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随笔

请欣赏教育心得随笔(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心得随笔 篇1

让歌唱活动真正“活”起来

——大班音乐活动《胡子的故事》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在以往的经验中,歌唱活动一直被认为枯燥无味。许多老师在进行歌唱活动时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幼儿记住歌词,一句句地按老师的要求学唱,轻重强弱和快慢全听老师的,只要能完整、连贯、有表情地演唱,教师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所以,要组织公开活动的老师们在选材时常常会舍弃歌唱活动而选其它。然而,音乐活动中最易为幼儿理解和喜爱的表现形式就是唱歌,如何让歌唱活动真正“活”起来呢?案例中教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案例描述:

一、案例的设计。

设计意图:在大家的经验里,胡子都是长在男人的脸上的,而且老爷爷的胡子最长。可在这首歌曲里幽默地唱出了爷爷、叔叔、爸爸和妈妈的胡子,令人捧腹。实际上,真正的幽默是建立在积极理解的基础上的。不仅是孩子,还有童心未泯的成年人,都特别敏感到蕴含于这些善意的“幽默”中。所以,在设计活动时,着重让幼儿通过动作来表现歌曲,既能帮助孩子记忆歌词,同时也是一种幽默的感受。

活动目标:

1、能基本准确地唱出歌曲,创编出夸张的动作表情来表现歌曲中的幽默。

2、唱出“拔胡子”和“画胡子”两处地方的不同。

3、能友好地与同伴合作,并体验游戏的愉快。

活动准备:相关的图片眉笔及与孩子共同做的胡子CD音乐

活动过程:

1、和听课老师玩“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游戏,孩子们分组扮成老爷爷、小姑娘、解放军叔叔、小鱼等形象出场。

2、教师范唱歌曲,用歌声来讲述《胡子的故事》。

3、幼儿学唱歌曲。

(1)利用图片讲解歌词,并尝试创编动作来表现歌词。

(2)老师唱歌,请幼儿做表情和动作。

(3)游戏:照镜子。孩子们两个两个一组,一个当镜子,一个当照镜子的,在老师的歌声提示下做动作。

(4)请幼儿齐唱,并做出夸张的表情和动作。

(5)强调“拔胡子”和“画胡子”两处地方的不同。

4、分组表演唱。一组孩子唱歌,另一组孩子表演。

5、游戏:我们也来画胡子。

6、游戏:胡子Party。

二、案例的展开

镜头一:执教老师在活动开展之前悄悄地对听课老师们说:“等一下孩子们会模范几种人物形象出场,请老师们配合一下,假装有点难猜的样子,等孩子们投入地表演后,你们再把答案说出来。”活动开始了,教师调动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孩子们,你们有没有信心表演好啊?”“有!”“老师们,你们敢来猜吗?”“敢!”“那好,开始吧!音乐响起来!”第一队的小解放军们挺起了胸膛,手在胸前做起了握枪的动作,迈开了“正步”,脸上充满了喜悦,为自己出色的表现而神气呢!

镜头二:“那就我来当镜子,你来照吧!”皮皮对小宝说到。小宝想了一下,点了点头。待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并分好角色后,老师开始唱起了歌曲,孩子们在老师的歌声提示下,兴奋却又努力控制着情绪地玩起了“照镜子”的游戏。扮演照镜子的孩子要表情夸张的创编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刮胡子、拔胡子、画胡子的动作,扮演镜子的孩子则要灵敏地跟着,变化动作和表情。还真是有难度呢!

镜头三: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很多造型的胡子,和红色、黑色、棕色的眉笔,供孩子们自由选择装扮自己。阳阳选了一个黑色卡纸剪的胡子,他说:“我是解放军,这个黑色的胡子最酷。”嘟嘟拿着一只红色的眉笔,想了很久,然后对着镜子在嘴巴的上面画上了红色的胡须。也许,还是觉得红色更适合女孩子吧!一个蓝色的八字胡在角落里无人光顾,子健看到了,扔了手上的眉笔,扑了过去:“刚好,我就可以扮演兰精灵了,呵呵!”

