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培训心得体会

请欣赏教育理论培训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理论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四月,一路走来,过程是那么激烈,正是勤奋刻苦才造就了今天的喜悦。7月6日,我满怀喜悦前往宁波大学,在那里将迎来为期一个月的岗前理论培训。报完名,我站在宁大的校园内,万千感慨,因为我此刻是一名学生,因为我的未来将是一名教师。而今,在宁波大学学习一个月,生活一个月,重温大学的日子,虽然只有短短30天,对我而言,足矣!这将是一段耐人寻味的30天。

翌日,在宁大西校区实验楼举行了20xx年宁波市教育系统定向招聘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班开学典礼。典礼中,宁大的教师代表激昂陈词,他们是一批尽职尽业、理论知识渊博的专家型教师队伍,他们恨不能在一个月的培训里把他们毕生的知识教给我们;学员代表台上表决心,台下学员齐喝彩,言语之中流露出我们对这次培训充满渴求,相信我们能够学有所成,能胜任教师这个岗位。正是今天,大学已毕业的我们,来到宁大,不是读研,更不是攻博,而是为了当好一名小学教师至此苦心研修。因此,我们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大学后。

紧张而忙碌的培训就此拉开了序幕。第一节课是徐建平副教授给我们讲的“做研究型教师兼谈生活与工作”,教师的任务是什么?教书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教育学生?首先教师自身就要不断学习、提高。课程不断改革,就意味着教师也要不断发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机器,不是只听命令的木偶,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去研究,不仅研究自身的素养,还要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

徐副教授告诉我们:当我们信念已经形成,就不再改变了:当我们思维已经成形,就不再突破了;当我们技能已经成形,就不再发展了;当我们状态已经成形,就不再激进了。这就是走上了事业高原所呈现的人生状态。我和一个学员探讨自己未来的发展时,他说他不想再竞争,再发展,只想当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教师,过着安稳的生活。我并不同意这个观点。作为一名教师,要求发展,要善于抓住机遇提高自己,不然我们如何教育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如何去面对未来社会的竞争呢?而现在的我们只是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若干年之后,我们的事业、生活都已稳固,难道就只能走下坡路了吗?我们的奋斗理想仅此而已吗?不,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停步不前,在能力即将透支,健康即将透支之时,明确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拿破仑说过:“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一个奋斗的目标,这才会有动力。教师亦是如此,不求发展,只求平庸一生,他还能做个好老师吗?

8日的课件制作对我来说,犹如故友相见,但张世波老师的第一堂课便让我对课件制作有了新的认识。看看现在的课件,老师们都喜欢做得五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而这往往是只抓住了学生的眼珠,却忽视了好奇的学生会对老师的教学内容漠不关心。针对这样的问题,张老师要求我们做课件要朴素简洁,搭配的颜色要明亮,也不易过多,就像人平常穿着打扮一样,身上的颜色一般不超过三种,否则就让人感觉太花哨,没有实用。课件,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切不可喧宾夺主。课件形式是为了把教学内容能更好地展示给学生而服务的,而课件内容也要用简练的语言,最忌讳的就是长篇大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讲解的主要内容,学生应该用记,而不是用抄的方式。教师把讲课的知识全部放在课件中,这会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在听课,而是在一味地抄笔记。接下来的课件制作是我第一次接触的Flash制作。虽然只有两天的授课时间,张老师不辞辛劳,三个教室来回授课,把关键的学习内容教给我们。老师的辛苦,我的刻苦,使我完成了人生第一个自制的Flash动画:天空渐白,一轮红日从海平线冉冉升起,几艘小舟扬帆起航。老师设计的题目似乎有种深意

沈丹丹老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途径”更是以她亲身的经历来教育引导着我们。她的成长之路正是我们即将要经历的。有人问你:“你是教语文的老师吗?”如果没有听沈老师的课,我会说:“是”。而现在我会这样回答:“不,我是一名教学生学语文的老师”。因为听过之后,我明白了自己未来的定位,更加懂得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定位自己。

在众人万般期待的掌声后,陶志琼老师开讲了。来之前,虽不知有她的课,但我对她的名字早就如雷贯耳。师德是近年来热门的关键词,因为出现了双臂护住学生的谭千秋,因为出现了弃学生而逃的范跑跑。同样在地震之中,两位老师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举动,为什么?这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影响决定着教师的行为。

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就是优秀的教师吗?不是,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整个教学过程中,陶老师并不是只利用课件教学,她还精选了几首歌曲,以此辅助她的教学,这也起到了渲染、烘托之用,带活整个课堂。她更是激情投入,言传身教,她的情感感染在座的每位学员。她不是在讲课,而是带领我们经历了一次师德情感体验之旅。

教育理论培训心得体会 篇2

还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利用课后时间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后,发现真的是受益匪浅。

