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质朴日记(精选15篇),由多美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质朴日记 篇1
人的一生一直都在追求极致,到达顶峰。为了那目标,无数人一生无数次跌倒,再爬起来,但是那极致是什么?
金庸先生的武侠名著《神雕侠侣》中得主角杨过在无意中进入一个峡谷,得到了剑魔独孤求败的传承,其中一把剑,全身墨黑,由玄铁铸成,极重巨大,但是就是这么一把剑可以破尽天下所有的兵刃,号称至宝。剑旁有名,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在很多人眼中,极致就是奢侈,昂贵,稀有。但是不然,很多东西需要的往往就是最普通的,但这往往也是最难的。平凡不等于无能,普通不等于无光,低调不等于无力,同样质朴也不等于走不到极致。
曾经有一个少年,他怀着一颗勇者的心,走出草原,开始了他的注定不平凡的一生。他骑在马上,看着茫茫草原,想着自己曾经的经历,父母的去世,兄弟的残杀,让那个少年的勇者之心变化了,勇气向一个极致蜕变着,杀戮。从此,在华夏的北部草原出现了一支军队,他们骑在马上,拿着马刀,在遇见敌人时,他们只有一个动作,冲锋,冲锋,冲锋。没有使他们的一招之敌,他们就这样统一了大漠。然后,那个少年擦干了脸上的血,看向华夏大陆,剑指,冲锋,还是冲锋!一个王朝就这样消失了,另一个王朝就这样建立了,但,一将成万骨枯。那颗杀戮之心,使他开始残暴的统治,顺者昌,逆者亡!一战之后,必屠城!在华夏如此,在欧洲也是如此,蒙古铁骑,所向披靡的同时,带来的也是无尽的杀戮。他,铁木真,又名成吉思汗,杀戮之主,创立黄金家族,统治世界!他做到了极致,但是,那真的是对的吗?不到百年后,又出现了一个天才,他带领无数战神,向黄金家族挑战,并且最终打败了他,他的名字叫朱元璋。
质朴,代表的不只是普通,还有返璞归真,直窥本源。
也是一个少年,他在一个不是很富有的家庭长大,从小跟随那个搞半导体的父亲一起,使他对于机械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也是这兴趣,未来诞生了一位不世奇才。在他的眼里,一切东西都要以实用为目的,要以简单为目标,是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轻松使用为创作的开始。在当年,他的理念被无情的抛弃,没有人重视他,他也一点也没有名气,但是,金子总会发光,凤凰总能翱翔九天之上,俯视众生。十年前,他以一款播放器开始反击,让索尼让出霸者之位:五年前,他又把屏幕消去了,从此播放器之中无人可以比肩:三年前,他创造了一款手机,让世界仰视,以一人之力,力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老牌巨头:两年前,他开创了一个属于他的纪元,后PC时代,只因IPAD!他的名字就是,斯蒂文-乔布斯,世界第一品牌的创造者,改革者,和缔造者,一个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男人。
他的理念就是简单,至简。
这就是质朴,平凡也是一种极致,也是一种伟大。
大巧不工,这叫做至宝。
大急似缓,这叫做速度。
大智若愚,这叫做智慧。
大道至简,只叫做至理。
质朴,并不等于到达不了巅峰,反而这才是巅峰。
所以,返璞归真这才是真正的极致。
质朴日记 篇2
犹记莫言说过的一席话:“文学最大的用处,在于它没有用处,而文学的没用之处,恰恰是他最大的用处。”我觉得,中国文学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中国文学看似没用,看似“质朴”,却“影响深远”。
中国文学是质朴的文学,它没有华丽的外衣,没有过度的矫情,它恰似泥土的厚重,清茶的幽香,怡人耳目,沁人心脾,寻找古老的历史长河而来,且看《诗经》“非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的纯真告白,唐诗“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咽深情,再到红楼梦,宝黛的感人故事,《平凡的世界》中平凡的精彩人生……中国文学所说所诉所表达的无不是如此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并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少有阳春白雪的装腔作势,却多是作者们用血泪酝酿出的对人生的思索,对人民生活的真切关注,对“人”对“世界”的质朴表达。
然而也正因为质朴,中国文学影响深远,正因为中国文学表达的是人类最真实的情感,因而它永远也不会过时。只要地球上还有人的存在,还有情感的共鸣,中国文学永远都会绽放其绚烂的光彩。时过境迁,多少人被司马迁一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振奋,多少人被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感动?这些蕴贮在中国文学中的内涵最终融成了中国精神,推动万千志士报国于危亡,救民于水火,使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屈,备受耻辱而更强,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学的巨大力量和深远影响的。
如今,“洋文化”涌入,娱乐文化盛行,崇洋媚外的思潮,低俗浮躁之风,不免让一些人忘记了自己的文化之根。他们追求绚烂与浮华,却丧失了中国文化真正的魅力——质朴。
文学是积淀的而不是风行的,文化是传承的而不是突现的,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我们宝贵的精神宝藏,它足够质朴,也足够厚重,它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因而可以称得上影响深远。最近的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向人们展示了质朴的中国文学,引起了人们的巨大反响。这说明,中国文学即便古老,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词句形容中国文学再恰当不过,他告诉我们,娇小的花也能引领风潮,最质朴的中国文学也是最影响深远的!
