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新教育》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教育》读后感 篇1
五月份我向我们工作室成员推荐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书,由于六年级的孩子们临近升学考试,我便利用闲暇时间来拜读此书。
当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富有“激情”。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富有“爱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富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读后感 篇2
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陆续看完了《新小学科学教育》。整本书共分五个章节,从理论的角度、科学活动的组织、科学中的思考和决策及60个科学探究活动等方面阐述了一个核心的理念:为促进学生思考而进行的教学,既有理论的高屋建瓴,又有实例的'对比剖析,观点鲜明,说服力强。书中讲到科学和科学探究的区别。两者内容、背景不一样,可观察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当儿童只学习科学时,他们有可能在毕业离校时只学会了一堆名称和标签,而这些东西中只有一部分是正确的。但是,没有提升思维的附加维度、没有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积极参与,他们将不会有能力把原理应用于新的情况、明智的解释数据、精确的观察、检验假设、评价数据或者更为重要的是,学会所有科学家必须知道的事情以便成功。这一事情就是如何失败就从头再来,继续不断地尝试。科学知识加上科学思维才是科学探究。
书中提供了多个为强调思考和决策所进行的 “游戏---听取报告---再游戏” 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实录。并就同一教学内容呈现了“教科学”与“为促进学生思考而进行的教学”两种理念下的师生对话。后者的问题更开放,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观察、比较、提出和检验假设、收集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分类、解释和评价结果。教师仅是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反馈或解释。看着书中案例,对照自己平日教学。确实有些仅是在“教科学”,很多时候没有经过学生严格的观察、实验、思考,教师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教师的讲解霸占了学生操作、思考的时间,不利于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我们应该多给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同时注重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这样学生的科学学习参与度会提高,学习的热情也会上涨。
这本书我只粗略看了一遍,里边还有很多精髓没有参透,我会抽时间再进行一次认真的阅读,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新教育》读后感 篇3
我们对《“新基础教育”论》这本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熟悉。一种牵挂、欲罢不能的情绪随着新学期的来临,日益明显。在随后的校本培训中,有幸聆听了李家成对本书的精彩导读,目睹了他充满激情与智慧的学者风范。精神振奋之余,信手翻读,有感于其中的一些描述:新时期基础教育观中强调重视“生命性”,认为身处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尽管他们拥有生命最宝贵的时候,却并不知道这一时期对于人生的独特重要价值;尽管拥有各种发展的可能,却不知道如何选择,如何学习,如何努力。最最懵懂少年期,正是成长烦恼时。即使让现在的我们回首看这段时光,我们依旧看不清,说不明是怎样度过的。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暑假,在等待中六年只晃了一晃就走远了。烦恼着作业,烦恼着考试,烦恼着大人的叱骂,这些烦恼也早已飘摇得无影无踪。我的少年时代,远远不像那时老师常挂在嘴上的那句话“你们像早晨8—9点钟的太阳,世界是属于你们的”。虽然这激动人心的话语,曾多少次激发年少的豪情。可仅此而已,我相信那时的世界从来就没属于过我们,相反世界老是悖离我们的意愿,不是吗?曾经眩目的也仅仅是那年龄,那青春的年龄。只有那年龄说明着我们曾经拥有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候啊!重视“生命性”这样的话,确实令我深有感触,如果我们致力于教育与学生的生命血脉沟通,如果可以表达出那天真快乐的真实生命形态,这是幸事!
书中还有这样的一句话:差异的两端可能是白痴,也可能是天才!白痴往往很快被识别,引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而天才则有可能被看作怪癖、不守规矩等,遭到更多的批评或限制。强求一致,可能扼杀天才。谁能知道从事教育一辈子的老师,又有几人能有幸教到个把天才,却常常要背负扼杀天才的罪名!这是我原来的认识,原来我不懂,现在却明白了,只要我面对学生一天,就必须面对学生的差异。我们很可能由于对人的认识的“偏差”,会固执地让学生变成我们眼中的模样。如果以新的眼光看待学生,才能激发学生身上隐藏的.巨大能量,从他们今天的行为中看到明日的辉煌!
《“新基础教育”论》里不乏这样的话,这样的思想:尊重学生,生命的自觉成长。像是一个丢失了理想的人,在重新找寻理想,“新基础教育论”试图让教育者回归理想。就是像她所说:“教师从每一节课中都能得到生命的满足。”语言中有由衷的深情,洋溢的激情,让我不止一次叹服:新基础真的是春天的事业!
《新教育》读后感 篇4
曾经读过戴晨志先生写的《新爱的教育》,文章描述了倪美英老师教学二十余年来的教学经验。酸甜苦辣情形的点点滴滴透过戴晨志先生的妙笔生花,写成一篇篇精采感人的故事。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最令我们头痛的就是遇到一些顽劣和不守秩序的学生。为了让这些学生能得到健康的成长,我们绞尽脑汁、甚至心力交瘁。有时候,会被这些学生的行为气得快要发疯或恼羞成怒,对违规的学生给予实时的斥责或惩罚。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因受到多次的挫折而逐渐放弃这些顽劣的学生。
这样的教学经历与倪美英老师的教育故事非常接近。文中分成五大主题加以介绍:
(一)用爱,点燃孩子心中的灯。
(二)打他,骂他,不如先了解他
(三)爱的温馨,是用脑也用心
(四)用今天,点亮孩子的明天
(五)让管教在创意里轻松化
这五大主题所陈述的故事中,每个故事充满着倪美英老师对学生爱的教育。除倪老师对每位个案教导给予我们不少启示外,在每一个故事之后,戴晨志老师以他专业的知识,为故事提供许多学理和启示。
看了这本书,有了最大的感想就是:一个做老师的,或许不是教什么,讲什么,说什么,学生就会牢记在心里。相反的`,如果老师在学生们最需要时,为学生们做点小小的事情,感动了学生们的心,相信了学生们的心,我想学生们会用最大的爱,来回馈老师。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很贴切的写出什么是爱的教育。
在此,摘录了书上的一些启示与大家一起分享:
教育是点一盏灯,不是补一个洞。
爱的教育,源自健康的师生对话。教师的爱,就是好好地给予和对待。
爱的教育,并不要求对方立即改变,爱是需要投资的,我们需要投资关心、耐心和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亮和能。
最后,也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感动人心的《新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