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未来简史》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未来简史》读后感 篇1
此书在20xx年一上市,我就买来读了。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承接了他的上一本著作《人类简史》的主题展开讨论。
如果说让逸爸用一句话概括《人类简史》的主题,应该是:人类,或者准确地说,我们智人只是人种的一种,没什么了不起。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是因为我们有了三次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且学会了用编造故事的方法将大规模的人凝聚起来,共同协作。
赫拉利认为智人没有什么了不起。未来也会保持没什么了不起的状态,所以智人千万不能得意忘形,得保持一种敬畏之心。对什么保持敬畏之心呢?答案是:要对数据主义保持敬畏之心,因为人类的自由意识不靠谱。
我尝试概述一下他的大致观点:
1.我们智人有别于动物,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智商高于动物或其他族人(如尼安德特人)和发明工具,更重要的是我们人类能编织一个意义之网并让大多数人能相信这个意义之网,从而进行灵活的协同合作;
2.意义之网在农业时代后凸显,从各类神灵的`崇拜,到世界三个宗教,再到法国启蒙运动后的人文主义(以人为本)。因此,人文主义同样是宗教。
3.人文主义中的三个分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进化人文主义,在20世纪经历80年的角斗后,自由主义完胜并主宰世界至今。
4.自由主义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要以聆听个体内心声音为主,即自我意识为上。然而,现代科学印证,自我意识或者说自由意志只是一种算法,并非人能控制,会被人工智能算法代替。从而,无法避免地进入数据主义至上的时代,数据主义成为新的宗教。
5.人类几千年来,克服了三大难题:饥饿、瘟疫和战争。然而,人类无法满足现实的本性,会推动我们继续向新的三大难题进行挑战,即永生、神人和持续幸福。我们在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的探索,寻求三大目标的突破口。
《未来简史》读后感 篇2
前段时间的培训,刚经过了关于互联网的“原住民”、“移民”和“难民”配对感悟,赫拉利《未来简史》再次引发我的震撼和思考。面对未来,我将会怎样,我还能怎样?
作者真是个奇人,打破了我的惯性思维,嫁接了历史与未来。全书近400页,以人类告别疾病和战争之后的未来时代为时间线,提出了人类幸福、永生和神性的目标社会,通过重温智人进化的历史,并与其他动物比较,揭示智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以及人文主义是如何成为这个世界的宗教。书中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比马克思表述的共产主义社会更为具体清晰的未来社会:克服饥荒、瘟疫和战争,所有人享有富足、健康与和平,并获得永生、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
在书中有这么一句话:“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的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我们的社会变化太快,我们的知识消耗太快,我们正常的积淀和积累已经入不敷出,正如傅局那天提出的,我们已近慢不得,更等不得。
《未来简史》告诉我们,我们这代人有可能赶上生物科学、医药科学发展的红利,我们有机会消除癌症等疾病的影响,而实现超长生命力。可是,合上书本,发现还真的没有准备好了迎接这样的生命力。40岁生日那天,写了篇随感发表在《今日浦江》,给自己80岁的人生做了个定性,发现已经过了半辈子。转眼,步入50年龄层,或许还有半辈子要过,那接下去就不是准备退休的年龄了——这还真有点如何应对的茫然了。
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所面对的职业,面对的生活,何以应付和转型?真的自已由人升格为“神”,或许不只是一种期许,生理的适应缺无法面对心理的适应,成为一个未来时代或社会的“难民”,即使有幸逃难到那个时代,只是成为一个让智能设备摆布的无用阶层,人生的'命运无法由自己主宰,这或许也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人生际遇。
面对一个如此美好和悲壮的未来,赫拉利给了我们一条出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大概都做不到这一点。
至于,怎么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赫拉利在书中并没有表述,其实这也不是简史所该解读的,这正是《未来简史》交给我们所有不想被淘汰的人的作业吧?
我们渴望未来,但我们必须立足现在,完善好自我,离这个社会不要太远,不要让社会抛弃我们。或许我们渴望的那个未来我们不能等到,无法进化成为神,但至少我们可以让自己充实与快乐。50岁,或许真的又只是一个人生的开头!
