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水门桥》学生的心得体会

请欣赏《长津湖之水门桥》学生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津湖之水门桥》学生的心得体会 篇1

作为电影《长津湖》的续作,《长津湖之水门桥》中七连战士的命运何去何从,牵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

透过大银幕,观众们将走近这些为保家卫国而牺牲奉献的英雄先辈,感受72年前战场上的动人情谊:千里和万里将如何彼此守护?七连战友又如何相互鼓励、协作抗敌?每一位战士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挂念?饰演七连连长伍千里的吴京,拍摄时感受深刻:“我们只是演绎了他们,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时刻记得,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们,为了保护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忍受了怎样的寒冷,接受了何等残酷的挑战。”每一位演员都用他们细腻传神的演绎,展现出动人的家国情谊,致敬英雄先辈!

《长津湖之水门桥》学生的心得体会 篇2

水门桥不是一座桥,是古土里以南6公里左右的一座电站水坝,是战斗中美军机械化部队撤退的必经之路。水门桥之战是长津湖战役中抵挡美军撤退的连级战斗,如果能阻止美军从水门桥上撤退,美军陆军一师将会被全歼在此。

长津湖战役打响的第三天,我志愿军就意识到了美军陆军一师有逃跑的迹象。1950年12月1日,我志愿军58师172团2营爆破组赶赴水门桥作战,将水门桥桥面炸毁,但当时美军的武装实力与工业实力早已能甩我国一大截,在我军伤亡众多将桥面炸毁后,陆军一师仅用不到40小时就已经将整个桥面完全修复。12月4日,爆破组再次将桥面以及梁箱一同炸毁,这次,有钢材的美军第73工兵营很快就又架起了桥梁。12月6日夜,志愿军80师240团3营七连连长姜庆云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再次赴战水门桥,激战过后,志愿军战士以伤亡十人的代价,将水门桥的桥面以及桥墩炸毁,这是志愿军对水门桥实施的第三次轰炸,这次,水门桥上炸开的豁口宽达8.8米。

第三次炸毁水门桥后,美军在日本定制了8套M2桥梁组件。12月8日,美军C-119运输机将这8套组件投放至黄草岭,计划开始动用重兵部队修复桥梁。这八套组件中,其中一套组件落在了志愿军阵地上,一套在投放过程中被摔坏。美军用6套组件重新驾起了水门桥。

电影中美军渡过水门桥看到的冰雕,就是我志愿军180团2连、240团5连。这两个连的战士,在战斗中因气温骤降永远留在了自己的战斗阵地上。

今天,我们把这场英勇之战制成影片,在万家团圆时全国放映,正是对牺牲战士的深刻缅怀,也在不断提醒着世人,今日的万家灯火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因此,这部包含着血与泪的影片,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去看看。

长津湖战役中,我志愿军共三次炸毁水门桥。在没有任何重火力的掩护下,低于零下20摄氏度的恶劣风雪中,数千名志愿军踩着厚厚的积雪,挪动着已然冻僵的身躯。反穿棉袄、身负炸药,用血肉之躯把大桥连同基座全部炸毁。在我们用小米加步枪,用战士的血肉之躯抗战的时候,美军则用飞机、坦克、大炮轮番轰炸,成百上千吨的炮弹在我军狙击阵地上炸响,1950年12月1日4日,我军两次炸毁水门桥,付出了巨大牺牲。这短暂的胜利,一幕幕、一帧帧都让人揪心不已……

1950年12月6日,我军再次下达了炸桥任务。在零下35度的极寒天气下,七连的战士拼尽全力,用血肉之躯绑上炸药,硬生生的顶了上去,炸毁了水门桥。之后,美军生产了每个组件重达1.1吨的钢桥组件,动用大型运输机空投到美军阵地,仅用不到两天的时间又重新架起可以承载重机械部队通过的桥梁。最终,这场战役以我军牺牲巨大、美军艰难撤退告终。我们落后、贫穷,这场战役中,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试图弥补着我们与美军相差了一个世纪的武器装备力量。也正是这赤裸裸的差距,不断告诫着每一个国人,落后就要挨打。

美军通过桥梁之后,看到的是早已经被活活冻成冰雕的中国志愿军。他们也不禁感慨:“只有中国的战士,才有这样顽强不屈的精神。”,而这个连队,最终只剩下了三个人,这个连队就是《长津湖》中的七连,他的名字叫“钢七连”。

《长津湖之水门桥》学生的心得体会 篇3

大年初一,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终于在期待中上映了,受到上一部影片的感染,我在上映的第一天就早早的买票观看了。影片延续了上一部的故事,讲述了七连战士奉命担任炸桥任务以阻止在长津湖战役溃败下来的美军陆战一师后撤的故事。

