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中暑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请欣赏防中暑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防中暑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篇1

三伏天高温来临,气温逐渐升高,中暑等“高温病”随之而来。7月27日,阳岱山村结合“红色星期六”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开展“安全度夏 预防中暑”健康知识讲座。

卫生室叶医生将夏季预防中暑知识与农村生活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中暑的含义、类型、中暑后的对策以及如何防护中暑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同时,提醒大家夏季多喝含盐的`清凉饮料,多吃新鲜的蔬菜瓜果等。特别提醒来参加的人员,在漂流公司上班的职工,下午12点-3点正是游客游玩的最佳时机,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防晒保护措施,身边常备解暑药品等。讲座结束时,党员群众们对叶医生的讲解报以热烈的掌声,纷纷表示今天的讲解让他们了解到夏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会在以后的生活方式上更加爱护自己。

自广德县“红色星期六”志愿活动开展以来,阳岱山村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移风易俗宣传等各项活动,党员志愿者们发挥了积极带头作用。接下来将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各项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

防中暑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篇2

1、早出晚归

我们都知道一天当中最热的时间出现在午后,最凉爽的是清晨和夜晚。因此,对于考研人来说,最基本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就是早出晚归了。现实中有很多小伙伴都是这么做的,除了去吃饭,一天的时间都在自习室待着,连午休也可以趴在桌上睡,避免在最热的时候滞留在外面。

2、少食多餐

很多人有“苦夏”的烦恼,一到夏天就不愿意吃饭。据研究,一顿饭吃的越多,身体为消化食物而代谢的热量也越多。因此,在夏天少吃多餐尤为必要。

3、充足补水

夏天大量出汗,及时补水很重要,但切忌用饮料代替白开水,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饮料并不能真正解渴,因为饮料中的糖分进入身体后要产生氧化还原反应,消耗掉体内一定量的水分。结果往往是喝饮料越多,感觉却越渴。其实白开水才最能解渴,它进入体内后能很快发挥代谢功能。平时喝白开水的人,体内脱氧酶的活性高,肌肉内乳酸堆积少,不容易疲劳。多喝白开水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因此,请不要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4、适度午休

同学们不能因为是暑期放假就放松自己,午睡一睡不起,“睡美人”时间久了,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这样是十分不利于学习的。

5、寻找舒适的自习场所

不管是宿舍还是自习室,如果夏天没有空调或风扇的话,那将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尤其是人多的情况下,会更难受。这种时候可以选择图书馆等有空调或风扇的地方自习,如咖啡馆之类也是不错的选择。

6、携带清凉小工具

如果实在没有有空调的地方可去,而又不得不留在自习室的.话,小伙伴们还可以携带一些清凉的小工具,如手持的电动小风扇、清凉油、喷雾、湿纸巾、冰垫或冰枕等。这些小工具价格不高,也容易些携带,用来降温防暑很方便。

7、同学小聚饮酒要有度

暑期同学小聚一下,尤其是男生总避免不了小酌几杯,但切忌大量喝啤酒、白酒,甚至啤酒白酒一起喝。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也有很多同学选择了饮酒来降温消暑,但是个别同学在喝酒之后,情绪比较狂躁,容易出现打架斗殴,极易受伤。希望大家尽量要控制住自己喝酒的量,不要将白酒、啤酒混着喝。特别提到,在服用过抗生素(消炎药)之后的一个星期内饮酒,有的同学会出现“双硫醒反应”,继而引起头疼、胸闷、胃疼、心慌、皮肤潮红等临床症状,可能会危及生命。出现“双硫醒反应”需要尽快把体内酒精排出,可通过喝水和催吐等方法简单处理一下,之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救治。

8、不宜佩戴金属首饰

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佩戴时,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9、夏天饮食不宜过于清淡

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一般来说,每人每天至少应补充水分5000cc左右,补充食盐15~25克以上(食物中含的盐在内)。补充的方法可以经常喝点盐开水,每500克水中加食盐1克左右为宜。还可以喝盐茶水、咸绿豆汤、咸菜汤和含盐汽水等等。这样既可消暑解渴,又能及时补充必须的食盐。