《未来简史》读后感 篇3
未来的魅力在于其神秘莫测。赫拉利以他独特的视角,剖析了人类在历史上的璀璨成就,解读了成就背后的矛盾,以及对未来疯狂、大胆地预测。
历史难以预测未来。该书最困难的,也是最受人诟病的就是他对现在和未来大胆的分析,和科学实验不同,历史上的理论没法去预测未来。我们可以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去设计机器、设计分子、设计蛋白质,并且预测他们的性质,尽管不能百分之百的准确。历史和股市尤为相似,无论你怎么收集过去K线的数据,你也没法仅仅根据这些数据去预测未来的走势。那些历史的经验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历史,而未来的经验只能等到未来才能得知。
归纳推理不适应于历史,演绎推理也可能错漏百出。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数不清的矛盾纠缠在一起,作者挑出了主要的矛盾,对未来进行演绎推理,但是演绎推理不能忽视细枝末节,尤其是当细枝末节交错纵横,不可忽视的时候,只针对主要矛盾的演绎推理,就极有可能导向错误的答案。
数据主义也好,人文主义也好,都可以说最先进的几种主义之一。人类的历史就是在旧有的、落后的`主义中,发展出新的主义,这样一种递归的算法,未必会得到最佳答案,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最佳的答案。人们所能做的,只是不断地适应、再适应。但是,当进化的遗留在基因里的痕迹,足以被抹消或者消除的,可能就达到了递归的最佳值。但谁又能想到人类会不会开启下一个递归?
刚才的分析都是基于逻辑的思考,逻辑的思考又建立在人类基因决定的大脑结构上,大脑的思维模式有没有可能有先天的盲区,如果有,我们能否找到它,我刚才的所写又正确否?人类所构建的逻辑、文明又正确否、合理否?
这个答案我们可能找不到,以后也找不到,但是
人类是好奇的种族
探索脚步不会停止,思考不会停下。
《未来简史》读后感 篇4
人类过去这些年,究竟在忙什么?未来,又需要干什么?
在第一章,赫拉利对此做了总结。过去的几千年,人类一直忙着对付饥荒、瘟疫和战争。这三大问题一直是人类的心头大患。虽然人类发明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机制和方法,但是看起来依旧是年复一年地出现。
到了二十一世纪,人类在这三个方面的斗争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虽然谈不上完全解决,但已经获得了有效地遏制。现在,如果出现饥荒、瘟疫和战争,人们不会再将问题归结为命运或者神灵,而是会觉得是哪个人,或者哪个政体出了问题。
这似乎看来让人匪夷所思,我们一直没有感觉到饥荒、瘟疫和战争有离我们远去。赫拉利看来,这是因为现在发达的新闻媒体,让我们更容易关注到这些事件。事实上,在20xx年,总共有100万人死于饥荒,但却有300万人死于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并发症。虽然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些地区还是战火频繁,但是目前的和平状态和核威慑的存在,已经让人很难相信可以爆发大规模战争。
“自然界害怕真空”。所以,在饥荒、瘟疫和战争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小,其他新的议题就开始慢慢浮现。那么,其他的新议题是什么?
赫拉利认为,未来,战胜死亡、获取更大的快乐、获得神性,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医学、基因工程正在让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但是对死亡的恐惧,使得人类依旧没有放弃继续延长寿命的努力。而资本、商业也乐于推进这样的研究,毕竟这里面隐藏着巨大的利润。
如果人类的寿命能够足够延长,那么追求快乐就是必需的,没有人愿意在痛苦中永生。事实上,快乐的感觉是人的大脑获得外界刺激后的情绪反应,那么唯一能够长久获得这种感觉的办法,就是去掌控大脑中的那种反应,最后实现掌控自身的情绪。获得神性,看起来是很不可思议的'事,但事实上是前两个问题解决后自然而然的结果。如果一个人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死,能够完全掌控自己的情绪,岂不是已经接近于神了?
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很可能在追求这些目标的时候,一点偏差就会让人类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比如,未来寿命会延长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已经让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疲于应对。
所以,我们需要回过头去,看看历史。复习一下,人类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了动物界的神。
因为,这在未来,很有可能就是神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