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

请欣赏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 篇1

从数学新课标中,我们发现数学课标中要求并强调数学学科本身要注意的一些规律: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并最终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让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这就是课标中提到的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要获得不同的发展;在课标中同时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全体、长久持续地发展。所以数学课程改革除了要注重数学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之外,就是要求实行人的教育,这与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所以数学课程的改革就是加强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功能,加强数学学科的学科育人功能。具体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授课过程中知识点的设计要少而精,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且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及解题过程的总结及整理,并注意知识点的提炼与总结。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当好组织者。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学习,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这样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并提高合作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其次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用学生感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

三、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初中数学课程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四、初中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我们可通过在汲取学生时代的经验的同时,通过在职培训、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参与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来促进我们自身的专业成长。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面对新课改,我们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上要求必须放下“架子”,让学生喜欢你,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 篇2

20xx年x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下面简称“新课标”),为确保新课标能系统推进、落地实施,多种形式的研修交流和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成都市戴美蓉名师工作室也在暑期安排了线上的培训学习。此次培训由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和北京市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主办,请来史宁中教授和多位一线专家教师为我们解读新课标、示范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培训结束我收获良多,以下几点小小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教育观念需要更新

新课标的一个主要变化就是从“四基”到“核心素养”,从传统的“双基”到“四基”到如今的“核心素养”,本质上是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在发生变化:过去的教育过于强调结果,而现在的教育开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相关教学活动的过程,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教师可以传授知识,但经验需要学生积累,正如“纸上觉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积累经验的同时去思考、总结,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思考,正如史宁中教授说:“教师应当明白学生会不会想问题、做事情,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悟出来的。”

我们的教育理念要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核心素养听起来高不可攀,但实际上,知识建构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发展素养,因此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怎么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发展核心素养,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

二、教学策略需要改进

教育观念的改变也注定我们需要改进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新课标背景下,知识点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它本身,还要学习知识点与知识点间的区别和联系。譬如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这两个概念时,可通过具体的例子给出两者概念,但这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明白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数学关系,为改进该教学,可以补充一张表格,用以区分两个概念的定义、特点和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xx教授指出在实际教学时,我们仍需注意很多细节,避免形似而神不似。例如部分教师教学时看似讲了方法,但实际并不到位,要让核心素养落地,就得讲出方法体系的步骤,让学生积累具体的实施经验,有了实施经验和基本方法经验,才能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在做同底数幂的运算时,可以在运算结果后增加一个问题:计算的依据,从关注学生的“算法”转向关注“算理”,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潘教授还给出了“分段式反馈”和“开火车”等教学反馈方式,并阐明优缺点,让我不禁反思在教学中怎么更恰当地使用哪种反馈方式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大单元教学”成了近期的热门词,但如何实操但我还不得要领,而何丽华老师以自己一节“三角形的章起始课”作为课例,展示如何在大单元视域下进行几何教学。由点出发,找准本节内容的核心点、易混点、转折点;贯穿线,为同学们提炼出今后几何图形学习的基本套路,形成三角形的整体认识,同时为今后的图形学习打下基础,体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及关联性。“大单元”强调的“大”是注重把同类研究对象、相似的研究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思想一致性的.学习单元,引导学生形成“研究对象在变,思想方法不变,研究套路不变”的切实体验,在整体的过程中更好地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研究思路。

xx老师在讲述实践教学时谈到一个问题:课堂预设,我也收获颇丰。课堂预设没有错,但若预设过多,总会出现一些“意外”,例如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学生一语道破本节课要学习的公式、定理,打乱教师节奏;或是学生没有回答出教师预设的答案。如果我们忽视这些“意外”的价值,只顾追求与预设保持一致,便是在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处理也不够完善。为了课堂教学中能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生成精彩的课堂,朱老师提出四个策略供大家参考:

①尝试弹性预设,拓展自主空间;

②把握课堂契机,产生新生长点;

③发扬教学民主,做敏锐倾听者;

④增强自身文化底蕴,积累数学智慧。

三、学习评价需要重构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评价就是指挥棒,该文件还进一步指出“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这几句话中所提到的问题就是我们目前考试中还存在的问题。因此,胡赵云老师从“基于能力素养设计命题蓝图”、“基于四能与素养命制试题”、“基础性试题的命制”、“禁止命制超标试题”四个方面为我们讲解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命题,让评价指向核心素养评价,还配备了相关考题,一一阐述其中的不足之处,让我对中考的题目设置要求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专家们的讲座和课例让我受益匪浅,不单在理论方面上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实践方面也有了些许感悟。新课标的颁布意味着对教育和教育从业者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从业者的我们,更要做好充分准备,用新的教学理念构建更好的

