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请欣赏语文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篇1

解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让我认识到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性及改革的实质性,在新教学理念的支配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一改以往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僵化的局面,下面,我就这几方面浅谈自己的体会。

一、改变观念,树立全新的人才观。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师就应该激活学生的情感,营养学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希望之路,使他们的心灵世界也通明透亮。孕育着这样的心灵,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从外部走向内部,从客体走向主体,一句话,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二、创设情境,轻松学习。

《新课标》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强化语言实践便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的能力,其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能够和谐地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三、拓宽外延,夯实基础。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但同时又要求,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以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提醒我们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四、注重评价,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综上所述, 新理念的确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由于旧观念的痕迹很深,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很艰难的、有时甚至是很痛苦的。人们常说,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有人被飞驰的时代列车抛弃;同样,在教育理念的转变时刻,也有人由于因循守旧而被时代洪流所淘汰,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

语文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篇2

假期我认真学习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经过我反复阅读从中受益颇多。通过这次学习以及对这几年教学工作的反思,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关于写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个年段都强调:“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来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可以说,作为指导语文教学纲领性文件的课程标准,20xx版课标更加重视写字教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坚决落实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中高年级也要十分重视识字、写字教学。低年级要从汉字基本笔画教起,让小学生掌握每种基本笔画的笔形和写法。指导写独体字一要让学生掌握笔顺规则,二要让学生找准主笔的占位。指导写合体字,一要让学生掌握偏旁部首的写法与占位;二要熟悉全体字的结构;三要准确呈现笔画或者部件之间的相离、相交、相接,要保证写字的时间。低年级教学要让学生堂堂练,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练字。不仅语文作业的字迹工整、美观、其他学科的书面作业也要字迹工整、纸面干净,而且在各种机会、场合,只要提笔写字,就要态度认真,力求写得最好。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学校也将安排在下午的天天写字训练改在随课训练,与国家要求相一致。通过训练,学生写字比以前工整,作业也干净了。

关于阅读教学,在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就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够,在新的课标中对课外阅读提出了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名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增加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内容,体现了对实用阅读策略的关注。而且在评价建议中对课外阅读的评价也做了详细地表述: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俗话说“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课内外的知识积累。在阅读中,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语文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篇3

通过几天的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识到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的文化素养,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遍性教育,是全面的综合性教育,从而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首先要建立新的学生观。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因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既相互对立又自成一体,构成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教师怎样对待学生,构成了教师的学生观。对教师来讲,树立正确、科学、合乎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生观是十分重要的。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填鸭式、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折射出教师并没有以学生为本,疏忽了学生自由、独立的思想。

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有自己特殊内心世界和独特创造价值的能动体,认识这一点,对教育就很有启发。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其次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树立教育民主的思想,确立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要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双向交流和互动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总之,以人为本是现代学生观的显著特点,也是现代学生观与传统学生观的`根本区别。另外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也就决定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来影响学生,否则教育效果事倍功半。教师应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对教育好学生充满信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肩负着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

其次,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其课程意识也隋之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向。从课程目标意识来看,由单一转向多元。要培养一个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仅仅有知识的发展是不够的,教学还应该包括更多的内容。正是由于课程目标的多元化,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课时等才出现灵活,欣欣向荣的态势。如今,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很少有人把教学目标仅仅限于知识的传授上,更多地在于掌握一种方法,学到一种态度和精神。

从课程内容意识来看,由封闭转向开放。在新课程内容意识的指导下,教师在把握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的前提下,创造性地使用课本,表现在:更换内容、调整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并联系其他学科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整合。课程内容走出了课本,走近了科学,走出了学校,走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从整体上来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课程意识已逐渐地从被动转为主动,从静态转为动态,教学素质相比较以前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建设鲜明的符合时代发展的课程意识仍然是一个重要话题,只有当这种课程意识真正地内化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得以实现。

语文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几天的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识到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的文化素养,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遍性教育,是全面的综合性教育,从而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首先要建立新的学生观。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因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既相互对立又自成一体,构成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教师怎样对待学生,构成了教师的学生观。对教师来讲,树立正确、科学、合乎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生观是十分重要的。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填鸭式、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折射出教师并没有以学生为本,疏忽了学生自由、独立的思想。

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有自己特殊内心世界和独特创造价值的能动体,认识这一点,对教育就很有启发。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其次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树立教育民主的思想,确立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要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双向交流和互动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总之,以人为本是现代学生观的显著特点,也是现代学生观与传统学生观的根本区别。另外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也就决定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来影响学生,否则教育效果事倍功半。教师应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对教育好学生充满信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肩负着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

其次,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其课程意识也隋之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向。从课程目标意识来看,由单一转向多元。要培养一个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仅仅有知识的发展是不够的,教学还应该包括更多的内容。正是由于课程目标的多元化,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课时等才出现灵活,欣欣向荣的态势。如今,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很少有人把教学目标仅仅限于知识的传授上,更多地在于掌握一种方法,学到一种态度和精神。

从课程内容意识来看,由封闭转向开放。在新课程内容意识的指导下,教师在把握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的前提下,创造性地使用课本,表现在:更换内容、调整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并联系其他学科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整合。课程内容走出了课本,走近了科学,走出了学校,走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从整体上来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课程意识已逐渐地从被动转为主动,从静态转为动态,教学素质相比较以前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建设鲜明的符合时代发展的课程意识仍然是一个重要话题,只有当这种课程意识真正地内化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得以实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