镜头四:大部分的孩子都“有了胡子”后,老师放起了音乐,请长胡子的孩子们去找喜欢的“胡子”握手交朋友。孩子们兴奋地相互握着手,胆子大的孩子还把几个听课老师也拉进了活动中一起游戏。浩东靠在墙边,有点畏怯地看着大家游戏。老师走过去,问“浩东,你怎么不去游戏啊?”“因为我没有画胡子。”“为什么不画呢?”“我觉得很脏!”哦,原来是这样。“没关系,那你就当超人吧,超人没有胡子!”浩东这才快步走进孩子中参与游戏。

案例分析:

教师将整个活动一步步地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了演唱歌曲,又在愉快的游戏中体验到同伴之间的互助与友爱。而这次活动能收到这么好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当我们一线教师天天思考如何教的同时,也应该思索如何让幼儿主动学。歌唱活动的顺利开展更是依赖于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发地参与活动,并在自主学习中得到最大的熏陶。本案例中,教师首先就运用分角色进场这样一个环节让幼儿充分体验到参与的成就感。在众多老师前面神气地表演并得到肯定,使幼儿觉得自己才是活动中最重要的成分,自然而然萌发了“主人翁”的意识。

二、用游戏将活动进行到底。

早期教育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可见让幼儿置身在游戏中接受教育的重要性。游戏完全符合儿童的本性,幼儿虽然喜欢音乐,但对音乐的兴趣却是不持久和易转移的。案例中教师用游戏贯穿活动全过程。先运用“照镜子”的游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使幼儿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歌曲;再用“我们也来画胡子”的游戏使幼儿体会到参与活动的乐趣,并滑稽地表现出这首歌曲所特有的幽默性;最后,游戏“胡子Party”让孩子真正领略到音乐散发的无限魅力,原来音乐可以这么好玩。

三、面向全体,注重个性。

我们组织歌唱活动的时候要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一位幼儿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允许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学习和表现。在玩“我们也来画胡子”的游戏,教师照顾到每一位孩子的不同喜好,准备了很多造型的胡子,提供了各色眉笔,让孩子们自由地挑选。当浩东小朋友拒绝画胡子时,老师没有刻意去要求,而是以尊重和建议的口吻与孩子进行交谈,使孩子没有负担地参与到下一个环节中。

操作与实践:

在《幼儿园工作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感受和表现”,是音乐教育的宗旨,教师如何把握和实现这一宗旨,如何使音乐教育、歌唱活动开展的有声色呢?笔者做了如下思考: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加强自身修养。

要让幼儿摆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使之转变成自主学、主动学、参与学,关键问题是要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做到“幼儿在前,老师在后”,“幼儿先探索,老师再引导”。同时,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在实践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去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尝试出更新的教学方法来。

二、勤于积累,善于迁移;勇于创新,巧编巧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如何才能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这需要我们教师做大量的功夫。首先,要勤于积累,善于迁移。在平日里,教师应有心去搜集和收集各种音乐,如儿歌、童谣,世界名曲,广东特色潮汕歌曲,奥尔夫经典乐曲等等。然后,面对这些素材的积累,教师要大胆地进行创新,以便在日后的活动中灵活运用。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教师若能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歌唱活动才能真正地“活”起来。

教育心得随笔 篇2

干枯枯的枝桠开始冒出嫩绿的小芽,不知名的小花儿默默绽放,她们骄傲地仰着脑袋,望向万里晴空,偶尔一阵和煦的微风拂过,不禁轻轻荡漾。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日益升高的温度,日渐艳丽的色彩。这是我最爱的季节,只因如此鲜亮,一直明媚到心里。

我喜欢趴在阳台,眯着眼睛,感受阳光温柔的抚摸,久违的温暖在心中荡漾;我喜欢来到公园,这里闻闻花香,那里逗逗小鸟,舒心的愉悦自然美好;我喜欢拿着最爱的风筝,潇洒放飞,带着美好的向往和希望。然而,我最喜欢的是在这样美好的春季放飞思绪,尽情畅想。