质朴日记 篇3
亲爱的小朋友们,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我记起了这个有关母爱的故事:
有位母亲是位王妃,她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岁月一天一天过去,儿子成为英俊的王子。王子爱上了邻国的美丽公主。公主说:为证明你的爱,拿你母亲的心来做信物。王子做不到,为爱所苦,日渐憔悴。母亲得知,用刀剖开胸膛,取出心,说:“快,孩子,趁心还在跳动,赶快到你心爱的人那儿去!”此时天降大雨,王子捧着母亲的心向外跑去。下雨路滑,王子摔倒,母亲的心摔到了地上。待王子重新捧起母亲的心时,他听到心焦急地说:“我的孩子,你摔疼了没有?”
这个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我对母爱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一位伟人说过:“伟大的母爱永远是孩子安全的庇护所,它是孩子成人强大的保护。”我所背诵过的积累片段就有有关母爱的,比如:母爱是大海,那我就是一条小鱼,永远离不开她的胸怀;母爱是雨露,那我就是一棵小树,永远离不开她的滋润。
母爱是一种非凡的力量,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超越生命极限的是母爱,超越生命永恒的是那颗母亲的心。当我来到这个世界,母亲的心就开始随着我的心一起跳动。在这颗心的呵护下,我健康快乐成长着。母亲的心默默无语地牵挂着我,同我一起痛苦担忧并快乐着。
当同龄的孩子大多被家长逼着去上各种才艺课外班,钢琴、书法、奥数等,妈妈却从来不逼着我做这些,而是看我的喜好而定。我喜欢科幻书,妈妈就买给我看。三年级时,我喜欢上了涂涂画画,主动让妈妈给我报了周末的画画班。
于是这时的我唯一的技能就是画画,但是我画得很快乐。这点同班的同学都很羡慕我。他们好奇的问:“你不学数语外,***真的不管你吗?你真的可以不做课外题吗?你真的可以在墙上随便画吗……”我今天之所以能得心应手地画一幅很像样的画,这都要感谢我那亲爱的妈妈啊!
还记得一次期末考试,我数学只考了87分,这是我“有史以来”考得最差的一次。我接到卷子就鼻子一酸,眼泪不禁顺着脸颊淌了下来。放学后,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回到了家。妈妈问我考了多少分,我结结巴巴地说:“妈妈,这次我只考了……考了87分。”说完赶紧闭上眼睛,生怕巴掌打到我身上,怕那训斥我的声音。但我并没有听到巴掌声和训斥声,而是听见一句轻柔的话:“宝贝!这次考不好没关系,下次争取考好吧!”听到这话我十分惊讶,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妈妈又说:“来,我和你一起把错题重解一下!”只见妈妈把审题的思路一个个都写在了草稿纸上……
看着妈妈那慈爱而疲惫的面容,我的心里涌起一阵阵爱的暖流,泪水溢满了我的眼眶。那一刻,我好像忽然长大了许多,懂了许多……
感恩的心不需要言语,包容的心宽广而辽阔。母爱总是在我不经意间引领着我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出现的所有不幸和幸运。母亲的心是一颗江河般的心,永远在我生命的旅程和感恩的快乐中流淌。
母亲的心,充满耐心细心,最美丽最朴素最善良。那人间最质朴的母爱永远滋养着我,伴我健康幸福成长!
质朴日记 篇4
在一个村庄里有这么一个家庭,家里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哥哥叫大刚弟弟叫小强。两个孩子今年都在读初三年级,而且成绩也都特别好。可家里的父亲不光要抚养两个孩子,还要照顾长年躺在病床上的妻子,就是送一个儿子上高中和大学都很吃力,何况同时要送两个去,这事他连想都不敢想,没办法父亲只好决定准备让一个儿子休学。
可是用什么办法叫一个儿子心服口服地不去读书呢?父亲绞尽了脑汁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第二天父亲给每个儿子一粒南瓜籽,让他们比赛种南瓜,看谁种出的南瓜大,将来就可以去上高中读大学。因为两个儿子都想去上高中、读大学,所以他们拿到南瓜籽后就立刻忙活起来。
大刚在屋后挖了一个坑,小强在屋前也挖了一个坑,他们分别在坑里种下了那颗南瓜籽。然后两个孩子每天精心地照料着各自的南瓜籽,盼望着南瓜籽早点发芽结果。一天南瓜籽终于从地里长出来了,两个孩子见了他们的南瓜苗都欣喜若狂,因为这南瓜苗就是他们的希望。
几天后父亲一有空就去看两个儿子种的南瓜秧,他希望小强的南瓜秧的长势能压倒大刚的南瓜秧。因为大刚有一条残疾的腿,走起路来一癫一癫地,他要是上完大学也没人敢用他上班的,我岂不是白白地供他读书。可不知怎的大刚的南瓜秧不但长得比小强的快,而且藤叶也长得比小强的粗壮。
