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下乡扶贫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 篇1
眨眼之间,20xx年已走到年末,20xx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亦将告一段落。回首20xx年的精准扶贫工作,我感慨万千,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说,亦有许许多多想法想说。为了回顾过去的工作、反思过去的工作,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开展来年的工作和下一阶段的精准扶贫工作,我写下了以下的.反思和总结。
第一,扶贫先扶志。思想上的贫穷比金钱财富物质上的贫穷更可怕。思想上懒惰散漫、好逸恶劳、等靠要的人即使有万贯家财也终归会沦为贫困;而一个辛勤劳动、积极主动的人即使他贫困也只是暂时的。思想上“贫穷”的问题不解决,扶贫也终是“扶不起的阿斗”。故而,我们教育扶贫亦是如此。如果不改变学生贫穷的思想,那么等他长得后终会造成另一个乃另至一家的贫穷悲剧。因此我们首先要给学生树立起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光荣且能脱贫;好逸恶劳、懒惰散漫、等靠要可耻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作为教育扶贫的首要任务。
第二,教育扶贫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学生享受国家的惠民政策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规划正确的人生道路。教育扶贫首先要确保学生了解到、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即普惠政策---每个学生免书费与学费,每天4元全年800元的营养午餐计划;特惠政策---贫困寄宿生补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故而,教育扶贫落实到老师身上时,老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跟上教学进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帮他们设计自己的人生规划,引导他们走上光明大道。
最后,教育扶贫要主动出击。教育扶贫不能等到学生有问题来找我们,要主动出击,积极主动的寻找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戒除懒惰思想,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扶贫工作中去,关心学生、关爱学生,帮助他们完美的走完这一段人生旅途。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 篇2
社会在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奔入了小康社会,但是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还有许许多多家庭没有脱贫,为了进一步了解脱贫工作,20xx年11月13日下午由海兴中学杨校长,时校长,刘校长,王校长四位校长共同带队组织各年级主任以及两位实习老师一起到海兴县后程村进行走访调查,体会民生的扶贫工作。
我们分别针对以下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1.熟悉扶贫对象的基本情况,并介绍自己的情况。
2.检查扶贫对象小红包里面的各种证件是否齐全。
3.在扶贫对象家中张贴新换的连心卡,公示牌。
4.帮助扶贫对象打扫卫生,陪他们聊聊天。
校长和主任们一共分为三组,分别去自己所对应的村民家里送温暖,王雪和刘艳菲负责记录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任务分配完成,我们就一起步行走进了后程村。刚一进村,就吸引了站在路上闲聊的老爷爷们的目光,他们很友善,有时还主动先给我们打招呼。看到我们眼睛好像一下子亮了起来,毕竟我们比他们年轻的多。
在我们走访的过程中,看到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有欣喜、有无奈、也有心酸。欣喜的是老百姓大部分房屋体面,能够保证基本的温饱;无奈的是看到真正贫困的人家,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因为我们除了会教书还只是会教书;心酸的是村里留守的村民绝大部分是年龄大的妇女、老人和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单调乏味,除了给孩子做饭的保姆身份之外,就是围一块唠唠嗑,或者张家长李家短一番。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家,是全村最贫困的人家。家里有三口人,妻子卧病在床,儿子精神不好,全家只依靠79岁的大爷。大爷前几天腿受伤了,但依然去干活,因为全家的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听着他述说的情况,很心酸,体会到生活真的太不容易了,自己真的很幸福。
然后我们有去拜访其它的人家,他们你一言他一语,轮流释放信息,乐此不彼。
我们偶尔可以插上话,一边认真的聆听着,一边记着笔记,一边解释着,有时还宽慰几句。貌似我们是救星,貌似我们很伟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切问题。我们能做的唯有微笑着聆听,貌似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认真聆听他们倾诉的人。他们脸上绽放貌似久违的笑容;或许是我们能静静的听他们诉说,他们有了倾诉对象,而且乐意听他们诉说。他们或许忽略了我们是教师,我们有的是耐心,除了教学就是聆听学生的倾诉,我们的功课是经得起考验的。
不管怎样,看到他们开心,我们心中有些许欣慰。也多多少少有一丁点的成就感。至少给他们的寂寞无聊的生活增添点新鲜感。每次去走访都会有老百姓主动打招呼,有时会寒暄几句。看到他们的微笑,我们也算是没有白走一趟又一趟。忽然间悟到留守老人和孩子内心也是贫困的,他们更需要扶贫。因为全国范围内的留守老人和孩子远远高于贫困户。他们的生活除了单调还有无奈。
这次活动是我参加过的最有意义、收获、感触最多的一次教育活动。我深深的体会到,相比那些弱势群体,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有完整的家庭,健康的身体,整洁的楼房和风吹不到、雨淋不着的实习工作。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社会多创造价值,尽自己全力为需要的人尽一份爱心。我也希望今后这样的活动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大家携起手来,就会帮助那些无助的善良的人们拨开云雾,重现一片蓝天。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 篇3
