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听学校讲座心得体会

请欣赏家长听学校讲座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长听学校讲座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10月12日,我参加了xx市东站小学组织的“让孩子脱颖而出”的学习教育。通过专家的讲解,使我对如何教育好孩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受益匪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谈几点体会:

一、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

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正确的培养和引导,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不一定能按我们大人的思维行事,不可能按家长的框架成长。比如,同样是伟人,毛泽东在闹市也能读书,说明他学习的环境对自己的影响不太大;而圣人孟子,却经历了“三迁”。这就说明,个体存在差异,教育也有区别。不是每一个孩子长大都能成为毛泽东,也不是每一个孩子以后都可以成为孟子,但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共同期盼。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也会经受各种的诱惑和磨练。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就需要家长的教育,老师的辅导,还有亲戚朋友的影响,环境的熏陶。有的孩子,小时就表现超越别人的一面,有的孩子,却是必须历经时光的洗礼。这也是我们所说,有的“小时了了”,而有的“大器晚成”。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要贯穿到他成长的全过程中去,直到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汗水和努力。

二、让孩子充满活力和激情更重要

教育家说,要鼓励孩子,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姜教授说,要给孩子梦想,让孩子的心飞翔。其实都是一个道理。中国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清朝有个京官要到外地去任职,离京前去和他的老师告别。他的老师说:“外面的官不容易做,你要谨慎小心些。”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逢人就送他一顶,应当不至于有关系不融洽的人。”老师生气的说:“我们以正直的原则侍奉上级,给别人做事,为什么需要这样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呢?”老师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那个人出来后对别人说:“我原有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九十九顶了。”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正直的老师的形象,但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也会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孩子?如今的孩子,学习压力大,独生子女多,一放学就被家庭作业压住了,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到了双休日,家长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的影响,安排了很多的课外学习任务,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却倒在了起跑线上。我们常看到有的孩子,小时候又聪明,又听话,讨人喜爱。到了青春期,有了个人的意识和想法后,突然象变了一个人,非常的叛逆,让人很不理解。家长更是伤心生气。其实,都是弹簧式的压力过后的反弹,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孩子在重压过后,失去了学习的激情,甚至对家庭的关爱都产生了反感。学习有压力,我们就要跟他们排解,给他们疏导,让他们充满活力。舒袖在背乘法表时,***妈叫他全部背下来,他说背不了。***妈告诉他,背不了就不准睡觉。当时他就耍赖了。我听了后问他怎么了,然后告诉他:你背书一直很厉害,现在是不是背不了呢?他说是。我说,那好,现在我们一起背,你背单,我背双,看哪个背得好些,然后再交换一遍。结果,他很自然的就背完了。其实不是他不会背,而是感到到量大了,有了压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巧妙的方法给他注入活力,让他学习起来,压力减到最低。有人说,给孩子一个梦想,鼓励他在这个梦想的驱动下,不断努力,就能取得好的成果。我认为这样的说法,不太切合实际。试想,我们哪一个人,从小只有一个梦想呢?每一个人的梦想,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加,不断的变化。我小的时候,有人问我,你长大了想当什么?我的回答是,外交部长。又问,为什么想当外交部长?我说,因为他每天都有好吃的,接待外国人。当时的日子,是因为很穷,一周连吃一次肉都吃不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自己也觉得这个梦想实现的可能太小,知道了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梦想就慢慢的变得现实,想有一个工作,能够拿到“购粮证”。所以,不要给孩子强加一个梦想,也不要让他为一个梦想而苦苦拼搏。给他鼓励,让他轻松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开朗的个性,才是我们最应该做而且必须去做好的。