父亲越想越不是滋味,有一天他鬼使神差地抬起腿,在大刚的南瓜秧上踩了一脚。这一脚踩得太重了,拇指粗的藤茎裂成几瓣,瓜秧苗歪在一边就像大刚那条残疾的腿似的。
傍晚大刚放学回来照例到屋后去看他的南瓜秧,当他来到屋后就傻了眼,他发现瓜藤都快被人踩断了,因此心痛地不禁放声大哭起来。父亲闻到哭声赶了过来,因为大刚不知道南瓜秧是被父亲踩的,所以他委屈地扑到父亲怀里哭得更伤心了。
因为第二天是星期天,所以两个孩子都没有上学,一大早儿大刚居然在房前屋后查找起南瓜秧被踩的踪迹来,他时不时地还蹲下身子仔细地辨认起地上的脚印,那个架势活像一个小侦探。最后大刚好像发现了点什么,然后两眼含着泪默默地离开了他的那颗南瓜秧。
过了几天父亲发现大刚的南瓜秧被踩了一脚后,虽然没有死但长势却远远不如小强的南瓜秧了。可大刚还是不死心地每天去屋后,精心地照料他的那颗被踩过一脚的南瓜秧。这时候大刚和小强已经初中毕业了,而且还双双考上了高中。按照当初的约定,要看谁种出的南瓜大谁才能去上高中。
暑假快结束时,父亲看到小强的瓜秧上终于长了一个小南瓜,而大刚种的那颗南瓜秧却只是满藤的叶子。这天小强小心翼翼地把那个小南瓜摘下来让父亲去过秤。父亲边称南瓜边说:“大刚快过来看看,你弟弟的南瓜刚好8斤重。”
大刚听了父亲的喊话却无精打采地答道:“不用看了,你说多重就多重。”
父亲放下秤又故意地问大刚:“你的南瓜呢,也拿来叫我称一称。”
大刚还是漫不经心地答道:“我的南瓜藤都被踩成那样了,它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哪还有什么南瓜呀。”
过了暑假小强就被父亲送到县城读高中去了,可大刚却被留在家里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可是父亲却发现大刚干完活后,还是常常跑到屋后去看他的南瓜秧。
第二天一大早儿父亲看见大刚又一瘸一拐地向屋后走去,便悄悄地跟在儿子身后来到屋后,他钻进草丛一看顿时傻眼了,原来草丛里竟藏着一个巨大的南瓜最少有20斤重。父亲看到大刚正坐在地上手里拿着一把小刀,全神贯注地在南瓜上刻着什么字。
父亲走近一看才看清南瓜上刻着:“我的大学!”这下父亲的泪水顿时夺眶而出。
大刚听到身后有响动猛一回头,看到父亲正两眼满含热泪死死地叮着他的那个大南瓜,而且他还是第一次看见父亲流泪,他惶恐地说:“爸爸你别哭,我知道家里困难,其实弟弟比我更适合读书。”父亲一把将大刚抱在怀里,哽咽着说:“好孩子,爸爸一定送你去读高中、上大学。”
两天后父亲千方百计为大刚东凑西借地凑足了学费,并亲自送他到县城去读书。注册时父亲还特意向一位生物老师请教:“老师为什么小强种的南瓜,下的肥料那么足藤叶长得那么茂盛,却只结出一个小南瓜,反倒不如大刚那棵受伤的瓜藤结出了一个大南瓜呢?”
生物老师风趣地说:“种植南瓜不但要有充足的肥料和水分,还要适当压制藤叶的生长才能结出大南瓜。”
父亲听了老师的解释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被我踩了那一脚歪打正着地南瓜秧,恰好起到了压制藤叶生长的作用。我不但没有害了大刚,反而还成全了他,南瓜和人一样娇生惯养是成不了大器的,吃点苦受点挫折反到容易成材。但愿大刚今后不要记恨我呀!最后父亲更相信大刚总有一天会长成社会的栋梁之材。
质朴日记 篇5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这句话是孝中精华,它说的很对。对老人、对老师、对所有长辈的孝,都不是说说的,关键在于行动。有些人平时对老人毕恭毕敬,等到了老人遇到了困难,他们讨尽好处拿了钱就“消失”了,就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我妈妈单位似乎是“孝”人所在之地。先拿一位老奶奶来说说吧。
这是一位高高瘦瘦的奶奶,她的名字叫“王成”。她的妈妈在世时已有99岁高龄,王成奶奶对她可以说是照顾的无微不至。在***妈六十多岁时她就把妈妈接过来一起住,住了快整整40年。***妈的头脑非常清晰,一点儿也不糊涂,每天都要看报、喝茶。王成奶奶每天都要早早起来,给妈妈做好早饭再去上班,她给妈妈做的早饭是越软越好。一有空还给妈妈烤软蛋糕,每天三餐都要事先准备好,做的都是入口即化的那种菜。一下班第一件事就是陪妈妈聊聊天。虽然说累了点,但我知道王成奶奶的心还是很快乐的。这种尽心尽力的孝,是真的孝!
还有一位60岁的爷爷,大家都叫他“虞(愚公)工”。别看他叫虞工,他可一点儿也不“愚”,不但业务能力强,而且照顾起爸妈来也丝毫不马虎。因为他爸妈年级都大了,所以他都不怎么出远门。有一回他生了病,住了两个多月的医院,这期间他不想告诉爸妈自己生病了,让爸妈为自己担心,每天打电话时就说:“爸、妈,我出远差啦!现在到某某地方了。”出院后回去对爸妈说:“对不起,这次出远差,没能好好陪陪你们。”这种不顾自己的孝,是真的孝!