社会在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奔入了小康社会,但是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还有许许多多家庭没有脱贫,为了进一步了解脱贫工作,20xx年11月13日下午由海兴中学杨校长,时校长,刘校长,王校长四位校长共同带队组织各年级主任以及两位实习老师一起到海兴县后程村进行走访调查,体会民生的扶贫工作。
我们分别针对以下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1.熟悉扶贫对象的基本情况,并介绍自己的情况。
2.检查扶贫对象小红包里面的各种证件是否齐全。
3.在扶贫对象家中张贴新换的连心卡,公示牌。
4.帮助扶贫对象打扫卫生,陪他们聊聊天。
校长和主任们一共分为三组,分别去自己所对应的村民家里送温暖,王雪和刘艳菲负责记录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任务分配完成,我们就一起步行走进了后程村。刚一进村,就吸引了站在路上闲聊的老爷爷们的目光,他们很友善,有时还主动先给我们打招呼。看到我们眼睛好像一下子亮了起来,毕竟我们比他们年轻的多。
在我们走访的过程中,看到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有欣喜、有无奈、也有心酸。欣喜的是老百姓大部分房屋体面,能够保证基本的温饱;无奈的是看到真正贫困的人家,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因为我们除了会教书还只是会教书;心酸的是村里留守的村民绝大部分是年龄大的妇女、老人和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单调乏味,除了给孩子做饭的保姆身份之外,就是围一块唠唠嗑,或者张家长李家短一番。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家,是全村最贫困的人家。家里有三口人,妻子卧病在床,儿子精神不好,全家只依靠79岁的大爷。大爷前几天腿受伤了,但依然去干活,因为全家的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听着他述说的情况,很心酸,体会到生活真的太不容易了,自己真的很幸福。
然后我们有去拜访其它的人家,他们你一言他一语,轮流释放信息,乐此不彼。
我们偶尔可以插上话,一边认真的聆听着,一边记着笔记,一边解释着,有时还宽慰几句。貌似我们是救星,貌似我们很伟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切问题。我们能做的唯有微笑着聆听,貌似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认真聆听他们倾诉的人。他们脸上绽放貌似久违的笑容;或许是我们能静静的'听他们诉说,他们有了倾诉对象,而且乐意听他们诉说。他们或许忽略了我们是教师,我们有的是耐心,除了教学就是聆听学生的倾诉,我们的功课是经得起考验的。
不管怎样,看到他们开心,我们心中有些许欣慰。也多多少少有一丁点的成就感。至少给他们的寂寞无聊的生活增添点新鲜感。每次去走访都会有老百姓主动打招呼,有时会寒暄几句。看到他们的微笑,我们也算是没有白走一趟又一趟。忽然间悟到留守老人和孩子内心也是贫困的,他们更需要扶贫。因为全国范围内的留守老人和孩子远远高于贫困户。他们的生活除了单调还有无奈。
这次活动是我参加过的最有意义、收获、感触最多的一次教育活动。我深深的体会到,相比那些弱势群体,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有完整的家庭,健康的身体,整洁的楼房和风吹不到、雨淋不着的实习工作。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社会多创造价值,尽自己全力为需要的人尽一份爱心。我也希望今后这样的活动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大家携起手来,就会帮助那些无助的善良的人们拨开云雾,重现一片蓝天。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 篇4
眨眼之间,20xx年已走到年末,20xx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亦将告一段落。回首20xx年的精准扶贫工作,我感慨万千,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说,亦有许许多多想法想说。为了回顾过去的工作、反思过去的工作,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开展来年的工作和下一阶段的精准扶贫工作,我写下了以下的反思和总结。
第一,扶贫先扶志。思想上的贫穷比金钱财富物质上的贫穷更可怕。思想上懒惰散漫、好逸恶劳、等靠要的人即使有万贯家财也终归会沦为贫困;而一个辛勤劳动、积极主动的人即使他贫困也只是暂时的。思想上“贫穷”的问题不解决,扶贫也终是“扶不起的阿斗”。故而,我们教育扶贫亦是如此。如果不改变学生贫穷的.思想,那么等他长得后终会造成另一个乃另至一家的贫穷悲剧。因此我们首先要给学生树立起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光荣且能脱贫;好逸恶劳、懒惰散漫、等靠要可耻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作为教育扶贫的首要任务。
第二,教育扶贫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学生享受国家的惠民政策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规划正确的人生道路。教育扶贫首先要确保学生了解到、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即普惠政策---每个学生免书费与学费,每天4元全年800元的营养午餐计划;特惠政策---贫困寄宿生补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故而,教育扶贫落实到老师身上时,老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跟上教学进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帮他们设计自己的人生规划,引导他们走上光明大道。
最后,教育扶贫要主动出击。教育扶贫不能等到学生有问题来找我们,要主动出击,积极主动的寻找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戒除懒惰思想,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扶贫工作中去,关心学生、关爱学生,帮助他们完美的走完这一段人生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