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4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忽如一夜春风来,吹得千万教研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发布,主要变化有:
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增强了指导性
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五、加强了学段衔接
从形式、内容、知识点、能力等方面,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使得学生知识衔接无障碍,能力发展无短板。
新课程标准要求立足核心素养,以育人为目标,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情境式学习、培养阅读思维、跨学科学习等,对比旧课标更重视“学生之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新课标关于减负提质、多种方式学习、多元评价等方面都给出了更细致的建议。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在教学中践行新课标的要求,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作为语文教学实践者,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的主要内容,把握新变化,明确新要求。
1.主要变化
“课程目标”中新增了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课程内容”全部更新。
(1)新增主题与载体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2)新增6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具体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评价建议”中,新增了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
“课程实施”中,新增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
“学段要求”中,每学段的“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写作”“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体现了口语输出和写作输出的一致性。
“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具体内容有整合、增加。新课标提出了“梳理与探究”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对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增强学习内驱力的重视。
附录3语法修辞要点中增加“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在诗文背诵篇目方面,小学阶段没有变化,仍然是75篇,初中减少了一篇《河中石兽》。
阅读书目基本没有变化。
2.重点内容
语文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主题与载体形式,二是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任务群有三个阶段,一是基础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二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语文教学建议。教师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要重点注意学习任务群第二阶段里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新课标的修订,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之一。现在的语文教学比较多地关注形象思维,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些欠缺。课标提出: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是语文核心素养中对发展与提升思维能力的要求。其中“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批判性思维”“探究和发现”无不包含着思辨的内涵。
而语文其实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在语言理解和运用中逐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
关于“语言逻辑很重要”这一点,相信从事于教研的朋友们都会赞同。
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里,“整本书阅读”跟之前倡导阅读的思路没有变化,而“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则是综合了科学课和大语文的一些内容,主要是体现在“研学”活动上。
从整体来看,语文新课程标准跟大家平时重视的语文学习路线是完全一致的!
阅读仍然是重中之重,不仅不能放松,还进一步明确了“思辨性”的`要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古文、历史、文物建筑、神话传说、艺术工艺等仍然是未来10年的热门题材。
“重思考、重逻辑、重文化拓展”,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对这些肯定不会陌生。关于新课标将如何具体实施,以及新版语文教材的修订,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持续关注。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以文化人、强化基础的原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融合学习主题、学习活动、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等关键要素,按学段呈现学习内容,实现语文课程内容结构化,体现语文课程内容的典型性和“少而精”。
语文核心素养的时代正式开启,学科为王已变为阅读为王。我们不能只在一成不变的教学上埋头走路,必须时不时地抬头看看前方,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意味着我们一线语文老师需要随时随地去拥抱变化,敢于尝试未曾经历过的挑战,让“大语文、大问题、大任务、大概念”这些词汇伴随我们的学习和实践,尝试着从单篇到整体,从零碎到整合,做一名“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者”、“任务型教学的践行者”,相信这些探索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别样的收获,有效课堂一定会从偶一为之的无心插柳走向高度自觉的日常必然。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篇2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忽如一夜春风来,吹得千万教研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主要变化有:
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增强了指导性
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加强了学段衔接
从形式、内容、知识点、能力等方面,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使得学生知识衔接无障碍,能力发展无短板。
新课程标准要求立足核心素养,以育人为目标,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情境式学习、培养阅读思维、跨学科学习等,对比旧课标更重视“学生之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新课标关于减负提质、多种方式学习、多元评价等方面都给出了更细致的建议。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在教学中践行新课标的要求,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作为语文教学实践者,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主要内容,把握新变化,明确新要求。
1.主要变化
“课程目标”中新增了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课程内容”全部更新。
(1)新增主题与载体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2)新增6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具体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评价建议”中,新增了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
“课程实施”中,新增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
“学段要求”中,每学段的“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写作”“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体现了口语输出和写作输出的一致性。
“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具体内容有整合、增加。新课标提出了“梳理与探究”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对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增强学习内驱力的重视。
附录3语法修辞要点中增加“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在诗文背诵篇目方面,小学阶段没有变化,仍然是75篇,初中减少了一篇《河中石兽》。
阅读书目基本没有变化。
2.重点内容
语文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主题与载体形式,二是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任务群有三个阶段,一是基础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二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语文教学建议。教师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要重点注意学习任务群第二阶段里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新课标的修订,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之一。现在的语文教学比较多地关注形象思维,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些欠缺。课标提出: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是语文核心素养中对发展与提升思维能力的要求。其中“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批判性思维”“探究和发现”无不包含着思辨的内涵。
而语文其实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在语言理解和运用中逐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
关于“语言逻辑很重要”这一点,相信从事于教研的朋友们都会赞同。
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里,“整本书阅读”跟之前倡导阅读的思路没有变化,而“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则是综合了科学课和大语文的一些内容,主要是体现在“研学”活动上。
从整体来看,语文新课程标准跟大家平时重视的语文学习路线是完全一致的!