还有一位伯伯,他叫“韩轶才”,因为岳母去世多年,他便想给岳父更多的爱。如果岳父想去近一点的地方,他会事先查好路线:哪里上车,哪里下车,坐几站……如果岳父想去远一点儿的地方,他就在周末带上一家老小,去岳父想去的地方。过年了,如果他们都在杭州就和老岳父一起过;如果他回老家过年,他也不强求岳父去自己老家过年,而是他自己和孩子回去,分两边过。想想看,过年一家不能团圆,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糟心的吗?这种为他人着想的孝,是真的孝!
孝,不需要轰轰烈烈,只要质实、纯朴就好。
质朴日记 篇6
今天把语文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语文》翻了一下,与我当年的教材相比,现代文部分差不多全部换了内容,古代文部分则基本和二、三十年前一样,变动不大。
仔细阅读了第一课冰心的《忆读书》,印象中我当年学过的是她的《小橘灯》,后来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对她的作品以及对她一生的创作过程有了些许的了解。大家都知道冰心作品的主旋律是“母爱,童真,自然”,她用纯正的审美趣味和强烈的道德力量,使得她的作品永葆青春,代代相传。
冰心在她的《忆读书》里有这么一段话:“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不仅冰心对文章要求质朴,白居易作诗先诵给老妪听,懂则可,不懂则改,直至老妪能完全听懂。胡适在由文言向白话过渡的划时代阶段写了《文学改良刍议》,以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文学改良已经一个世纪了,现代的人写文章,是不是做到了胡适提倡的“八事”呢?如果我们留意一下,大家们的成熟作品无一不是满带着真情实感,用质朴浅显的文字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的。然而,看一下我们博客中的文章,可就参差不齐了,有读不下去的,有读不懂的,有故意卖弄自己学问的,有无病呻吟的……等等,不一而足。
或许有人会说,鲁迅的文章就看不懂,上学的时候吃够了苦头。其实,这也怪不得鲁迅,鲁迅的文章“如投枪,似匕首”,是同敌人战斗的武器,而在当时的环境,他如果用质朴浅显的语言,当局是不可能让他发表出来的,所以他只有用隐讳的语言、象征的意义来表达他战斗的激情。可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用不着躲在暗处,光明正大地去写不是更痛快?
文章,本来就是写出来让人看的,让人能看懂的,让人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到一些道理,懂得一些知识,享受一份愉悦。如果看的人不能看懂,那么这篇文章还有存在的价值吗?所以,我奉劝那些喜欢写得朦朦胧胧的,喜欢堆砌华丽词句的,喜欢无病而呻的,喜欢自作多情风花雪月的作者,多在质朴浅显这四个字上下点功夫。
质朴日记 篇7
科技的快车,并没有目的地。回味过去那独特质朴的风景,这种韵味将长久地留在心中。
元宵佳节,我在老家度过。老家的炕头,总给人一种莫名的幸福感,我一头仰在了上面。没有了热烈的鞭炮声,听不见那高兴热闹的聊天声,失去了那天真无邪的思想,节日在我眼中的味道越发清淡。
我百无聊赖地摸出手机,还没来得及在那虚拟的空间找到乐趣,姥爷的呼喊又把我拉回了现实:“伙计!放下手机,过来做点事。”“我刚打开……”“现在可是就剩你在炕上躺着了……”见姥爷的“唠叨神功”要重出江湖,我不情愿地向厨房挪去。
拉开厨房门,哇!一股浓烈的焦炭味直冲入我的鼻腔,我一边咳嗽一边打开厨房里通往院子的门,待空气清新后,便向姥爷领取任务。姥爷一指,我看到了那孤独驻在角落的灶台。“元宵的饭你做。”老爷说。
我满脸愁容地坐在板凳上,看着这“罪魁祸首”,我往里面加了一把柴火。但这东西好像“吃撑”了,猝不及防地回应了我一个“响嗝”,我飞一般地冲出门,才想到自己要咳嗽。一段时间后,我疯狂地呼吸着院子里新鲜的空气,终于缓和过来。我愤愤地走回厨房,对着灶台下出战书:我吃定你了!我用小铲子搅着灶口里的木炭,一阵风吹来火势突然增大,我吓了一跳,猛然收手,铁铲被我遗落在了火中,那铁铲的木把,仿佛手指般在指责着我。
姥爷也不忍我的笨拙,终于下定决心似的,开始手把手教我这艰难的操作。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开始了征服灶台的全新一战……
冰冷的风旋入厨房,而我在灶台旁边却没有感到寒冷。此刻,我和灶台像两个感情深厚的老友,我帮助他“填饱肚子”,他保护我不感寒冷。此时,屋子里安静下来,唯有那火焰在热烈而深情的微笑。
我得到了一种少有的惬意,得到了那火,也得到了舒畅。
科技飞速发展,这些充满回忆与想象的东西陆续消散。重拾一下这时代的烙印,会学到许多熟悉而新颖的体会。
质朴日记 篇8