我想变成一只自由的鸟儿,张开翅膀,拥抱湛蓝的天。终于可以不用忍受严寒的考验,终于可以沐浴温暖的阳光。自由飞翔,看着行人脱下厚重的棉衣,看着孩子们换上鲜艳的单衣,看着青春洋溢的少年们,骑着单车穿梭在人群,欢声笑语。我想畅游在大森林里,站在最高的枝桠,看着生命的迹象,我想在阳光投下的斑驳影像里欢乐跳舞,我想发出第一声鸣叫,叫醒万物,叫醒春天。

我想变成一朵普通的小花,不必与玫瑰争艳,不必与百合斗香。就绽放在路边或是山旁,静静地凝视着一切,藏匿在草丛树旁,虽不张扬明亮,却也不经意的流露自己的骄傲和春天独有的芬芳。偶尔,有细心地孩子发现了我,俯下身来嗅一嗅,带着惊喜飞快跑开,或许,有人拿着相机,用心地捕捉下这一春的迹象。我满心欢喜,尽情绽放。

我想变成一条清澈的小溪,第一时间感受到温暖的到来。冰天雪地里的我,只能尘封欢快和好动的性格,暗暗盼望,何时才能奏响最动听的旋律,清脆响亮,是大自然的歌唱。我想一路高歌,冲刷着冬季的阴霾,带走往日的沉重。我想大声宣布,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春的色彩那么明亮,春的气息那么明显。春天像个淘气的孩子,用手指轻轻地瘙痒我们的神经,唤起热烈而欢腾的情感,于是,思绪开始飞扬,畅想不断,感概不减。

我喜欢春的寓意。生命最值得钦佩的地方就是总能够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出发,于是,每当春天来临,我的阴霾一扫而光,我不再为各种烦忧的事情眉头不展,而是为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的到来,是整装出发的时刻,是努力奋斗的开端。我喜欢春的色彩,不像冬天那么单调,不像夏天那么极端,没有秋季的悲凉,春天充满明亮和温暖。犹如阳光照进心底,生活开始变得明媚灿烂。我喜欢春的万物,充满生机和力量,给人以希望和启迪。

春天来临,明媚开始,让我们尽情享受着好天气带来的好心情。让我们放空心灵,感受春季带来的点滴美好,让我们放飞希望,许下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和期许!

教育心得随笔 篇3

真是无奈,我又感冒了,症状很明显——头痛、喉咙痛、说不出话、全身无力,吃了几天的药也无济于事。上班真是…可以说是痛苦。上午有两个活动加一个游戏活动,还要照顾好孩子的一切,我该怎么办呢?讲道理——孩子们又听不明白。

哎!!一向调皮的之毅依然如故,我想喊,可是喊不出。想教育他,没这个精力了,这时我灵机一动,我说不出话,让之毅来代替。“之毅,你来帮老师点名,好吗?”他连忙答应了,站到前面还真有版有眼的,平时真是看不出来,他就从1号点到了最后,还一个不差,我鼓励孩子们及时给他肯定。接下来的两个活动中他也表现出积极的状态,活动中开小差的时间少了许多,真是让我刮目相看。

吃好饭要分垫子了,我看到他早早的吃好了,我就示意让他来分,他连忙分给了吃饭快的一些孩子们,这个小老师当的真是有模有样的。我也看到了之毅小朋友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高兴的在其他孩子面前说着“我当上了小老师”“老师表扬我了”…我轻轻的把他叫到跟前,跟他讲了道理,还让他继续努力,争取表现的更出色。经过这件事让我思考了很多,平时表现好的孩子经常得到表扬与鼓励,而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呢,也许许多人就忽律他们了,其实他们也需要我们的关心及表扬。

作为老师,也许我们自己觉察不到一句简单的表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可它对于一个孩子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能极力孩子向更高的目标奋进,也能唤醒一颗沉睡的心灵,它也许是孩子人生的一个转折,你们说对吗?

