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中学历史教育研讨会培训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历史教育研讨会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开学初期,区教研室从xx请来著名教师王xx老师,为全区政史老师做了一次关于怎样上好一节历史课的几点思考的培训。虽然这次培训主要讲的是关于历史课的思考,但是向来政史是不分家的,对于教政治的我也有很大的启发。
一、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
教育是以育人为本,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不但要培养人才,还要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三维目标的核心。而三维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知识目标是能力目标的载体,能力目标是知识目标的运作,一定知识的积累,能够促进人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主要体现了课标对历史学科的高度重视。学习知识的过程,也应该是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要寓才于教,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对于教学目标的制订,我们要依据课标要求,课程内容,学生的学情,学生情况,以及认知水平等方面考虑。要制订明确、恰当、可实现的教学目标。还要有学习方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结论应占有大量材料。
二、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的学习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是以学为重心,教的目的是学,所以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主题。而衡量一堂课的质量,主要看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王老师还提倡构建探究式历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促进学生探究的动力,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而教师要善于设问质疑。设置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允许学生发表错误的观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手段,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努力让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设置讨论的问题时,要适当组织教学课堂讨论,讨论的主题要明确,有思考的价值,同时,讨论前要作铺垫,保障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时间,进而优化课堂效率。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要求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几种教学方法达到最优结合。多媒体应用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技术手段,王老师强调,教学中不能把多媒体教学变辅为主。同时,多媒体的应用要简明规范,不应用的过多。
四、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
教师的语言基本要求是简明准确,力求鲜明生动,富有感情色彩。教师在课堂上要少讲“字”话要适当口语化,能深入浅出,让学生听会听懂。对于教学内容,现在对教材处理的问题,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师可适当处理,但要做到科学、准确,处理教材要有一定的创意,至少要有教师个人的理解体会。
五、专业功底与文化素养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
王老师强调,每一位教师要对自己有高标准,特别是青年教师,要“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课堂教学所讲的内容不能只局限在课本、教参的范围内,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最后,王老师给每一位老师提出了建议,要扬长避短,重点突破,形成自己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无。
中学历史教育研讨会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为了一种召唤,你注定要跋涉众生,不要问能得到什么,追求本身就是神圣。”
——题记
曾几何时,历史课是个多么令人沮丧的字眼。副课的注解使它蒙上受轻蔑的面纱。可我偏偏不信邪。我的想法是:教育园地不应该一枝独秀而应是百花齐放,争齐斗艳。朝着这个理想,我们历史教研组把重心放在了课堂,立足课堂、站稳课堂、不断反思,希望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通过课堂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通过课堂反思促进教师的成长。于是,我们历史教研组扎根于课堂教学。
“驾驭”一词来自人类乘骑的心得。蒙古马威猛镇定是战争之良马,骆驼耐饥耐渴适于沙漠旅行,而骡子耐力强脾气温所以用来拉货。人们这样归类驱使是因为熟悉它们各自的特性。教材中每一单元每一课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与骡子、马一样可以有更合适的用途。删、减、加、添、切地重组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研读课标、熟练驾驭教材成为我们每次集体备课的必修。
行春风,洒秋雨:四天的全县历史集中培训,我们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反思、课题材料的厚实与精彩、对历史教学的感悟。一例例、一幕幕,油然而生的幸福感一次次涌向心头。
历史课堂,承载着我们的辛劳,也承载这我们的梦想。我们精心打造课堂、精心打造我们的教育人生。
中学历史教育研讨会培训心得体会 篇3
今年9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学业水平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训时间虽不长,但每天的感觉是充实的。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学习,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扩展自己的舒展空间,突破自己。
此次培训中我发现了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陷,专业技术知识不足,上哪个年级看哪个年级的教材,现学现卖,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要充实。
历史课堂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给出的答案一定是:历史知识。不错,中学历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普及历史知识。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的历史教育仅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其他,这无疑是陷入了误区。任何一种教育,其终极目标都应该指向人的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中心的人的全面发展,历史教育也不应例外。我们传授历史知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应付考试,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都有所收获。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刻的感受到来自历史教师身上的压力。每一位历史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很精彩,让自己的每节课都亮起来。然而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有一个衡量教学的标准——学生的成绩。你的课是亮了,而你学生的成绩却暗了,你作为历史教师的前途也迷茫了。有人会不理解,为什么你的课亮了,而学生的成绩会暗呢这两个不应该成正比吗非也!因为我们要向学校、要向家长、要向学生有个交代,所以我们的历史课就变得说者无味,听者无趣,考前狂背的现象。这是学生的可悲,更是教师的可怜。我们到底应怎么做
就要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要把历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同时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延伸"。
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
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
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
通过培训,我进一步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并且有了日后工作的指南:
1、作为一名教师,要让教育具有“亲和力”。我们有责任找到一种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生活。让他们有所期盼、有所憧憬。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2、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博览群书,不断进取,善于总结反思。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会了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审阅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会时时警醒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美好的未来。
中学历史教育研讨会培训心得体会 篇4
新郑市历史研讨活动于9月20日在苑陵中学举行,我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教研活动大致流程:
一是,教研员赵老师介绍了本期的教研活动计划,
二是,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但历史教学的乐趣是无穷无尽的,需要我们和学生共同挖掘。为此,我对如何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了反思。
结合这次教研活动和平时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历史课常被学生被视作“副”课,他们认为学历史是难记难背难思维、枯燥无味的,很多学生宁可多做一道数理化题目,也不愿意花时间在历史学习上。其实历史的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较强,但学生却对对学历史心生厌倦,兴趣索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的功利性,一方面学生觉得历史学科只有50分,不及语数外重要;另一方面,教师为了中考而讲,只讲考点,这就割裂了历史的连续性,整体性,湮没了历史的趣味性,使历史成为片段式的索然无味的知识点。所以要开展好历史教学工作,教师首先就要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起来。我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探讨历史
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重心是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每节课给自己定下三问:课程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什么途径达到目标?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了吗?从设计课程开始注重过程,精心构思,巧妙设计。
二、组织有意义的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设计,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与历史对话,师生共同探讨,互动学习。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营造出一种能够使学生心情愉快、无忧无虑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可体会到角色的转换,还能培养学习兴趣。置身于课堂,学生不仅不会感到紧张、沉闷,反而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对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在这种融洽的学习环境中,可以增强他们学习和克服困难的信心,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大胆尝试,从而有效促进能力的发展。
三、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1、教材内容的问题化
初中生有着好奇的心理,因此我们可以“顺水推舟”,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将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找出答案,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
2、教材内容的结构化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知识比较繁,导致学生厌学历史,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进行重组,将历史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某一课或某一单元历史知识教学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教师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