如果要选择一个旅游之地的话,我就选择康定,连梦都带着质朴的康定。我会这样来安排我的康定之旅。
第一站:水井子
这个在世人眼里毫不起眼的地方,在我眼里却是一个尽显民族特色的地方,就连空气里都充满了质朴的味道。没有任何字眼能比“水井子”三字更能诠释“质朴”二字。“金鸭子”的传说为这个地方增加了一分神秘,“抢头水”的习俗更加体现了这里的质朴。水井子的质朴是浸在骨子里的。它不需要任何语言和动作,就能让你在质朴中迷失。
第二站:塔公
这里有大片大片的草原。坐在碧绿的草原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看着马儿在草原上奔跑,简直就是在经历一个绿色的童话。塔公,这个有着大片草原的地方。它能让你甘愿忘记城市里的那份嘈杂、喧闹,忘记那份沉重的压力,只留下那份质朴,在这里做一个牧人。
第三站:二道桥温泉
二道桥温泉。这里绝对是一个休闲的好地方。舒适宜人的温泉,空气里质朴的味道,二道桥温泉会让你忘记与城市有关的一切,仿佛生活只剩下一件事:享受大自然对这里的恩赐。
最终没有去跑马山。所以错过了那座高耸入云的白塔和成片的松林。但这一趟,我体验到了浸在骨子里的质朴。
如果,如果这个世界上的如果都能实现那该多么美好。我愿沉醉在这个充满质朴的梦里永不醒来。
质朴日记 篇9
清代有位名叫华岩的画家,他一生创作过许多幅画作,但都没有博得太大的名气。然而有一年,华岩创作出的一幅画,却让他名气大震。有趣的是,这幅成名之作看起来却相当“另类”。
和许多画家一样,华岩也喜欢画老虎。古人一般称老虎为“山君”,即“山大王”之意,不管是画上山虎还是下山虎,都会把虎的威勇之气画出来,再者,大多数人也都喜欢虎的这种勇猛霸气。然而有一天,华岩在创作一幅老虎的画作时,却令人惊讶地将老虎画成了“病猫”般的模样。只见画中的老虎弓着腰,沮丧地夹着尾巴,一脸生无可恋的委屈神情,让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它和山大王联系在一起。当时,所有看过此画的人都被逗得哈哈大笑,甚至还有人直接讥笑华岩,说他真正做到了“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然而,面对众人的嘲笑,华岩却表现得異常淡定,他也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直到有一天,一位专门画虎的行家在无意中看到华岩的这幅作品后,大为惊讶,因为他从该画中明显发觉出了不一样的东西:画中的老虎正惊恐未定又忙不迭地使劲抓挠自己。如果观察老虎的眼睛则会发现,它正翻起白眼,用余光看危险是否还存在眼前。那么,画中的老虎为何如此害怕呢?
如果再仔细看,便发现了此画的奥妙所在:在画的右上角,隐藏有一只个头很大的野蜂,是毒性很强的细腰蜂,它正扑棱着翅膀作攻击状!看到这里,众人立马就明白了:此时此刻,山大王的确也只能是一只“病猫”了,它奈何得了山中百兽,却在这只小小的野蜂面前,只得如丧家之犬逃跑了。而这样的小细节,正是这幅画作最出彩的地方。后来,这幅画作被视作珍宝,陈列于故宫,由此可见它的独特之处。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看过画的人都评价其说,看似平淡的一幅画,却藏有一种质朴美。
世间万物众多,能被视若珍宝者却少之又少,它们不以华丽为荣,却以质朴取胜。这种质朴美,纯净,明亮,温润,不惑众取宠,同时不争功,不居上,却又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使别人认识到你的重要性的同时,又不嫉妒你,想必,这才是最高明的处世智慧。
质朴日记 篇10
曾经喜爱雍容的华荚,曾经醉心繁复的雕饰,却不知有一种质朴是如此摄人心魄。——题记
“我不喜欢《可可西里》,虽然它表现了博爱、无私与神圣,但缺乏优美音乐、绚丽画面的点缀,总显得苍白而粗糙。”
“这部电影表现的正是世间最为珍贵的东西——质朴。在这里,一切技术都只是画蛇添足。因为,自然质朴才是永恒的美啊。”父亲以一种坚定而庄重的语气反驳道。
质朴?难道不单调吗?父亲的话在我的心头撞击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档名为《荒原眷恋——可可西里》的纪录片节目。曾经赴可可西里做志愿者的人们诉说着他们的故事。一位女青年回忆说:“在那儿,藏羚羊成为了我的白天和黑夜。我要与最恶劣的气候搏斗,与最艰苦的条件抗争,和战友们出生人死、挑战极限。如今,我陷入了一种无止境的思念中,我思念那高远、广阔的天地,思念那纯净、清新的气息。可可西里是我一生刻骨铭心的地方,永远埋藏在我的内心深处。”
望着电视屏幕上无边天空上堆砌着的厚厚云层,看着藏羚羊鲜活、矫健的身影,聆听着志愿者们动情的话语,我依稀看到,一群悲壮的独行者在无边的荒野中坚持着自己不变的信念:祈求天地间的和谐。这种崇高的理想促使他们无私无畏、忘却一切,保卫这方净土。这种境界是任何画面无法捕捉,任何音乐无法表现的,只有用心默默感知。