教育心得随笔 篇4

抽屉、床铺乱作一团,学习上得过且过,体育锻炼能偷懒就偷懒,遇到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就推卸责任、寻死觅活……有这些毛病的孩子真的挺不少,或许因为成绩还不错,就一白遮百丑的被忽略了,或许因为有的家长秉着一种我的孩子我只要他快乐就行了的教育理念而视若罔闻。

一个连自己生活起居都不能合理规划的孩子,一个对自己的学业未来都不在乎的孩子,一个对自己身体健康都不重视的孩子,一个连自己生命都不珍重的孩子……以后面对人生路上的种种诱惑、困惑、挫折又如何平稳度过?何谈快乐?毕竟他不能一直成长在我们的庇护之下,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他终究要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那么作为家长、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孩子?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其中责任担当这一素养对今后人生的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培养孩子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家庭教育重中之重,毕竟在学业上走到金字塔尖的人是少数,但每一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家庭、社会的责任。认识到了责任担当的重要性,我们就要好好考虑一下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担当。

责任——始于承担家务。如果说责任感是“知”,有担当是“行”,那么有责任担当就是知行合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我们都听说过“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它指的是更重视基础教育,更多关注孩子。有些家长误解了苦与乐的概念,以为孩子要娇生惯养,不能受委屈,所以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有些父母或者长辈包揽一切家务,不舍得让孩子分担,甚至直接说“做饭、洗衣、打扫卫生都不是你的事,你的任务就是学习”。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作为家庭一员应该承担责任的意识,慢慢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的思维方式。一个只考虑索取而不考虑义务和责任的人,长大后如何能够获得需要的资源?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这个跟踪研究的结果有点惊人——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成年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1:10。看到这个数据,我们该明白不让孩子做家务到底是不是为孩子好了?

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不要觉得他还小,在父母眼里,孩子多大都还是个孩子。有分担才有分享,今天若有过多的不忍,明天就有太多的无奈。在家庭中就知道主动分担责任的孩子,才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责任担当——走向健康人生的基石。无论我们对孩子的未来有何种愿景,一定都会期待他们拥有健康和快乐。那么,一个人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仅仅是没病吗?健康不止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评估心理健康情况:悦纳自我、悦纳他人,这是人际关系层面;乐于工作、接受改变,这是人与环境层面;主动协调情绪、拥有健康人格,这是人的内部层面;智力正常、行为符合年龄特征,这是外显层面。责任担当就体现在从内在人格到生活表现、人际关系处理与人生目标定位上,可以说是身体健康的动力源,也是心理健康的奠基石。

《我是演说家》这档节目中,马丁有一段关于责任的演讲:我也问过自己,责任是什么?责任是家长在孩子陷入迷途时的无私守护;责任是你的家庭和你的爱人面临困难时的勇敢担当;责任还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面临危难时的挺身而出。责任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我一直坚信,如果一个人,不愿意对小家负责,他也就无法对大家负责,根本不可能对国家负责。

作为父母老师要培养孩子的责任与担当意识,不仅要让他们着眼于当下做好小事,还要学会着眼于未来有追求,去谋划,付出心力,为自己的美好未来负责。首先,积极归因,多赏识孩子。比如在学习心理指导中,将个人考试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等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强调知行合一。比如面对晚上熬夜、早上赖床、爱玩手机等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协商、行动、评估”三步走,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从而形成担当意识。最后,要培养孩子直面现实,进行抗挫修炼。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痛苦就没有成长,孩子也应当勇敢面对成长中的各种历练,学会化解各种危机,这样才能更好的走向美好的人生。

“老师,你跟他说,他现在根本不听我说,说得多了还甩脸色,他就听老师的。”希望以后这样的电话可以变成“老师,你说我们该想个什么办法一起来解决这个事情呢?”家校合力才是对孩子最智慧的教育,培养一个有责任担当的孩子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责任。但孩子的健康成长却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让我们期待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共筑孩子们拥有美好的未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