三、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很重要

姜教授说,有一个父亲,在孩子学习的那些年里,总是陪着孩子学习。孩子做作业时,他会在旁边陪着,要不就是看报纸杂志之类,总之不离开孩子。后来孩子成才,很感激父亲的这个方法。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太好,因为这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方法,也给了我们家长一个消极的暗示,那就是: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在旁边守着,最好是跟着学习。这其中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生活压力大的家庭,成天周旋于生活的重压之下,怎么能保证有时间陪着学习?二是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一个人,每天每顿吃饭的时候,都有人把你盯着看,时间长了,不知这个饭你吃不吃得下?同样的道理,孩子学习,也要给他一个学习的空间,物理的空间,心理的空间。参加报告会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家长说:我那个儿子呀,好烦人,写一个字,东动一下,西摸一下,我在旁边看着,又气又急,总想打人。这就是方法的问题。舒袖上一年级回来,做作业时,***妈要求我看着,就是因为他好动。我看了一次过后,觉得还是不看的好,因为我在他旁边,他心理压力大,即使做好了,但一旦我不在旁边,又怎么办?此后,我只是时不时的看一下,做好了作业,表扬他做得不错。同时,我不会给他检查作业,我问他:如果你做错了,老师是批评你,还是批评我?他说:是我!这给他一个心理上的`暗示:只有你自己才能为你的行为负责。慢慢的,舒袖在做作业上,我们已经不用去看,他会很自觉的完成,也改掉了拖拉懒散的习惯。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信奉“棍棒主义”。孩子不是不能用棍棒教育,适当的时间,还是可以使用一下,但要尽量避免,为此我总结了一个问题:假设,今天我们打断一根棍子,明天打断两根棍子,后天呢?再以后呢?这就是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兵法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好的兵法。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最近三年,每一年的暑假,我都把舒袖送回了老家,非常偏僻的一个大山上。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

有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在那里和他玩。目的只有两个,一是认识农村的东西,我认为,一个孩子只认识汽车和互联网,懂得象一个人精一样的应酬,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学会认识农村的东西,包括我们吃的饭是从哪里长出来,鸡蛋是怎么从鸡肚子里生出来的。二是要能够适应农村的生活并能和农民相处。我们都知道,农村农民的穿着打扮,不可能和城市一样的看起来干净整洁。他要学会和他们相处,学会忍受并接受和自己日常生活格格不入的东西。这对培养他健全的人格很有好处,每一次从老家回来,都能感受到他的不同的成长。

四是要让孩子接受挫折,在挫折中找到平衡并成长

近年来,我们很多人都在说挫折教育,就是说要让孩子接受挫折,慢慢的培养出健全的人格。挫折教育不是要刻意的去批评孩子,打击他的自信心,而是要让他们明白,人生当中有很多的无奈和不如意,要能够正确的去对待和处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自己的孩子和比他们年龄小的朋友玩的时候,心爱玩具可能被抢了,或者被小朋友打了一下,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很少出现的事,都是一种挫折。因为平常,他们都是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更不可能平白无故的被打一下。我们家长就要教育和引导他们,因为自己是哥哥或姐姐,就要忍让,要宽容。很多孩子从小在家里有求必应,甚至家长不停的想着办法去满足他们的要求,不会对孩子“say no”。孩子长大后,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相当的低,受不了一点挫折,还会变得很叛逆。家长就想不明白:为什么你要什么有什么,还是不会满意?这就是因为孩子从小没有经受过挫折,所有的都认为理所当然,也就是姜教授在讲台上所讲的,不会感恩。我们平常和舒袖外出游玩,他想要买个什么东西,我觉得意义不大的,我就会告诉他,买来没有什么用,或者直接说,我没有钱了,你自己想想办法吧。中国有句古话,“宠子不发”,就是说,从小宠爱过甚的孩子,长大了反而没有什么出息。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不在少数。让孩子正确对待挫折,让孩子接受挫折,才能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孩子的教育,或许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教育的方法,专家的讲解,体系更完整,概括更准确,方法更适当。听了过后,更让人感悟。舒袖在现阶段,各方面的表现还不够突出,我们也从没有想过在起跑线上去怎么竞争,国际田径比赛的长跑短跑,起跑固然重要,冲刺阶段还有余力才是关键。从小养成健康的情趣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激情,才是最重要的。《汉史演义》记载了一个故事:汉代有个叫司马光的人有两个儿子,这个司马光,不是宋代砸缸的那一个。司马光因为正直,惹恼了皇帝被满门抄斩,他的两个儿子才七八岁,兄弟俩正在家里下棋。有人来通风报信,叫他们兄弟快逃命去,他俩面不改色的继续下棋,只说了一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结果双双被害。小小年纪,已经能懂得很多大人也不能明白的道理,这样的孩子虽然可以称为神童,但先贤的教育和我们如今的教育比起来,已不是我们所能望其项背,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和挖掘。