刹那间,我读懂了父亲的话……
一切神圣精神的背后,往往是朴实而执著的信念。于是,在我的脑海里,那些平凡的身影一一闪现:他每天一身蓝布褂、黑布鞋的朴素装,潜心钻研学术,孜孜不倦,他就是朱光潜先生,手中的拐杖在学术史上撞击出灿烂的思想火花;他离开繁华的都市,来到偏僻的山村,教村民英语,给孩子们上课,自费为明永村改善条件,他就是无私支教的马骅老师,澜沧江的滔滔江水将永远记住他埋葬在此的不朽灵魂;他是一个下岗的工人,如今成了一个普通的卖报人,每当给路人送去报纸时,黑的脸上总露出憨厚的笑容,笑中满含一份可贵的知足与平和的心境;她只是一个寻常的小女孩,走过黑暗楼道后却不忘踮起脚尖开启路灯,为夜归人带去光明与温暖,行动中怀着想他人所想的善心。这些曾深深打动我心灵的有名或无名的人,正给予了质朴最好的诠释:越是平凡之处,越见不平凡。
质朴是一缕淡雅的清香,沁人心脾;质朴是一束和煦的阳光,抚慰人心;质朴是最最纯净的酒精,燃烧成淡蓝色火焰,照亮所有不掺杂质的心灵,彰显他们生命的价值。
有一种质朴是如此摄人心魄,不似那繁复的雕饰,不似那雍容的华美,却让我认识到一种澄澈灵魂的伟大。
沉沉的黑夜里,我梦见自己在辽远广袤的理想之土上,捍卫着自己质朴的追求。
评点:
这篇议论文论证的中心论点是:质朴是人生的精神信念,主要强调了质朴在人生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作者通过父亲的话引出论点,接着用纪录片《可可西里》中女青年的亲身体验和述说阐明“我”是如何明白了质朴的真正含义;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又通过举出朱光潜、马骅以及送报人和小女孩的生活实例加以论证质朴的不平凡之处,强有力地证明了质朴光辉所在。最后作者用排比句抒发内心对质朴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质朴的追求之心。关于质朴,它的淡雅、纯净、至真、至善作者用实例和颂扬的方式表现,更突出了其重要性。本文的优点在于开篇结合实际谈出个人观点,后又醒悟赞扬,行文先抑后扬,顿挫有力,真实感强。
质朴日记 篇11
在北部山区的一个村庄里有这么一个家庭,家里有两个儿子,大的是前妻所生,今年已经十四岁了,小的是后娘所生刚刚两岁。父亲由于前几年给前妻看病拉了一屁股债,病没有好治好,反而给他撇下一个孩子走了,如今又娶了一个续弦又给他添了一个大胖小子,所以家里更显得生活困难了。父亲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把家里的几亩薄地和两个儿子丢给后妻,到县城给大户人家打工去了。
家里的大儿子虽然已经十四岁了,可是因为家里穷没有上学,在家帮助后娘种地看孩子,而且父亲还给他买了十几只山羊,平时他就把羊赶到上坡上去放,父亲说等把羊养大了卖掉填补家用。因此,这个不大的小男子汉,这时却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后娘不但在父亲眼里,而且在村里的乡亲们眼里对他也是挺好的。你看孩子身上穿的,夏天有单衣冬天有棉衣,尤其是冬天孩子身上穿的棉衣、棉鞋厚厚的,比他亲娘在世时做的还厚了一倍,穿在孩子身上,看上去就暖和,再摸摸炕上孩子的褥子和棉被也是如此。所以,每次父亲回家都对他挺放心的,心里还想:我这个续弦真是续对了,看她把孩子照顾的多周到。
可是人们那里知道,自从父亲走后,孩子干家务的活明显加重了,后娘说她要照顾弟弟,所以洗菜做饭样样全交给了孩子,而且孩子除了父亲从城里回来时才能吃上饱饭。父亲不在家时,后娘不让他把饭做多喽,说家里的粮食不多要节省着吃。等孩子把饭做熟后,她要先吃饱喽再叫孩子吃,她还振振有词地说,你弟弟小要吃奶,我不吃饱哪有奶水呢?等到孩子吃饭时,只剩下一些汤汤水水的了,你说孩子能吃饱吗?就是这样孩子每天不但要早早地起来去放羊,而且还要承担起家里的全部家务。
夏天,孩子的日子还好过点,饿了到山上放羊时还能摘一些野果子充饥,热了找个树荫乘乘凉,可是到了冬天青黄不接时,山上只有山羊能吃的干草,他却失去了能填饱肚子的食物了。再说他那身上穿着的,厚厚的棉衣吧,自从后娘把他亲娘给做的小棉衣改大后,棉花虽然厚厚的,可是他穿上后根本就没感到暖和过。他每天赶着羊上山后身上被山风一吹,厚棉衣就像单衣一样,根本就不当风寒,冻得他在山上不敢呆着,只能围着羊群跑步才能顶得住。还没进腊月手和脚都被冻伤了,可孩子怕别人看见,路上遇到人偷偷地把手揣进袖筒。
到了夜里他的后娘还不叫他给自己的屋生火,说什么你的褥子被挺厚的就别浪费柴草了,晚上多盖点挺挺吧。可是晚上孩子就是不脱棉衣盖上被还是冻得睡不着,没办法只能夜里偷偷出来溜达。一次他溜达到羊圈时,羊儿们冲他直叫唤,意思是主人外面冷,进来和我们一起作伴吧,所以他走进羊圈后,羊群就把他围在了中间,这样他身体才感到了一些暖意,从此孩子每天夜里都偷偷地跑到羊圈和羊群睡在一起。
一天孩子的父亲从城里回来了,吃饭时看到孩子手上的冻疮,心痛地说:“天太冷了,你还是别到山上放羊去了。”