防中暑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篇3

盛夏高温季节来临,收费现场环境温度高,收费人员易出现过度疲劳、中暑现象,是安全非正常事件多发时期。为做好夏季高温天气事故防控工作,提高员工对防暑降温安全知识的了解,钟祥东管理所于8月28日组织员工开展了防暑降温安全知识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由管理所安全员主讲,首先他先向全体参训员工讲授了高温天气工作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随后又仔细的讲解了如何区分轻度、中度、重度中暑症状,以及不同的中暑症状需要采取哪些救护措施。最后,全体参训员工共同讨论了如何做好高温天气的防护工作,有的员工建议管理所采购风油精、仁丹等防暑降温药品,以防应急之用;有的员工建议出汗较多的员工可以适当补充盐水;还有的建议食堂提供新鲜蔬菜和水果,供员工补充维生素。管理所对员工们提出的各类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要求综合办公室做好相关后勤保障工作,最大限度的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确保管理所平安度暑。

通过本次培训的开展,不仅让员工们系统的`了解防暑降温的相关安全知识,有效的预防了中暑事故的发生,还通过员工的讨论,发现了管理所在防暑降温工作中存在不足之处。下一步,管理所将按照公司的规定,合理采用员工的建议,更好的做好防暑降温相关工作。

防中暑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篇4

夏天高温下,人如果不注意的话,经常在高温时候户外活动,又或者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等等,这些很容易造成中暑。夏天如何防中暑,需要提高对中暑概念的了解,了解一些中暑的先兆,而作出应对处理,预防中暑。

专家介绍夏日防中暑方法

胸闷、头晕、面色苍白等小症状,都有可能是中暑的先兆。提醒人们,不要忽视这些小症状。

为了避免中暑,要尽量减少高温时的户外活动,更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活动和行走,尤其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心脑血管、肝、肾等疾病的患者以及年老体弱者和儿童,应尽量减少在高温环境中的停留时间。夏天要穿宽松、透气性能良好的衣服,同时携带必要的遮阳工具,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一旦感到不适就要及时休息。同时,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适当午睡一个半小时左右。

气象专家支招预防中暑

中央气象台气象专家建议说,中暑的发生是综合因素产生的,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高温、高辐射,也就是俗称的干热,强烈的太阳照射和较高的温度导致人体水分大量散失,若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就非常容易中暑。

另一种是高温、高湿度,即夏季常见的湿热天,人体不能正常排汗,皮肤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大大增加,心衰发生率和心脏病死亡率也会增加。

气象专家表示,避免中暑重在预防。饮食方面,首先应注意补充水分。夏季人体水分挥发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时身体已是缺水状态。另外,身体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被带走,应适当喝一些盐水。

食物方面,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另外,还应多吃能预防中暑的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苦瓜、桃、乌梅、黄瓜等。关于冷饮,其实吃的越凉越容易中暑。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短期降低会让人体一下子无法适应,消化系统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到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

在外出时,要做好防晒工作,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透气性好的棉质或真丝面料衣服。烈日炎炎下长时间骑车最好穿长袖衬衫,或使用披肩,戴遮阳帽。进行长时间户外运动时,要准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十滴水、仁丹等。中午至下午2时阳光最强时,尽量不要呆在户外,有条件的可适当进行午休。空调温度不要开得过低,室内外温差太大也会导致中暑。

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公众应该如何应对呢?专家说,如果有头晕、恶心、心慌等症状,很可能就是中暑了。此时,应立即停下正在做的事情,找一个阴凉处坐下休息;同时补充水分,小口慢饮,以防加重心脏负担。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皮带等,保持身体周围通风,并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在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若症状不减反增,应及时就医。

此外,一旦周围有人发生中暑症状,应当立即将病人移到阴凉处,并保持周围通风;解开衣扣,用各种方法帮助身体散热;帮助服用解暑药物,并按压人中、虎口等穴位帮助恢复意识,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应立即拨打救助电话。

高温期间应减轻劳动强度

针对一年中的最热时段,劳动保障部门提醒,出现高温天气时,用人单位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适当调整作息制度,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士介绍,研究表明,气温条件超过一定的范围,在过冷或者过热的`环境中,工伤的发生率都会升高。根据国家的有关通知要求,用人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研究制定高温中暑应急救援预案。对患有不适合高温、高湿作业疾病的员工,用人单位应暂时将其调离高温、高湿作业岗位,暂不能调动岗位的,应在高温、高湿天气对其加强预防中暑保护措施。

劳动保障专家介绍,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高温下工作中暑算工伤。一线职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旦中暑,职工或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用人单位报告;并由用人单位在24小时内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认定为工伤后,中暑职工即可按照相关法规享受工伤待遇。已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医疗费用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医疗费用应该由企业承担。企业拒不支付,职工可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

据了解,职工因中暑等工伤进行治疗期间,视同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工资及相应补贴。

劳动保障专家强调:高温天气情况下,用人单位尤其要加大对女职工的保护力度,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