的在于职位有多高、谁挣的票子多、谁家房子大等等,似乎这些承载介质量的累加决定了更多的快乐,然而却忽视了内心的审视,忽视了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于丹老师通过对论语的透析引导社会正确的价值取向,可谓用心良苦。
学习于丹《论语心得》,感觉心灵好似在原始的大自然中呼吸,涤荡去尘世的污垢,感受那份原始的生命存在的气息;于丹老师通过开篇的天地人之道使我明白人生最高的境界不是在竞争中取得多么大的胜利,而是在于内心中一份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富足。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我们难免会遭遇失败,会有遗憾,然而一个人不可能在各方面都是全能,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我们偶尔会听到一些一直学习名列前茅的学生接受不了某次考试名次落后的事实而轻生;我们自己偶尔也会在与他人某方面的比较中灰心丧气,从而心情抑郁,失去对工作、生活原有的激情。于丹老师通过
心灵之道的讲解告诉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需要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只有首先解放自己的.心灵,不被人生的得失所左右,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才能以饱满的激情面对工作、面对生活,也更容易达到自己满意的成果。从这一点看,于丹老师可堪称心灵的导师,她用一句现代的语言阐释了论语中至真的人生哲理。
说到君子之道,是我感触较深的。现如今,食品安全问题让人堪忧,这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健康。虽然政府部门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然而地沟油、毒奶粉、塑化剂等等的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食品生产者只想着自己的小日子,就其原因,是道德的缺失,是没有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只停留在书本中。我们不指望靠道德的束缚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但一个国家,文化与制度两者缺一不可。
于丹论语心得我已经看了两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我希望大家把学习于丹论语心得的活动推广开来,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得到熏陶,从修养身心开始,去享受人生真正的快乐。
论语观后感 篇3
《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的代表作,由孔子的弟子们编着,记载了孔子的一言一行。现在回味孔子的人生,我只能感叹道:“君子!君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是考虑大家而不是在危机关头只考虑自己的私人恩怨,小人则反。我想,能在危机关头而临危不乱,那还确实是君子,是英雄呢!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时刻想着众人的安危,有情义,有良心;小人则只顾事情的利益,却不去想事情的是非对错,一味地想得到好处。如今的社会正是缺少这种大无畏的精神。
可君子还分两种,一种真君子,一种伪君子,人们赞扬笃实诚信的'人,而行动比言论更重要。只学到书本上的知识,而不能与行动符合,读再多的书也是茫然。真君子是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
但真君子要做到何种境界呢?有三条原则: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多次夸师傅孔子为君子,孔子总说不是,自己还差得远。不过只是谦逊之词罢了。这孔子倒还是真君子啊!
论语观后感 篇4
6月10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摘得“白玉兰”的消息传来,“典迷”一片沸腾。适逢端午假期,《典籍里的中国》将于6月13日晚八点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第五期《论语》。是的,“典迷”又有过节大餐了!
作为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论语》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尽管作者是谁至今仍无定论,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论语》是孔门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人的仁德智慧,两千年的风骨性格,都蕴藏在孔子和弟子的对话里。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苟无孔子,则中国当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
一部《论语》,千古流传;一位老师,万世师表。本期节目将以孔子和弟子之间的故事来讲述《论语》当中贯穿始终的“仁”的思想,致敬始终在历史的.时空中凝望着我们一路前行的那道思想之光。
孔子一生传道授业,每逢杏坛讲学,四方弟子云集。《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的弟子正是孔子思想和学说坚定的追随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本期《典籍里的中国》特别邀来四位读书人,大家在节目中不仅精妙解读了《论语》的核心思想和后世传播,还特别从孔子及其弟子关系的角度品读《论语》,带领大家感受孔子弟子响应老师召唤,凝聚在孔子周围,共同追求仁爱理想世界的生命历程。
《论语》现存二十篇,接近一万六千字,孔子的这些言论为从何而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介绍道:“《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里边就记载了孔子晚年的两个弟子,在讲学的过程中,轮流记录。看到这些材料以后,我们恍然大悟,孔子的弟子实际上是各有所记,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论语》的来源。”
但凡读过《论语》,一定会对“子曰”印象深刻。透过那一个个“子曰”,今人能够感受到20xx多年前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及不同弟子的鲜明个性:子贡“富而好礼”;颜回“贫而乐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子路直爽而勇武,尽心尽力地保护孔子四十多年,以至于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能将如此多性格不一的弟子聚在一起,孔子人格魅力何在?《论语》中记录着颜回对夫子的赞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