可孩子却答道:“村里的大爷们说‘圈养的羊肥不了’,眼看就要过年了,羊要是掉了膘就卖不上好价钱了,我还是到山上放去吧。”
父亲看着儿子小小的年纪就这样懂事,心里感到很欣慰,可他看着孩子象两只烂桃的小手,心里还是很不是滋味,心想:等过年时卖了羊一定给孩子买一身新衣服。
可是父亲半夜睡觉时,朦朦胧胧地听到孩子出了屋奔羊圈去了。一开始父亲还以为孩子出去查看羊群去了,可等来还长时间也没发现孩子回屋来,这下他感到奇怪了,马上披好衣服来到羊圈看个究竟。
当父亲来到羊圈,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他看到孩子穿着厚厚的棉衣,卷曲着身子和羊群挤在一起睡的正香呢。这时他还以为孩子怕羊群有闪失来照顾羊的呢,心想:傻孩子,看羊也不能大冷的天夜里和羊群睡在一起呀。他心疼地一把扯着孩子的棉衣,想把孩子拖起来,叫孩子到屋里去睡,可由于他用力过猛,把孩子身上的棉衣扯了一个大口子,这下从孩子的棉衣里漏出来好多柳絮,柳絮被夜里的寒风一吹,整个羊圈全白了。
孩子被父亲这一拖也醒了,他看着满羊圈的柳絮对父亲说:“爸爸,你怎么把我棉衣里的棉花给弄出来了,本来我的棉衣就不保暖,这样我岂不是更冷了。”
父亲听了孩子的话,看着满地的柳絮,再看一看孩子被冻伤的小手,这下他恍然大悟了。他听了孩子的话后并没有理睬他,而是又转身去了孩子睡觉的屋,来到屋里一把又把孩子的褥子被撕开了,结果褥子被里也全是柳絮,怪不得孩子不在屋睡,宁愿和羊群挤在一起。这样的棉衣、棉被能保暖吗?
孩子的父亲把事情弄明白以后,气汹汹地回到自己屋,一把把孩子的后娘从被窝里拖起来,恶狠狠地问道:“你把孩子棉衣、棉被里的棉花弄哪去了?”
这时孩子的后娘却不紧不慢地答道:“我给老二做棉衣、棉被了,春天时我看村外满地全是柳絮跟棉花似地,我就扫了很多给老大做了棉衣、棉被,我怕他冷还特意给他做的厚了一倍。”
“什么?嗨!你个傻娘们,你可真是把孩子害苦了,那柳絮能保暖吗?”孩子的父亲听了她的话,气得一拍大腿没话说了,只好把孩子拉进自己的被窝,从此以后就叫孩子和他一起睡了。
质朴日记 篇12
第一次尝正宗的兰州拉面,虔诚而又享受。
兰州拉面是甘肃一道著名的美食。雾气氤氲的面条,极白极滑,像纤纤细细的赵飞燕慵慵懒懒地躺于飘飘忽忽的云雾中,陈铺在上面牛肉,薄、软、嫩,整碗拉面像是一幅淡雅隽永的画作。
点餐时,再三叮嘱老板要将面拉得细一点,老板笑呵呵地点点头,进厨房忙碌。拉好面,往沸水中一扔。须臾,又快速捞出,放进大瓷碗,夹上一筷牛肉,浇上汤料,撒上香菜,笑着递给我说道:“小心烫”。我怔住了。这种话亲人也时常叮嘱,但从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嘴中说出,惊异之余,心中暖暖的。
浸在清晨那明亮而欢悦的阳光里,坐在擦拭得干干净净的矮桌边,看着这一碗别有风味的拉面,心情也变得纤尘不染。
薄薄的牛肉满满地铺在面上,拨开牛肉细看,那面果然是极细的,根根粗细均匀。小心啜上一口汤,鲜、香。咬上一口面,劲道爽滑,软糯绵华,唇齿间都漾出浓浓的香气。价格不贵,但端上来却是一大盆,分量足,味道好。在宜兴也多次吃过牛肉面,寥寥三四片牛肉铺在一小撮面上。
结账时,老板突然问道:“你们是来旅游的吧?”我笑着点了点头:“我们下午就离开了。”他憨厚一笑:“如果你们时间充裕,可以去附近的母亲河看看,那里景色不错,对面有个小市场,水果好吃又便宜。”出门前,老板又冲我们笑了笑:“祝你们玩得开心。”
坐在车上,想着母亲河的美景,吃着小市场买的水果,不禁有些感动。被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祝福,对我而言还是第一次。或许这大西北的人们和这汉子一样有着热情而善良的心,正如这拉面一样淳朴至极。一路走过,多是戈壁沙漠,多是平瘠土地。而他们的心却并非寸草不生,而是满墙春色,绿意盎然。那份热情与祝福一直陪伴着我,从旅行开始到结束。
香的,是面,纯的,是人。那碗中的质朴世界让我收获了感动。
质朴日记 篇13
我的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
也许是人到中年,也许是农活繁多,父亲最近明显苍老了许多,头发中已隐约可以看到几根银丝,岁月的洗礼父亲眼角与额头的皱纹变得更深了。父亲常常腰酸背痛,总让妈妈替他捏捏。我们都劝他多歇歇,不要这么操劳。他总是摇头说要多攒点钱留给我上学。
父亲对我的期望很高,也许是因为他不愿我象他一样含辛茹苦靠种田养家糊口吧。父亲对我的学习很关心,对我要求也很严格,而我却总是不争气,成绩十分不理想多次让父亲失望。