家长听学校讲座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10月12日,我参加了xx市东站小学组织的“让孩子脱颖而出”的学习教育。通过专家的讲解,使我对如何教育好孩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受益匪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谈几点体会:

一、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

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正确的培养和引导,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不一定能按我们大人的思维行事,不可能按家长的框架成长。比如,同样是伟人,毛泽东在闹市也能读书,说明他学习的环境对自己的影响不太大;而圣人孟子,却经历了“三迁”。这就说明,个体存在差异,教育也有区别。不是每一个孩子长大都能成为毛泽东,也不是每一个孩子以后都可以成为孟子,但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共同期盼。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也会经受各种的诱惑和磨练。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就需要家长的教育,老师的辅导,还有亲戚朋友的影响,环境的熏陶。有的孩子,小时就表现超越别人的一面,有的孩子,却是必须历经时光的洗礼。这也是我们所说,有的“小时了了”,而有的“大器晚成”。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要贯穿到他成长的全过程中去,直到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汗水和努力。

二、让孩子充满活力和激情更重要

教育家说,要鼓励孩子,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姜教授说,要给孩子梦想,让孩子的心飞翔。其实都是一个道理。中国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清朝有个京官要到外地去任职,离京前去和他的老师告别。他的老师说:“外面的官不容易做,你要谨慎小心些。”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逢人就送他一顶,应当不至于有关系不融洽的人。”老师生气的说:“我们以正直的原则侍奉上级,给别人做事,为什么需要这样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呢?”老师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那个人出来后对别人说:“我原有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九十九顶了。”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正直的老师的形象,但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也会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孩子?如今的孩子,学习压力大,独生子女多,一放学就被家庭作业压住了,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到了双休日,家长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的影响,安排了很多的课外学习任务,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却倒在了起跑线上。我们常看到有的孩子,小时候又聪明,又听话,讨人喜爱。到了青春期,有了个人的意识和想法后,突然象变了一个人,非常的叛逆,让人很不理解。家长更是伤心生气。其实,都是弹簧式的压力过后的反弹,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孩子在重压过后,失去了学习的激情,甚至对家庭的关爱都产生了反感。学习有压力,我们就要跟他们排解,给他们疏导,让他们充满活力。舒袖在背乘法表时,***妈叫他全部背下来,他说背不了。***妈告诉他,背不了就不准睡觉。当时他就耍赖了。我听了后问他怎么了,然后告诉他:你背书一直很厉害,现在是不是背不了呢?他说是。我说,那好,现在我们一起背,你背单,我背双,看哪个背得好些,然后再交换一遍。结果,他很自然的就背完了。其实不是他不会背,而是感到到量大了,有了压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巧妙的方法给他注入活力,让他学习起来,压力减到最低。有人说,给孩子一个梦想,鼓励他在这个梦想的驱动下,不断努力,就能取得好的成果。我认为这样的说法,不太切合实际。试想,我们哪一个人,从小只有一个梦想呢?每一个人的梦想,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加,不断的变化。我小的时候,有人问我,你长大了想当什么?我的回答是,外交部长。又问,为什么想当外交部长?我说,因为他每天都有好吃的,接待外国人。当时的日子,是因为很穷,一周连吃一次肉都吃不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自己也觉得这个梦想实现的可能太小,知道了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梦想就慢慢的变得现实,想有一个工作,能够拿到“购粮证”。所以,不要给孩子强加一个梦想,也不要让他为一个梦想而苦苦拼搏。给他鼓励,让他轻松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开朗的个性,才是我们最应该做而且必须去做好的。