在书中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能改良个人之天性。也就是说人生下来性情有善恶之分,但是后期的教育却能使恶者变善,使善者益善。过去我只知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而通过阅读了他的文集后,我更感受到他的伟大,他对教育问题的卓识远见着实让人佩服,其中他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值得我们思考。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无时不在变化,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与生活原是一家,教育自教育,生活自生活,这是办不好事情的。而生活是“生生不已”的,教育因此也必须随生活而变化,教育决不是一成不变的。

首先我们要重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统一。家庭的生活环境、家庭的教育方式及内容对学生有直接、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转换角色,延伸学校教育的外延,善于挖掘和协调各种教育资源。传统教育意义上的教师倾向于把自己的班级看作是一个单元,并把它与外界隔绝开来,管理班级自已一人包干,管理范围只局限于学生在班在校的时候。结果往往导致“狭隘的集体本位主义”。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现代学校教育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开放的学校,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离不开社会教育的广泛支持。我们对学生的了解不应只停留在“学校的人”,更应扩展到“家庭的人”、“社会的人”。有些学生在学校和家庭往往表现为双重性格。这种双重人格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他助长了学生的投机心理,养成虚伪的性格。老师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所以教师要主动了解研究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相互沟通交流,多做些社会调查,把学校教育延伸和结合到各个生活领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做人,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构筑起一道全面的、完整的、坚强的“人格长城”。

其次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主张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学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受面包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受恋爱教育。”因此,在课程设置等方面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特别是职业学校,在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需求以及专业特点,积极整合各课程,开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到用人单位去锻炼。

最后我认为更好的教育是教育要回归生活,不能死读书,读死书。我们要积极运用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要活读书,把教育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把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让生活教育成为家校共育的核心,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下,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相互理解和信任。家校双方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互相补充,重视生活教育,才能相得益彰。

教育理论培训心得体会 篇3

近期我再次拿起《现代教育理论研读》,学习了这本书,书中编写了好多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如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构建主义理论等。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一提到陶行知先生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我就想起了几句名句,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油然而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是陶行知先生奉献精神的写照。还有“身教重于言教”,他强调了教育的示范性,模范引领作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他强调了具有国民精神和崇高人格的人是所有教育永恒不变的宗旨。

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重要而有影响的教育思潮之一。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可见,其基本含义:第一,教育与人类的生活是相伴而生的;第二,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与教育之间不是割裂的,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生活中富有教育的素材,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因此教育要与人类的生活相适应,与学习者的生活相联系。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第三,教育具有终身性,与个人生活共始终的,也就是说我们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第四,教育具有全面性。人类的生活的全面性决定着教育的全面性。生活是一个整体,涵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是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的。“是生活即教育,就是社会即学校了。两者是相关联的,是一个学理。” “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可以说:“社会即学校”。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打破二者的隔绝。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做不是单纯蛮干,而是包含复杂的思想活动;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在系统关系中思考问题。

陶行知在教学方法方面还有诸多的见解。他提倡因材施教,倡行启发式、发对注入式;培养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或自我教育能力;倡导手脑并用的方法,他认为探讨知识之路有五路,即活动、观察、看书、谈论、思考;推荐小先生制,孩子教孩子,孩子教成人,这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它和新课程理念是相吻合的。在以后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以先生为楷模,并吸纳其它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最大可能性的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新课程教育理念。

随后,我便在网上查看了一些有关《现代教育理论研读》的资料,有ppt演讲稿、课程学习提纲、简答式的习题考核、还有些区县把它作为自己的培训教材,灵感顿然而生,自己能否借鉴一下别人的做法,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理论的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我区化学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导读》的再认识,也必将推动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

教育理论培训心得体会 篇4

今年,我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概论,感受颇深。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竟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21世纪也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要实现课程改革的创新,必须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

其中着重学习了"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一篇,文中提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竟争日趋激烈,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势在必行。"学习贵在创新,那么教育也应重在创造。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应受到些什么启发,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而创造教育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创造思维能力应是我们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和自身的创造力也是一个要探讨的问题。创造力就是把已知的经验和材料重新组合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事物和思想的能力,创造性是个体在活动过程中其创造力的外现,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教师既可以创造性的为素质而教,亦可以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观已不适应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教师的认知特点,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创造力均影响到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教师的创造性不同于一般的行业从业者的创造性,他除要创造新的有价值的成份之外,更主要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所以教师的创造性重要的是起创造性的教学思想。教师的创造意识是对创造的需要,愿望和动机,创造性的教学观以培养创造性为目标,主要表现为:好奇心,质疑的习惯同,探究的习惯,求异的习惯,富有想象,恒心和一丝不苟等方面。要有创造性的教学风格,主要表现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作风,,尊重个性的教学作风,创造性的评价思想,民主教学作风,营造创造性的班集体等。还要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手段运用等富有新意,另一方面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探索式学习。

总之,教师的创造性是为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也是只有将创造性的教学思想,创造教学的能力和具体的创造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对学生来说能动地安排学习,有效系统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除了以上的体会以外,我还觉得现代教育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还要有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行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学习了以后更使我有了向这一目标去努力去靠近的信心和动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