总体上来讲,演员的演技和特效画面都是一如既往的好,吴京、易烊千玺等演员的出色演出确实是没得说。其次,一部好的电影作品还需要编剧能够站在观众的角度,深谙人性情感的起伏规律,能够熟练而巧妙的带领观众去进入情节,一同的喜怒哀乐。比如上一部《长津湖》在前面的叙事、铺垫、小插曲等都安排的恰到好处。

那么相较于上部作品,这部电影的问题可能就在这里,故事推进的节奏忽视了观众情感的起伏规律,煽情的地方过多且略显突兀,画面的起承转合有些凌乱,剧情的前因后果交代不清,可能会影响观众对故事整体的把握。

还有,我国战争题材的影视剧普遍缺乏对敌人的客观描写和个性刻画,比如我们从不敢于具体而客观地去演绎日本军人。那么这部电影里已经开始尝试更客观的讲述我们的对手美军了,这已经是个不小的突破了,不过我们仍然把他们描写的太傻太天真了,真心希望我们的电影人能够在这方面更进一步,也请相信我们观众的接受度和包容度。

《长津湖之水门桥》学生的心得体会 篇4

水门桥不是一座桥,是古土里以南6公里左右的一座电站水坝,是战斗中美军机械化部队撤退的必经之路。水门桥之战是长津湖战役中抵挡美军撤退的连级战斗,如果能阻止美军从水门桥上撤退,美军陆军一师将会被全歼在此。

长津湖战役打响的第三天,我志愿军就意识到了美军陆军一师有逃跑的迹象。1950年12月1日,我志愿军58师172团2营爆破组赶赴水门桥作战,将水门桥桥面炸毁,但当时美军的武装实力与工业实力早已能甩我国一大截,在我军伤亡众多将桥面炸毁后,陆军一师仅用不到40小时就已经将整个桥面完全修复。12月4日,爆破组再次将桥面以及梁箱一同炸毁,这次,有钢材的美军第73工兵营很快就又架起了桥梁。12月6日夜,志愿军80师240团3营七连连长姜庆云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再次赴战水门桥,激战过后,志愿军战士以伤亡十人的代价,将水门桥的桥面以及桥墩炸毁,这是志愿军对水门桥实施的第三次轰炸,这次,水门桥上炸开的豁口宽达8.8米。

第三次炸毁水门桥后,美军在日本定制了8套M2桥梁组件。12月8日,美军C-119运输机将这8套组件投放至黄草岭,计划开始动用重兵部队修复桥梁。这八套组件中,其中一套组件落在了志愿军阵地上,一套在投放过程中被摔坏。美军用6套组件重新驾起了水门桥。

电影中美军渡过水门桥看到的冰雕,就是我志愿军180团2连、240团5连。这两个连的'战士,在战斗中因气温骤降永远留在了自己的战斗阵地上。

今天,我们把这场英勇之战制成影片,在万家团圆时全国放映,正是对牺牲战士的深刻缅怀,也在不断提醒着世人,今日的万家灯火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因此,这部包含着血与泪的影片,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去看看。

长津湖战役中,我志愿军共三次炸毁水门桥。在没有任何重火力的掩护下,低于零下20摄氏度的恶劣风雪中,数千名志愿军踩着厚厚的积雪,挪动着已然冻僵的身躯。反穿棉袄、身负炸药,用血肉之躯把大桥连同基座全部炸毁。在我们用小米加步枪,用战士的血肉之躯抗战的时候,美军则用飞机、坦克、大炮轮番轰炸,成百上千吨的炮弹在我军狙击阵地上炸响,1950年12月1日4日,我军两次炸毁水门桥,付出了巨大牺牲。这短暂的胜利,一幕幕、一帧帧都让人揪心不已……

1950年12月6日,我军再次下达了炸桥任务。在零下35度的极寒天气下,七连的战士拼尽全力,用血肉之躯绑上炸药,硬生生的顶了上去,炸毁了水门桥。之后,美军生产了每个组件重达1.1吨的钢桥组件,动用大型运输机空投到美军阵地,仅用不到两天的时间又重新架起可以承载重机械部队通过的桥梁。最终,这场战役以我军牺牲巨大、美军艰难撤退告终。我们落后、贫穷,这场战役中,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试图弥补着我们与美军相差了一个世纪的武器装备力量。也正是这赤裸裸的差距,不断告诫着每一个国人,落后就要挨打。

美军通过桥梁之后,看到的是早已经被活活冻成冰雕的中国志愿军。他们也不禁感慨:“只有中国的战士,才有这样顽强不屈的精神。”,而这个连队,最终只剩下了三个人,这个连队就是《长津湖》中的七连,他的名字叫“钢七连”。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