三、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很重要

姜教授说,有一个父亲,在孩子学习的那些年里,总是陪着孩子学习。孩子做作业时,他会在旁边陪着,要不就是看报纸杂志之类,总之不离开孩子。后来孩子成才,很感激父亲的这个方法。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太好,因为这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方法,也给了我们家长一个消极的暗示,那就是: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在旁边守着,最好是跟着学习。这其中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生活压力大的家庭,成天周旋于生活的重压之下,怎么能保证有时间陪着学习?二是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一个人,每天每顿吃饭的时候,都有人把你盯着看,时间长了,不知这个饭你吃不吃得下?同样的道理,孩子学习,也要给他一个学习的空间,物理的空间,心理的空间。参加报告会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家长说:我那个儿子呀,好烦人,写一个字,东动一下,西摸一下,我在旁边看着,又气又急,总想打人。这就是方法的问题。舒袖上一年级回来,做作业时,***妈要求我看着,就是因为他好动。我看了一次过后,觉得还是不看的好,因为我在他旁边,他心理压力大,即使做好了,但一旦我不在旁边,又怎么办?此后,我只是时不时的看一下,做好了作业,表扬他做得不错。同时,我不会给他检查作业,我问他:如果你做错了,老师是批评你,还是批评我?他说:是我!这给他一个心理上的暗示:只有你自己才能为你的行为负责。慢慢的,舒袖在做作业上,我们已经不用去看,他会很自觉的完成,也改掉了拖拉懒散的习惯。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信奉“棍棒主义”。孩子不是不能用棍棒教育,适当的时间,还是可以使用一下,但要尽量避免,为此我总结了一个问题:假设,今天我们打断一根棍子,明天打断两根棍子,后天呢?再以后呢?这就是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兵法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好的兵法。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最近三年,每一年的暑假,我都把舒袖送回了老家,非常偏僻的一个大山上。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

有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在那里和他玩。目的只有两个,一是认识农村的东西,我认为,一个孩子只认识汽车和互联网,懂得象一个人精一样的应酬,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学会认识农村的东西,包括我们吃的饭是从哪里长出来,鸡蛋是怎么从鸡肚子里生出来的。二是要能够适应农村的生活并能和农民相处。我们都知道,农村农民的穿着打扮,不可能和城市一样的看起来干净整洁。他要学会和他们相处,学会忍受并接受和自己日常生活格格不入的东西。这对培养他健全的人格很有好处,每一次从老家回来,都能感受到他的不同的成长。

四是要让孩子接受挫折,在挫折中找到平衡并成长

近年来,我们很多人都在说挫折教育,就是说要让孩子接受挫折,慢慢的培养出健全的人格。挫折教育不是要刻意的去批评孩子,打击他的自信心,而是要让他们明白,人生当中有很多的无奈和不如意,要能够正确的去对待和处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自己的孩子和比他们年龄小的朋友玩的时候,心爱玩具可能被抢了,或者被小朋友打了一下,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很少出现的事,都是一种挫折。因为平常,他们都是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更不可能平白无故的被打一下。我们家长就要教育和引导他们,因为自己是哥哥或姐姐,就要忍让,要宽容。很多孩子从小在家里有求必应,甚至家长不停的想着办法去满足他们的要求,不会对孩子“say no”。孩子长大后,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相当的低,受不了一点挫折,还会变得很叛逆。家长就想不明白:为什么你要什么有什么,还是不会满意?这就是因为孩子从小没有经受过挫折,所有的都认为理所当然,也就是姜教授在讲台上所讲的,不会感恩。我们平常和舒袖外出游玩,他想要买个什么东西,我觉得意义不大的,我就会告诉他,买来没有什么用,或者直接说,我没有钱了,你自己想想办法吧。中国有句古话,“宠子不发”,就是说,从小宠爱过甚的孩子,长大了反而没有什么出息。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不在少数。让孩子正确对待挫折,让孩子接受挫折,才能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孩子的教育,或许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教育的方法,专家的讲解,体系更完整,概括更准确,方法更适当。听了过后,更让人感悟。舒袖在现阶段,各方面的表现还不够突出,我们也从没有想过在起跑线上去怎么竞争,国际田径比赛的长跑短跑,起跑固然重要,冲刺阶段还有余力才是关键。从小养成健康的情趣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激情,才是最重要的。《汉史演义》记载了一个故事:汉代有个叫司马光的人有两个儿子,这个司马光,不是宋代砸缸的那一个。司马光因为正直,惹恼了皇帝被满门抄斩,他的两个儿子才七八岁,兄弟俩正在家里下棋。有人来通风报信,叫他们兄弟快逃命去,他俩面不改色的继续下棋,只说了一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结果双双被害。小小年纪,已经能懂得很多大人也不能明白的道理,这样的孩子虽然可以称为神童,但先贤的教育和我们如今的教育比起来,已不是我们所能望其项背,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和挖掘。