上学期期末考试我更是遭到史无前例的惨败。望着成绩单上鲜红的分数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爸爸在田间劳作汗流满面的情景,我真恨自己为什么这么不争气。我手紧拽着成绩单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心理盘算着如何面对父亲,如何接受父亲的惩罚。往昔回家的那条熟悉的小路今天似乎变得陌生而漫长。好不容易到了家,母亲早已站在门口迎接我,家里早已准备了丰盛的晚餐,父亲见我回来了赶紧让我坐下关切的问我考得怎么样,我只好把那惨不忍睹的分数给父亲。父亲满怀期待的打开成绩单,突然脸一下子变得阴沉起来,额头的皱纹聚在一起,嘴似张似合。我急忙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让父亲多打几下出气。父亲并没有动手只是淡淡的说:“快吃饭吧,要不然饭菜会凉的”。我想父亲恐怕对我已经没有信心了。没想到第二天父亲去了一趟书店给我带回一本试集,一本《成功学习法》。从那天起父亲每天晚上拖着疲惫的陪我在灯下做题,看书。父亲的话虽不多但我感受到父亲对我的殷切希望和深沉的爱。
父爱是质朴的,它伴着我的学习,伴着我的成长。
质朴日记 篇14
老师,是多么阳光的称号;老师,是多么劳累的人;老师,就像第二个父母亲,创造出了另一个家庭……
老师教书,是为了新一代的国家栋梁的诞生。老师互动,是因为老是想让我们知道老师是不会伤害你的,但这只是小孩子的思想了。长大后,知道了老师对学生的付出是多么巨大,不禁鼻子一酸,便热泪盈眶,老师却说:“别哭了,这是老师的责任!”看到老师这时的背影,是多么的高大。现在,又在怪时间的匆匆,和老师小时候开的玩笑都化为泡影,就像一块玻璃在时间的流里,碎了,碎了……诺言又在脑海里忽闪出来,也许在那天,老师不再做老师了,我们也不再做学生了,我们会怎样呢?
这是多么纯洁质朴而又天真的想法,这不就是童年吗?老师就在我们的童年里指引我们正确的方向,老师那质朴的眼神可以暖化世间任何冷酷的事物;老师那质朴的双手给予了孩子们多大的鼓励。语文老师就像录影机,播出你在文科上的种种困惑与华丽的解答;数学老师就像一张草稿纸,“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下了你在理科上的种种逆向思维和完美答;英语老师就像一张快嘴,说出种种流利的英语和坚定而又准确的语法知识。
老师是多么伟大,虽然质朴,但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老师,您虽然是那些不起眼的泥,但是,没有您的悉心教导,就没有我们这些美丽的花朵。这些名言不都是您们这些老师教给我们的吗?
老师,只是千千万万人民教师中的一员,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伟大事迹,但是,他那种独特的平凡,造就了他的崇高,叫人敬重。老师,知识虽然没达到博学至深的地步,但是,他那种对学生学习上的坚持不懈,建筑了一栋雄伟的大楼。老师,虽然没有美丽的容颜,但是他们的心灵是那么的美。
有人说,老师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人说,老师是山间最清凉的泉水,用清爽的溪水浇灌着我们的心;有人说,老师是挺拔的大树,用他那强有力的身躯呵护着我们这些未来的花蕊。但是,那也只是别人说的!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老树的年轮又多了一圈。老师的皱纹也多了。我是多么希望黑洞可以把时光吸进去。老师就像一坛陈年好酒,需要你慢慢酝酿,慢慢品尝出他们的伟大。
云的心,雨的愿,风中的誓言……愿我可以和老师之间的情感地久天长!
质朴日记 篇15
一走进丽江古城,就与质朴的微风撞了个满怀。不邀伴,也不带行李,只有心中的好心情,带着我去感受那纯洁的质朴。
丽江古城的楼房是质朴的。那种质朴,是散发在每一块砖,每一片瓦的。没有直插云霄的高楼大厦,也没有宽大的柏油马路,只有一座座低矮而质朴的楼房,和石子铺成的小路,为古城增添了几分古韵。当西山的背影吞噬了夕阳的最后一缕霞光,月亮匆匆忙忙地接替了太阳的工作。它无私地把自己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好似一串串珍珠,装点着我们的大地。而在这皎洁的月光下,丽江古城又是另一番风景:灯火通明,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在这热闹的古城中。可在这喧哗的吵闹声中,我却发现了一丝质朴,我仔细地听着,忽然,流水声流进了我的耳朵。
我顺着流水声走去,发现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它好似质朴的使者,深深地吸引着我:它的质朴是它那清澈见底的纯净,是那毫无杂质的澄澈,没有美丽的小鱼来装饰,但那时不时飘过的灯花却成了它最好的点缀。
渐渐的,仿佛我也成了其中的一部分:我像一朵灯花飘过这小河,看着那河面,我都不忍心去溅起涟漪,去打破这美好的静谧。在这时,我可以忘记一切烦恼、一切压力,只有享受,只有放松。在这没有压力的享受中,我发现质朴竟是如此神奇、如此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