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双减背景下教师素养提升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双减背景下教师素养提升心得体会 篇1
今年的秋季学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第一个学期,社会的目光焦点一下子对准了校内教育,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需要每一位教育者好好思考:减轻了课后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如何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凸显出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家校关系这“三大关系”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如果把三大关系“视觉化”,我希望你看到的不是一个三角形,而是一张可以无限延展的网络。现在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新闻,讲孩子空心、厌学、抑郁、甚至自弃,如果深入去剖析,往往是由于这个关系网上的某个或者多个节点出了问题。
可以想象,一张千疮百孔的破网,怎么能支撑起孩子的幸福、协助他们顺利高效地完成学业呢?我们提出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发展,必须要关注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内在和外在支撑,而由师生、生生、家校等关系构成的关系网,就成为托举孩子未来最强有力的支撑。
如何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铺路?
从教36年,“亦师亦友”一直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师生关系。
做了多年教学和管理工作后,我觉得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老师自身要不断提升学术素养和人格魅力。提升学术素养就是要上好每一堂课,人格魅力就是要从内心关爱学生,对他们的成长切实负责。
20xx年来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担任校长后,我和管理团队就一直在摸索如何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搭建平台,做好设计,十多年来,我们收获了一些适合自己的可贵经验。
01、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关注和重视
我们学校目前的师生比是1:4.5到1:5之间,一般的学校是1:12到1:13左右,这意味着我们要“不计成本”,当初我坚持每班24个学生的小班化教学也是顶着巨大压力,但这么做是有考虑的。
研究显示,每位教师在课堂上最多能关注到24名学生。班额太大时,精力有限的老师只能较多地关注很好和较差的学生,中间的学生往往一带而过。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充分的关注,我们坚守小班制,实行选课走班的年级,有的课堂甚至不到10人,座位也可排列成马蹄形、圆形、V形、T形等,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易于师生交流。
只有真正服务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有经得起推敲的基础。
02、实行导师制,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一位导师肩负三重工作,一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点的掌握和学习成果,通过过程性评价分析和总结,记录并反馈给家长、学生、任课老师;二是提供个性辅导,有针对性地解惑补弱;三是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
从6年级到12年级,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导师,而且可以自主选择年级里最喜欢的老师作为导师,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嘛。
另外,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双向选择”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这对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
03、坚持“校长有约”,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
“校长有约”是个促进师生关系的平台,赴约的不仅是我,还有副校长和年级主任。
除了校长有约,小学部还通过大队部征集学生们的意见建议。我们给学生发提案登记表,由他们填写建议缘由、建议解决办法,学校少工委、党委回馈意见,针对合理的建议,学校会积极改进。
在这样的氛围里,孩子会感受到这是属于他们的校园,在这里他们可以自信、民主、真诚地与老师交流,这是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
如何为团结互助的生生关系搭台?
我们希望让孩子们感到校园就是第二个家。在这个“家”里,同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双减背景下教师素养提升心得体会 篇2
“双减”政策的出台落地,引发了社会关注与热议。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感受到政策落地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双减”政策落地,很多家长表示赞同,也有不少家长感到茫然失措,当“鸡娃”不能再以补课形式进行,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究竟应该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值得每位家长思考。更需要我们老师正确的引导。
首先,“双减”政策的出台,是国家为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力度和决心。我国建国70多年来,我国教育经过了两个重要时期,第一个阶段,从建国到90年代,我国工业、农业都不发达,教育也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国家在教育上投入有限。基于此国情,只能选择精英教育,国家通过严格的层层选拔,最后上中学、大学都是极少一部分精英。第二个阶段,是从90年代到现在,我国的.工业、农业发展较快,经济基础增强,广大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民众对教育的需求大大加强。国家也顺应民众的需求,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过度到大众教育,但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让家长们的焦虑情绪被放大,各种培训班层出不穷,学生疲于应付。教师更是身心俱疲,战战兢兢。而素质教育则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教育模式,与应试教育相比更为注重完整个体的发展。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最大期望或者说心愿不正是如此么。
其次,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了更高的可能性。毫无疑问,在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新的教学、作业管理方法之下,学生在校的学习质量也会逐步提高,我们家长的焦虑也会逐渐缓解。此时孩子们更加自由和幸福,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和他们一起利用课余时间来计划体育、艺术、科学、人文等基础教育的学习。我们常说需要和孩子们有高质量地相处,因为转瞬间他们就会长大成人。
和孩子们一起读读各类书籍、一起做做各种运动、一起到湖边散散步、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品格,没有比这更好的契机。
双减背景下教师素养提升心得体会 篇3
让学生作业减负落到实处,如今,我国“双减”工作已全面开展,落实“双减”政策,需要老师转变观念、改变策略,让学生作业减负落到实处。近期,根据李翠梅工作室的任务安排,我观看了浙江省教研室组织的关于“作业减负”的系列报告。特别是周红星老师《区域作业管理的检验视角反思》讲座,他的讲座分为三个话题:金华市双减工作概述,学校作业管理经验分享,教研视角反思作业设计。下面就周红星老师的讲座,谈谈自己的感受。