家长听学校讲座心得体会 篇3

岁末,一小学校成功举办家长学校,通过这次讲座使我认识到自已在教育孩子方式上的偏差和不足。中国有许多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方式是愚昧的,比如“打是疼,骂是爱”“不能表扬或吝啬夸奖,免得孩子骄傲自满”,又比如:总拿很高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这样,日积月累只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打击孩子的求知欲,久尔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可能变成问题青年。通过这次专家的讲座,使我的思想有很大触动,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觉得只有改变自已,调整自已的心态,才能作个合格的家长。下面是我的点滴心得和日常生活孩子教育上的体会。

(一)当你发现孩子存在的缺点时,要重视缺点

观察生活,找出着眼点,让他感到缺点的危害性。我的孩子今年读二年级,学习处班级中等偏下,他最大的毛病就是丢三拉四,上课用的东西不是这样不带,就是那样忘了,老师也不止一次的提醒,就是改不了。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每次考试由于粗心扣分扣得厉害,成绩老也提高不了。其实这是一个共同的毛病造成的——粗心大意、马马虎虎。每次成绩不理想,他还振振有辞地说:“不就是粗心么,这些题目我都会。”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粗心的危害。我很着急,有一次总算给我逮到机会了。那是个星期天,他做三模回家,这次他做了个电动船,他很高兴,一回来就拿了个盆放好水试开,结果船没有往前开,是往后开的,原来他把船浆装反了。我说:“你太大意了,你看船都倒过来开了,假如你这是在发射真的火箭的话,那还不把地球打穿了!”他大笑不止。我趁热打铁说:“你的粗心在生活中就表现为丢三拉四,忘带东西;在学习上就反映不该扣的分都扣了,成绩老也不提高,你找到原因了么?”他说:“妈妈,我知道了,我太粗心了。”我说:“好,你认识到粗心的危害,那就要改正,我们定个小小的目标,把这个缺点改正好么?你有没有信心?”他大声说有。自从那次说教以后,孩子认识到了粗枝大叶的危害性,正在逐渐改正缺点。现在平时课本忘带的情况明显减少了,老师告状也少了。

(二)永远不要对自已的孩子失望

给他定个他能达到的小小目标,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孩子自已的体验,没人能代替他体验,但可以为他创造条件去获得成功的体验。总拿高标准去要求他,他达不到就没有成功感可言。你降低难度,他达到了,成功的体验就在他身心产生。当你用一个很高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时,可能适得其反。以前我在学习上对他要求很高,一年级时他考95分,我总要问他,那五分到哪去了,结果自升到二年级连95分都没见到过,有一段时间总看他心事重重的,我自已也挺纳闷,心想:这孩子到底怎么了,成绩怎么越来越差了。还好在控二听了专家的讲课,真是场及时雨。原来是我的要求太高了,孩子达不到自已的要求,就自暴自弃了。有个故事不知大家听过没:有个大人拿个苹果对孩子说:“你够得着,我就给你,孩子努力地跳,每跳一次,那人就把苹果举高一点,孩子再跳高一点,他再把苹果举高一点,孩子再怎么跳都得不到那个苹果,也就不跳了。其实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这个,还美其名约:“不断提高要求是为孩子好”,其实大人也一样,获得了成就也希望得到领导的认可和单位的嘉奖,何况一个孩子。我及时调整了心态,降低了要求,给他制定了个小小目标:只要90分以上,超过比他好一点的同学,个个击破、步步为营。让他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的自信心。上次语文测验,他考了个91.5分,他说:“我超过某某小队长了”。