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 篇3

2022年x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下面简称“新课标”),为确保新课标能系统推进、落地实施,多种形式的研修交流和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成都市戴美蓉名师工作室也在暑期安排了线上的培训学习。此次培训由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和北京市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主办,请来史宁中教授和多位一线专家教师为我们解读新课标、示范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培训结束我收获良多,以下几点小小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教育观念需要更新

新课标的一个主要变化就是从“四基”到“核心素养”,从传统的“双基”到“四基”到如今的“核心素养”,本质上是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在发生变化:过去的教育过于强调结果,而现在的教育开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相关教学活动的过程,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教师可以传授知识,但经验需要学生积累,正如“纸上觉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积累经验的同时去思考、总结,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思考,正如史宁中教授说:“教师应当明白学生会不会想问题、做事情,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悟出来的。”

我们的教育理念要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核心素养听起来高不可攀,但实际上,知识建构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发展素养,因此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怎么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发展核心素养,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

二、教学策略需要改进

教育观念的改变也注定我们需要改进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新课标背景下,知识点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它本身,还要学习知识点与知识点间的区别和联系。譬如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这两个概念时,可通过具体的例子给出两者概念,但这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明白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数学关系,为改进该教学,可以补充一张表格,用以区分两个概念的定义、特点和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xx教授指出在实际教学时,我们仍需注意很多细节,避免形似而神不似。例如部分教师教学时看似讲了方法,但实际并不到位,要让核心素养落地,就得讲出方法体系的步骤,让学生积累具体的`实施经验,有了实施经验和基本方法经验,才能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在做同底数幂的运算时,可以在运算结果后增加一个问题:计算的依据,从关注学生的“算法”转向关注“算理”,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潘教授还给出了“分段式反馈”和“开火车”等教学反馈方式,并阐明优缺点,让我不禁反思在教学中怎么更恰当地使用哪种反馈方式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大单元教学”成了近期的热门词,但如何实操但我还不得要领,而何丽华老师以自己一节“三角形的章起始课”作为课例,展示如何在大单元视域下进行几何教学。由点出发,找准本节内容的核心点、易混点、转折点;贯穿线,为同学们提炼出今后几何图形学习的基本套路,形成三角形的整体认识,同时为今后的图形学习打下基础,体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及关联性。“大单元”强调的“大”是注重把同类研究对象、相似的研究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思想一致性的学习单元,引导学生形成“研究对象在变,思想方法不变,研究套路不变”的切实体验,在整体的过程中更好地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研究思路。

xx老师在讲述实践教学时谈到一个问题:课堂预设,我也收获颇丰。课堂预设没有错,但若预设过多,总会出现一些“意外”,例如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学生一语道破本节课要学习的公式、定理,打乱教师节奏;或是学生没有回答出教师预设的答案。如果我们忽视这些“意外”的价值,只顾追求与预设保持一致,便是在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处理也不够完善。为了课堂教学中能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生成精彩的课堂,朱老师提出四个策略供大家参考:

①尝试弹性预设,拓展自主空间;

②把握课堂契机,产生新生长点;

③发扬教学民主,做敏锐倾听者;

④增强自身文化底蕴,积累数学智慧。

三、学习评价需要重构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评价就是指挥棒,该文件还进一步指出“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这几句话中所提到的问题就是我们目前考试中还存在的问题。因此,胡赵云老师从“基于能力素养设计命题蓝图”、“基于四能与素养命制试题”、“基础性试题的命制”、“禁止命制超标试题”四个方面为我们讲解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命题,让评价指向核心素养评价,还配备了相关考题,一一阐述其中的不足之处,让我对中考的题目设置要求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专家们的讲座和课例让我受益匪浅,不单在理论方面上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实践方面也有了些许感悟。新课标的颁布意味着对教育和教育从业者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从业者的我们,更要做好充分准备,用新的教学理念构建更好的

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 篇4

在听了专家对初中数学新课程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有以下体会:

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且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及解题过程的总结及整理,并注意知识点的提炼与总结。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学习,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课堂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个体尝试并合作探究,让学生表现自己,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精深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使学习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