阅读仍然是重中之重,不仅不能放松,还进一步明确了“思辨性”的要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诗词古文、历史、文物建筑、神话传说、艺术工艺等仍然是未来10年的热门题材。
“重思考、重逻辑、重文化拓展”,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对这些肯定不会陌生。关于新课标将如何具体实施,以及新版语文教材的修订,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持续关注。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以文化人、强化基础的原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融合学习主题、学习活动、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等关键要素,按学段呈现学习内容,实现语文课程内容结构化,体现语文课程内容的典型性和“少而精”。
语文核心素养的时代正式开启,学科为王已变为阅读为王。我们不能只在一成不变的教学上埋头走路,必须时不时地抬头看看前方,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意味着我们一线语文老师需要随时随地去拥抱变化,敢于尝试未曾经历过的挑战,让“大语文、大问题、大任务、大概念”这些词汇伴随我们的学习和实践,尝试着从单篇到整体,从零碎到整合,做一名“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者”、“任务型教学的践行者”,相信这些探索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别样的收获,有效课堂一定会从偶一为之的无心插柳走向高度自觉的日常必然。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在线上学习了几次专家解读新课的课程后,我感到收获颇丰,其中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经过20xx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与20xx版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为:
1、把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学生的科学学习进行整体布局,使得小学科学课与初中进一步分科学习的科学、化学、生物等科学领域课程有了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通过同一课标,小学科学老师能明确科学核心素养的进阶,知道孩子们现在在哪里,将要去向哪里;初中理科老师也能了解学生的起点。
2、对科学课程的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的表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这是科学育人价值的体现。需要科学老师进一步学习、理解、实施。
3、新课标特别关注学生课程学习所获得的学习增量,单列了一个板块阐述学业质量,强调“教学评”一体。这也提醒老师,要系统思考问题,不仅要关注一堂课的教和学,还要关注学生长期学习科学课程的收获。
基于以上的改变,我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争取做到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一、“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当今的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主体作用,能够自我定向,自我选题,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小组和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探究的方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内外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的,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感觉,激发其对科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科学的兴趣,使他们觉得科学不再那么高高在上,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学科学”转变为“用科学”。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科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但科学课程的`教学却常常重解题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不太注重科学知识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而让科学脱节于生活,没有实用性。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科学的强烈欲望,变“学科学”为“用科学”。
三、“向老师学”转变“共同探讨”。
新课程标准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将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转变为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将一言堂多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科学教学中,不仅仅是直接灌输给学生某些知识,而是给学生一个话题,调动他们自己去看书、查资料、甚至写论文,这样可以逐步培养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从一大堆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开阔思路,利于创新。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习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理解科学和应用科学,使科学课堂真正成为现实生活与科学知识的联系枢纽!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篇4
我反复认真地阅读、勾画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从中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现将这次新课程学习心得如下: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3)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会更加努力,构建和楷的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