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读书心得

请欣赏爱莲说读书心得(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读书心得 篇1

记得童年的那个夏夜,父亲指导我第一次读《爱莲说》。说实话,那时还不能全部理解这篇文章的涵义,但我却爱上了这篇透射着精神光彩的文字,直到我走向社会生活以后,我逐步理解了这篇文章的精神内容,直到现在,我还能背诵出它的全文。

《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北宋人,而且是我同姓的本家人,我的庐陵家谱也和他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黄庭坚语),他的《爱莲说》可以说是他洒落胸怀的光辉写照。据史,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即作《爱莲说》相赠。

莲,俗称荷花,历来是古今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赞美它的清姿素容,而周敦颐的《爱莲说》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坚贞而高贵的品格,从而表现出作者洁身自爱的高尚人格和潇洒胸襟。

《爱莲说》的全文是: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章的第一部分,写莲之美在于一个洁字。出淤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描写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精神风尚。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莲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莲如傲然君子,而决不被世俗轻慢玩弄。

文章的第二部分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在于感慨,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爱莲说》的说,即托物言志,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同时,文章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丽,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的主题得以深拓,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加深立意的`作用,艺术手法极其新颖而高明。并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世界。

我们看到,现实世界里的污泥浊水,也不泛荡涤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但人既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能像俗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她)们要在污浊的世界中坚定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在古代屈原的代表作

《离骚》中,也有这样的诗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人为了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要穿上用莲花做成的香气馥郁的衣服。

我爱荷莲,不仅爱其品质的高洁和美好,而且爱其精神不落世俗的娇媚。

爱莲说读书心得 篇2

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即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具体活动中,发挥主体的作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的作用,着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是许多老师所追求的,也是我校开展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通过观看万春艳老师的《爱莲说》一课后我收获多多,感受多多。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在知识的天地中遐想。.

传统的语文课堂长期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一是老师喜欢依靠朗读带,认为读音准确而省事。实际上,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古人也一直非常提倡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目前的部分教师不大重视朗读,再加上学生学习任务重,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使得一部分学生的朗读能力很差。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极力给学生创设朗读的环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朗读更是必不可少,这节课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朗读在文言文中的重要作用。万老师在简介作者之后,用背诵的方式先引出课文(同时出示幻灯片《爱莲说》的全文内容),大部分学生脸上露出了羡慕之情,有了参与学习的欲望。再由一个小组的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指出不足之处。通过学生的相互合作,自觉完成学习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重点指出对偶句和排比句的不同读法,加强阅读方面的训练。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已有了初步的理解。听到这里,我有很深的感触,平时,我总认为拿录音机让学生听,然后把字词校对了就完事,而且再加上部分学生也不重视阅读,因此我也就疏忽了这方面的工作。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只要老师能以声传情,使学生进入作者所创造的艺术境界,感受到作品所蕴涵的感情与意境,他们是会觉得听老师的阅读比听范读带朗读更有亲切感,同时也会喜欢上阅读的,而我们的工作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自得的动机。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上边的.朗读指导之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大有信心,接下来的就是如何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只有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才能使学生更大胆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学中,老师要千方百计的使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畅所欲言。从这节课中可以看出林老师是个平易近人的,她跟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课堂上总是微笑着鼓励学生发言。如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时候可以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碰到的问题,再由其他学生回答。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节省了时间,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学生的自主性活动中,要对学生活动的结果适时的加以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积极性加以保护。这一点林老师也做得很好。如第一个主动起来背诵课文的同学,让全班同学给她一阵热烈的掌声,还给这个学生送上一幅莲花图,并鼓励学生像莲花一样高洁。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

语文的课堂教学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把学习到的东西转化成为一种能力。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把学与练结合起来,从课内向课外延伸。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知道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就是通过描述某种事物来表达一种志趣。万老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练习,要求学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喜欢的花。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很想用刚学到的方法练练。结果学生完成的效果非常好,有的写自己喜欢的是牡丹,有的说喜欢的是菊花,写出了各种花,有描写也有抒情,这样一来,学和练结合起来,课内和课外也结合了起来,而且也进一步巩固了课内的知识。通过这种办法,学生能够把平时认为比较枯燥无味的写作变成有趣的练习,同时也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竞争意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比较高。

通过这节课,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改革课堂教学,使学生自主发展,提高教学的实效。教师要做到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就会永远处在积极乐观的发展状态,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万老师的这节《爱莲说》之后个人的一点体会,也许说的不是很到位,但我想它对我今后的工作会有一些启示。

爱莲说读书心得 篇3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盛爱一作:甚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人。是著名的隐士。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洗涤。

清涟(li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盛:广。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宜:当。

众:众多。

《周元公集》

周子之学以主静为宗。平生精粹,尽於《太极图说》、《通书》之中。词章非所留意,故当时未有文集,《周元公集》为编修朱筠家藏本。

《太极图说》

《太极图说》是中国宋代周敦颐为其《太极图》写的一篇说明。全文249字。该文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文中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该文主张: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在人群中,又特别突出圣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该文对后世影响很大,版本很多,朱熹《近思录》、黄宗羲等所编《宋元学案》等尽皆收入。

《爱莲说》

从衬托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从中表示自己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通书》

《通书》是周敦颐读易经的心得。学易经,搞预测的也多,搞风水、看相算命的还不少,但究竟研究得怎么样?这些预测大师的境界、文化、气质就未必能高明起来。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他以他的境界,出入于儒释道三教,在通过学习易经的过程中,将其心得写了短短四十章。这四十章里,融通了儒释道的根本精神,把儒释道的智慧通过易经的读书心得凝练在一起。

爱莲说读书心得 篇4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盛爱一作:甚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人。是著名的隐士。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洗涤。

清涟(li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盛:广。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宜:当。

众:众多。

《周元公集》

周子之学以主静为宗。平生精粹,尽於《太极图说》、《通书》之中。词章非所留意,故当时未有文集,《周元公集》为编修朱筠家藏本。

《太极图说》

《太极图说》是中国宋代周敦颐为其《太极图》写的一篇说明。全文249字。该文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文中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该文主张: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在人群中,又特别突出圣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该文对后世影响很大,版本很多,朱熹《近思录》、黄宗羲等所编《宋元学案》等尽皆收入。

《爱莲说》

从衬托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从中表示自己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通书》

《通书》是周敦颐读易经的心得。学易经,搞预测的也多,搞风水、看相算命的还不少,但究竟研究得怎么样?这些预测大师的境界、文化、气质就未必能高明起来。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他以他的境界,出入于儒释道三教,在通过学习易经的过程中,将其心得写了短短四十章。这四十章里,融通了儒释道的根本精神,把儒释道的智慧通过易经的读书心得凝练在一起。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