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的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3月18日至20日,我参加了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大学生职业与就业发展》精品课程培训。培训由首都师范大学的陈宁、杨娜、刘锐、高蓉老师主讲,四位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同时,在班级讨论中,我还与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师进行了交流。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现就自己的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1、教学理念的提升培训过程中,陈宁老师围绕课程建设背景、课程建设思路、课程定位和课程建设等情况进行了介绍。我所在的学校将这门课程列为通识教育必修课,分别在新生入学和大三学年,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式。其中,由于课时较少,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学生的参与性不足,课程实践性较弱。通过此次培训,了解到首都师范大学的教学模式分别是课堂实践教学、课外指导性实践和岗位体验式实践。增加岗位体验式实践将是我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2、教学方法的“柔性牵引”为了增加学生对理论的了解,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会通过课堂游戏,进行相关理论的介绍,但是,教学效果不明显。此次培训过程中,几位老师进行了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难、重点进行深度剖析,同时,通过案例分析、现场示范课和视频播放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柔性牵引”的魅力。其中,我对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游戏比较感兴趣。培训中提到的撕纸、击掌、价值观拍卖、兴趣岛等游戏,尤其是价值观拍卖和兴趣岛的具体操作过程,对我帮助较大。
3、教学材料的收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结束后,我会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收集保管,大三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时,将其规划与完成情况进行比对。通过如期实现规划的成功案例,促使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提升就业能力。同时,我比较重视学生的平时作业、学期末教学建议的收集,获得学生对课程的建议,以此发现教学的不足,改善教学的质量。这次培训,发现视频资料的保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尤其在求职面试的教学过程中,更能直观地反映参与者的表现,有利于评委更加形象的点评参与者的行为。
最后,我特别感谢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为我们高校教师提供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希望今后还能参加类似的学习。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的心得体会 篇2
我现在正在给我们系大三的学生讲授这门课。因为面临着就业还是考研;考公务员还是企业就业等事关前途的人生命题,学生们普遍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如何把对职业规划的兴趣转化为进行规划的动力这个问题上,我有点无从下手,学生们也很茫然。经过两天的学习,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体会。
首先,在如何导入每一章的主题上,柔性牵引的题法非常好。我在讲课时,首先是介绍概念、然后是具体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接受恐怕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对学生自己的触动可能几乎没有。通过撕纸条的活动,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手中只剩下一点时间来做职业准备,学生开始进行规划的动力就有了。这要比在PPT上向学生展示规划的意义效果要好的多。导入在每个主题都进行,持续地激发学生动机,让学生迫不及待地开始认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课不象其他专业课主要是知识的掌握,我想它最重要的是学生内心的改变,行动的开始。
其次,课程从大一到大四的时间跨度,具体做法也很受启发。理想的做法是从大一开始就上职业生涯规划课。但各学校条件不同,实施起来往往受限制。比如我现在给大三的学生上,职业世界探索、决策、求职行动的内容就应当更丰富、具体、实用。职业世界认识部分,宏观、中观、微观“三只眼”,紧贴专业讲解职业环境。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在这部分我的讲义总是很单薄,我要做的很多很多。在简历部分,通过两份简历的对比,学生不仅知道了如何写简历,而且触动他用实际行动丰富简历。在面试部分,请学生角色扮演,邀请专家评委实际评估等做法显然比单一的课堂讲授或讲座对学生求职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有更好的成效。
最后,“1+4+X”的课程体系设计让人豁然醒悟。上这门课,我过去的感受是五个主题需要32个课时来讲,没多少内容来填充。现在我知道,每个主题都有大量的空间去发挥。低年级学生可以讲职业素质拓展,高年级学生可以讲就业力提升、创业基础。还可以将对象延伸至研究生。此外专业指导团队、校友团队、教辅团队组成的课程团队也让我十分感慨。地方院校可能没有这么多的经济投入,但是这种只为一门大学生公共必修课投入如此的精力、智力的专业精神值得我们思考。