虽然分数还有待于提高,但我仍很高兴,给他一个大大地拥抱,紧紧把他搂在怀里。“不错,不错,继续努力,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妈妈知道你行”。那天我们还去外面庆祝了一下,他一路蹦蹦跳跳回家,回到家里,我说你把卷子拿出来,看看有没有粗心,结果还有4分不该扣的,我让他写在“粗心大意本子”上,敲敲他的警钟,比起以前的10分左右的扣分好多了(由于粗心)。我相信他会渐渐改正粗枝大叶的毛病的,家长还要多份耐心,多点时间。定个小要求让他有成功感,从而逐渐建立他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培养更多的是家长和老师“给予”的,他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然而自信心的培养是建立在成功感上的,没有成功感,就没有自信心。深刻的成功感,即使在孩子遭遇失败和挫折时也会给孩子持续的支撑,这比你的表扬更有力。有了自信心和成功感就会促成孩子正螺旋上升。孩子一旦进入正螺旋上升状态,他就会自已向着天空,向着阳光枝繁叶茂的成长。

(三)多份鼓励

让孩子多和你沟通,让他多说,你会感受他的内心世界。无论多调皮的孩子,他的心是向上的。现在我每天回家总要先拥抱一下孩子,蹲下来问问他今天有没有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孩子很愿意说各种事情,好的坏的,开心的不开心的,我让他尽情说,尽量不打断他,在交流中引导孩子,多用发问的方式,让孩子充分思考,积极回应孩子内心的感受,带着欣赏的心情,给孩子建立自信。我发现孩子现在回家话可多了,跟父母的关系也更亲密、更融洽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原来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的多彩,他的世界充满正义的男子汉气息。我很快乐,孩子也快乐,他获得了尊重,我也感受到了小小的成功。现在我的孩子学习有所提高,喜欢阅读,喜欢逛书店,这是个好兆头。

(四)家是避风港

不仅仅适合大人,也适合孩子,适合每个人。孩子的世界也充满竞争、他的人际关系也要协调,他是有压力的。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教育孩子是门学问,你既不能心烦气躁、急于求成;又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家长光有耐心爱心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智慧和宽容。

感谢一小的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个平台,为我们这些年轻的家长上了三堂有意义的讲座,让我们在孩子培养的过程中少走些歪路。孩子成长有不同的年龄阶段,知识需要更新,教育也需要更新。今后希望学校能多组织一些这样的讲课,改变家长的“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想法,纠正家长的不足,调整家长的心态,共同帮助孩子度过各种难关,让孩子健康成长。因为我们都是家长,我们都有孩子。

家长听学校讲座心得体会 篇4

岁末,一小学校成功举办家长学校,通过这次讲座使我认识到自已在教育孩子方式上的偏差和不足。中国有许多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方式是愚昧的',比如“打是疼,骂是爱”“不能表扬或吝啬夸奖,免得孩子骄傲自满”,又比如:总拿很高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这样,日积月累只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打击孩子的求知欲,久尔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可能变成问题青年。通过这次专家的讲座,使我的思想有很大触动,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觉得只有改变自已,调整自已的心态,才能作个合格的家长。下面是我的点滴心得和日常生活孩子教育上的体会。

(一)当你发现孩子存在的缺点时,要重视缺点

观察生活,找出着眼点,让他感到缺点的危害性。我的孩子今年读二年级,学习处班级中等偏下,他最大的毛病就是丢三拉四,上课用的东西不是这样不带,就是那样忘了,老师也不止一次的提醒,就是改不了。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每次考试由于粗心扣分扣得厉害,成绩老也提高不了。其实这是一个共同的毛病造成的——粗心大意、马马虎虎。每次成绩不理想,他还振振有辞地说:“不就是粗心么,这些题目我都会。”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粗心的危害。我很着急,有一次总算给我逮到机会了。那是个星期天,他做三模回家,这次他做了个电动船,他很高兴,一回来就拿了个盆放好水试开,结果船没有往前开,是往后开的,原来他把船浆装反了。我说:“你太大意了,你看船都倒过来开了,假如你这是在发射真的火箭的话,那还不把地球打穿了!”他大笑不止。我趁热打铁说:“你的粗心在生活中就表现为丢三拉四,忘带东西;在学习上就反映不该扣的分都扣了,成绩老也不提高,你找到原因了么?”他说:“妈妈,我知道了,我太粗心了。”我说:“好,你认识到粗心的危害,那就要改正,我们定个小小的目标,把这个缺点改正好么?你有没有信心?”他大声说有。自从那次说教以后,孩子认识到了粗枝大叶的危害性,正在逐渐改正缺点。现在平时课本忘带的情况明显减少了,老师告状也少了。