“双减”工作,最核心的是关注“双减”背景下的作业管理,对于学生的作业管理,要通过“四个强化”来落实作业管理:强化作业总量控制,强调一校一案,建立作业公示;强化作业提升,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强化学生习惯培养,小学晚九点不做作业;强化教师责任落实,提高作业管理效率。作业管理,老师不能简单地停留于时间管理,应该聚焦于每一天所面临的极为真实的作业问题,以课题认领的方式研究作业问题,以作业为媒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是做好作业管理的重要路径。
作业设计,要突出“减量、提质、增趣”。要想提质,老师可以通过精编题目提升习题的质量,通过错题库提升学习的质量。错题库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学生的个人错题库,另一类是学生的班级错题库。要想增趣,学生的作业形式可以是“浸作业”,浸作业是指学生亲临问题现场,使用现有的材料或者工具,综合运用知识、经验和技能,经过操作、计算和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作业,这种作业能丰富作业的形式。还可以采用“小鬼约题”的作业形式,小鬼约题是指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从作业中选取题目,模仿教师进行出题、改编并讲解,达到作业分层的目的。
教研视角反思作业设计,分为三个角度:巩固知识的视角,诊断教学的视角,作业编写的视角。从巩固知识的视角来说,对作业设计应该追求的是主干性、基础性和针对性。鼓励教师参与“校本作业”的编写,一个学校的校本作业一定要由自己学校的老师来编写,因为本校的老师最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够有效提升作业的针对性,符合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建立共同体学校,组织各校名师参与作业设计的审稿工作。这样,学校的校本作业才能够在情境创设、问题设置、答案组织等方面做到科学规范。
从诊断教学的视角来说,诊断教学分为两个内容,一个叫结果诊断,另一个叫过程诊断。现在大多是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诊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利用学生作业的结果来进行个性化的诊断。在教学中,老师及时把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反馈,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依据学生错在哪里,分析错在哪里,得出它的问题在哪里,这是作业结果诊断,是作业最重要的功能。过程记录,是做作业的时候,随时把自己的思维记录在试卷的顶端或者作业本的顶端。学生做选择题的时候,第一下选的是A,过一会选的是B,最后选B对了,老师就认为学生懂了,其实我们发现学生的纠结过程,我们并不知道。实际上,也许学生在A和B之间犹豫了很久,学生犹豫的过程就特别有价值,就应该及时记录自己犹豫及思考的过程。
从编写作业的视角来说,不仅要提倡教师设计和编写作业,也要尝试让学生设计和编写作业。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过程,就会不断丰富作业的形式,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正因为学生自己设计和编写作业,我们才能充分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思维的差异,以达到作业最优化的效果。
总之,对于“双减”背景下的作业管理,我们要经常反思,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是否巩固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习得了方法,激发了兴趣,促进了发展。作业设计,依然是我们今后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努力设计出真正使学生减负、增效的作业,体现作业的功能和价值。
双减背景下教师素养提升心得体会 篇4
让学生作业减负落到实处,如今,我国“双减”工作已全面开展,落实“双减”政策,需要老师转变观念、改变策略,让学生作业减负落到实处。近期,根据李翠梅工作室的任务安排,我观看了浙江省教研室组织的关于“作业减负”的系列报告。特别是周红星老师《区域作业管理的检验视角反思》讲座,他的讲座分为三个话题:金华市双减工作概述,学校作业管理经验分享,教研视角反思作业设计。下面就周红星老师的讲座,谈谈自己的感受。
“双减”工作,最核心的是关注“双减”背景下的作业管理,对于学生的作业管理,要通过“四个强化”来落实作业管理:强化作业总量控制,强调一校一案,建立作业公示;强化作业提升,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强化学生习惯培养,小学晚九点不做作业;强化教师责任落实,提高作业管理效率。作业管理,老师不能简单地停留于时间管理,应该聚焦于每一天所面临的极为真实的作业问题,以课题认领的方式研究作业问题,以作业为媒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是做好作业管理的重要路径。
作业设计,要突出“减量、提质、增趣”。要想提质,老师可以通过精编题目提升习题的质量,通过错题库提升学习的质量。错题库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学生的个人错题库,另一类是学生的班级错题库。要想增趣,学生的作业形式可以是“浸作业”,浸作业是指学生亲临问题现场,使用现有的材料或者工具,综合运用知识、经验和技能,经过操作、计算和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作业,这种作业能丰富作业的形式。还可以采用“小鬼约题”的作业形式,小鬼约题是指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从作业中选取题目,模仿教师进行出题、改编并讲解,达到作业分层的目的。
教研视角反思作业设计,分为三个角度:巩固知识的视角,诊断教学的视角,作业编写的视角。从巩固知识的视角来说,对作业设计应该追求的是主干性、基础性和针对性。鼓励教师参与“校本作业”的编写,一个学校的校本作业一定要由自己学校的老师来编写,因为本校的老师最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够有效提升作业的针对性,符合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建立共同体学校,组织各校名师参与作业设计的审稿工作。这样,学校的校本作业才能够在情境创设、问题设置、答案组织等方面做到科学规范。
从诊断教学的视角来说,诊断教学分为两个内容,一个叫结果诊断,另一个叫过程诊断。现在大多是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诊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利用学生作业的结果来进行个性化的诊断。在教学中,老师及时把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反馈,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依据学生错在哪里,分析错在哪里,得出它的问题在哪里,这是作业结果诊断,是作业最重要的功能。过程记录,是做作业的时候,随时把自己的思维记录在试卷的顶端或者作业本的顶端。学生做选择题的时候,第一下选的是A,过一会选的是B,最后选B对了,老师就认为学生懂了,其实我们发现学生的纠结过程,我们并不知道。实际上,也许学生在A和B之间犹豫了很久,学生犹豫的过程就特别有价值,就应该及时记录自己犹豫及思考的过程。
从编写作业的视角来说,不仅要提倡教师设计和编写作业,也要尝试让学生设计和编写作业。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过程,就会不断丰富作业的形式,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正因为学生自己设计和编写作业,我们才能充分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思维的差异,以达到作业最优化的效果。
总之,对于“双减”背景下的作业管理,我们要经常反思,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是否巩固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习得了方法,激发了兴趣,促进了发展。作业设计,依然是我们今后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努力设计出真正使学生减负、增效的作业,体现作业的功能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