培训结束了,我对“以学生为本”和“创新性”有了新的体会。以“学生为本”不仅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更要帮助他们过好大学生活,坚定地踏入社会;“创新性”不仅是掌握理论研究的前沿,更需要与学生多互动才能有更多开展工作的新思路与个人专业的成长。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的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3月18日至20日,我参加了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大学生职业与就业发展》精品课程培训。培训由首都师范大学的陈宁、杨娜、刘锐、高蓉老师主讲,四位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同时,在班级讨论中,我还与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师进行了交流。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现就自己的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1、教学理念的提升培训过程中,陈宁老师围绕课程建设背景、课程建设思路、课程定位和课程建设等情况进行了介绍。我所在的学校将这门课程列为通识教育必修课,分别在新生入学和大三学年,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式。其中,由于课时较少,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学生的参与性不足,课程实践性较弱。通过此次培训,了解到首都师范大学的教学模式分别是课堂实践教学、课外指导性实践和岗位体验式实践。增加岗位体验式实践将是我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2、教学方法的“柔性牵引”为了增加学生对理论的了解,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会通过课堂游戏,进行相关理论的介绍,但是,教学效果不明显。此次培训过程中,几位老师进行了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难、重点进行深度剖析,同时,通过案例分析、现场示范课和视频播放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柔性牵引”的魅力。其中,我对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游戏比较感兴趣。培训中提到的撕纸、击掌、价值观拍卖、兴趣岛等游戏,尤其是价值观拍卖和兴趣岛的具体操作过程,对我帮助较大。
3、教学材料的收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结束后,我会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收集保管,大三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时,将其规划与完成情况进行比对。通过如期实现规划的成功案例,促使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提升就业能力。同时,我比较重视学生的平时作业、学期末教学建议的收集,获得学生对课程的建议,以此发现教学的不足,改善教学的质量。这次培训,发现视频资料的保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尤其在求职面试的教学过程中,更能直观地反映参与者的表现,有利于评委更加形象的点评参与者的行为。
最后,我特别感谢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为我们高校教师提供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希望今后还能参加类似的学习。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的心得体会 篇4
我现在正在给我们系大三的学生讲授这门课。因为面临着就业还是考研;考公务员还是企业就业等事关前途的人生命题,学生们普遍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如何把对职业规划的兴趣转化为进行规划的动力这个问题上,我有点无从下手,学生们也很茫然。经过两天的学习,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体会。
首先,在如何导入每一章的主题上,柔性牵引的题法非常好。我在讲课时,首先是介绍概念、然后是具体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接受恐怕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对学生自己的触动可能几乎没有。通过撕纸条的活动,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手中只剩下一点时间来做职业准备,学生开始进行规划的动力就有了。这要比在PPT上向学生展示规划的意义效果要好的多。导入在每个主题都进行,持续地激发学生动机,让学生迫不及待地开始认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课不象其他专业课主要是知识的掌握,我想它最重要的是学生内心的改变,行动的开始。
其次,课程从大一到大四的时间跨度,具体做法也很受启发。理想的做法是从大一开始就上职业生涯规划课。但各学校条件不同,实施起来往往受限制。比如我现在给大三的学生上,职业世界探索、决策、求职行动的内容就应当更丰富、具体、实用。职业世界认识部分,宏观、中观、微观“三只眼”,紧贴专业讲解职业环境。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在这部分我的讲义总是很单薄,我要做的很多很多。在简历部分,通过两份简历的对比,学生不仅知道了如何写简历,而且触动他用实际行动丰富简历。在面试部分,请学生角色扮演,邀请专家评委实际评估等做法显然比单一的课堂讲授或讲座对学生求职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有更好的成效。
最后,“1+4+X”的课程体系设计让人豁然醒悟。上这门课,我过去的感受是五个主题需要32个课时来讲,没多少内容来填充。现在我知道,每个主题都有大量的空间去发挥。低年级学生可以讲职业素质拓展,高年级学生可以讲就业力提升、创业基础。还可以将对象延伸至研究生。此外专业指导团队、校友团队、教辅团队组成的课程团队也让我十分感慨。地方院校可能没有这么多的经济投入,但是这种只为一门大学生公共必修课投入如此的精力、智力的专业精神值得我们思考。
培训结束了,我对“以学生为本”和“创新性”有了新的体会。以“学生为本”不仅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更要帮助他们过好大学生活,坚定地踏入社会;“创新性”不仅是掌握理论研究的前沿,更需要与学生多互动才能有更多开展工作的新思路与个人专业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