(二)永远不要对自已的孩子失望

给他定个他能达到的小小目标,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孩子自已的体验,没人能代替他体验,但可以为他创造条件去获得成功的体验。总拿高标准去要求他,他达不到就没有成功感可言。你降低难度,他达到了,成功的体验就在他身心产生。当你用一个很高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时,可能适得其反。以前我在学习上对他要求很高,一年级时他考95分,我总要问他,那五分到哪去了,结果自升到二年级连95分都没见到过,有一段时间总看他心事重重的,我自已也挺纳闷,心想:这孩子到底怎么了,成绩怎么越来越差了。还好在控二听了专家的讲课,真是场及时雨。原来是我的要求太高了,孩子达不到自已的要求,就自暴自弃了。有个故事不知大家听过没:有个大人拿个苹果对孩子说:“你够得着,我就给你,孩子努力地跳,每跳一次,那人就把苹果举高一点,孩子再跳高一点,他再把苹果举高一点,孩子再怎么跳都得不到那个苹果,也就不跳了。其实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这个,还美其名约:“不断提高要求是为孩子好”,其实大人也一样,获得了成就也希望得到领导的认可和单位的嘉奖,何况一个孩子。我及时调整了心态,降低了要求,给他制定了个小小目标:只要90分以上,超过比他好一点的同学,个个击破、步步为营。让他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的自信心。上次语文测验,他考了个91.5分,他说:“我超过某某小队长了”。

虽然分数还有待于提高,但我仍很高兴,给他一个大大地拥抱,紧紧把他搂在怀里。“不错,不错,继续努力,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妈妈知道你行”。那天我们还去外面庆祝了一下,他一路蹦蹦跳跳回家,回到家里,我说你把卷子拿出来,看看有没有粗心,结果还有4分不该扣的,我让他写在“粗心大意本子”上,敲敲他的警钟,比起以前的10分左右的扣分好多了(由于粗心)。我相信他会渐渐改正粗枝大叶的毛病的,家长还要多份耐心,多点时间。定个小要求让他有成功感,从而逐渐建立他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培养更多的是家长和老师“给予”的,他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然而自信心的培养是建立在成功感上的,没有成功感,就没有自信心。深刻的成功感,即使在孩子遭遇失败和挫折时也会给孩子持续的支撑,这比你的表扬更有力。有了自信心和成功感就会促成孩子正螺旋上升。孩子一旦进入正螺旋上升状态,他就会自已向着天空,向着阳光枝繁叶茂的成长。

(三)多份鼓励

让孩子多和你沟通,让他多说,你会感受他的内心世界。无论多调皮的孩子,他的心是向上的。现在我每天回家总要先拥抱一下孩子,蹲下来问问他今天有没有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孩子很愿意说各种事情,好的坏的,开心的不开心的,我让他尽情说,尽量不打断他,在交流中引导孩子,多用发问的方式,让孩子充分思考,积极回应孩子内心的感受,带着欣赏的心情,给孩子建立自信。我发现孩子现在回家话可多了,跟父母的关系也更亲密、更融洽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原来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的多彩,他的世界充满正义的男子汉气息。我很快乐,孩子也快乐,他获得了尊重,我也感受到了小小的成功。现在我的孩子学习有所提高,喜欢阅读,喜欢逛书店,这是个好兆头。

(四)家是避风港

不仅仅适合大人,也适合孩子,适合每个人。孩子的世界也充满竞争、他的人际关系也要协调,他是有压力的。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教育孩子是门学问,你既不能心烦气躁、急于求成;又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家长光有耐心爱心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智慧和宽容。

感谢一小的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个平台,为我们这些年轻的家长上了三堂有意义的讲座,让我们在孩子培养的过程中少走些歪路。孩子成长有不同的年龄阶段,知识需要更新,教育也需要更新。今后希望学校能多组织一些这样的讲课,改变家长的“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想法,纠正家长的不足,调整家长的心态,共同帮助孩子度过各种难关,让孩子健康成长。因为我们都是家长,我们都有孩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