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的含义日记

请欣赏“让”的含义日记(精选18篇),由多美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的含义日记 篇1

新华字典里有那么多的汉字,“让”最让我印象深刻。“让”同礼让,有谦让、避让之意。而这一个小小的汉字,却包含了中华礼仪的其中一个。

“让”是最温暖的。记得那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去爬山看日出。一大清早,妈妈一下子把我拉起来,带着我爬山。看日出的人很多,走得快的人也很多。我紧紧地抓住妈妈的大手,但是我依然被挤得东倒西歪,妈妈赶紧把我抱到一旁,可是我还想往前走。妈妈抓住我,把我扯进她的怀里,说:“等一下,先让走得快的人走!”我不满地嘟囔道:“让什么啊?再晚一点就看不到日出啦!”站在一旁的爸忽然间声音变得严肃起来,两道眉毛挤在了一起,说道:“你让别人,别人才会让你。谦让,是中华美德之一。”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看着走得快的人一个个从身边经过,才继续往山顶上走去。

到了山顶,天气忽然间变冷,大风把树枝吹得“沙啦啦”地响着,夹着一点寒气,朝着我的脸吹过来,寒风钻进了我的衣服、裤子,我打了个寒颤,蹲在地上直搓双手取暖。我们一家人都没有带厚衣,妈妈只好抱着我,让我暂时暖和一下。突然,一件略带温暖的皮大衣,披到了我身上,我抬头一看,一个大哥哥边挥舞着双臂,边对着我说:“温暖让给你,我活动一下筋骨。”妈妈回应般地对大哥哥笑,爸爸连忙给大哥哥道谢。

当太阳普照大地,大家齐声欢呼。这温暖的阳光,正如“让”,在我心里慢慢散开,包裹了我的身体。

“让”的含义日记 篇2

让,一个非常美丽的汉字,它,不争不急,包含着传统文化中的的谦和之美。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记得它?

天下着毛毛细雨,成堆的铅云早已把太阳遮得严严实实,天黑黑的。我从窗口向远望,却没有看到一丝亮丽风景,高楼大厦把远方的小山遮住了一半,都只剩下模糊的黑影。向下看,人群密集,车辆众多,人群自顾自地走着,前面走太慢了,后面的人就从缝隙中往前挤;车子见缝插针,一下子就把路面塞得水泄不通。“叮——叮——”的声响彻云宵。大家摩肩接踵,活像一个集市。没有人选择退让,让我感到无奈。

我走下了楼。今天有英语课,我骑着自行车去上课。在路上,一个与众不同的身影进入了我的视线。一位穿着蓝色牛仔裤,蓝色衬衣,戴着一顶白色棒球帽的一头金发的欧洲人出现在大楼门口。他看了一眼熙攘的人群,略一迟疑,但还是走了出来。他小心翼翼地左右躲闪着,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在人缝中慢慢地前行。他冲每一个与他目光接触的人点头致意,如果谁在前面挡住了他的去路,他就停下来,等着,或操着一口十分不标准的中文对前面说:“Excuse me,请让一下。”他竟用到了连中国人都不经常用到的字——“让”。

他从人海中侧着身子,轻轻地走过来,嘴里不时用着那个打动我心的字。最后,他绕出了一条很大的曲线,几乎是一个大弯之后,他向我所在的方向走来,我停了下来,侧侧身,让开通道。他看见我后,点了点头,经过我身边的时候,还轻声说了一句“Thank you.”

我坐在自行车上,回头望着那位外国小伙,久久不能释怀。我在他的那件蓝色衬衣上看见了一面大大的国旗——英国国旗。

英国,是一个发达国家,是一个工业水平极高的国家,而我们中国呢,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发达,难道只在于它的工业水平高吗?不,也在于他们民众的素质,就如体现在这位外国小伙子身上的“让”之美。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从孔融让梨到张英的六尺巷,谦和之美从来都是为人们所称道的, 让我们铭记“让”之美吧!

“让”的含义日记 篇3

有时候,“让”可能仅仅是往后退一步,但有时候,“让”却可以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让,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的礼让正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而且我相信“礼让”这根接力棒会一直传递下去。比如公交车上的让一让,道路上行人车辆之间的让一让,亲人或朋友之间起争执时的让一让……礼让不分年龄,不分地位。礼让有时是情份,有时是本份,在这两者交融之中,生活才会向善、向上、向美。

让,是一种宽宏大量的心胸。纵观三国,诸多豪杰英雄,豁达大度。就以诸葛亮为例来说吧:他以宽广的心胸包容了天下。而与他恰恰相反的“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的周瑜,他倒在了嫉妒的血泊中,临死前,他还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但他当时如果懂得忍让,并与诸葛亮等人共同伐魏,那么,不仅他的命运就此改变,三国的历史也可能被重新书写。

让,还是一种智慧的象征。有一天,大文豪歌德在公园的小路上散步,迎面而来的是一位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看见了歌德,先发话了:“我是从来不给傻子让路的。”此时,歌德却转身站到了一边,微微欠身,说:“而我却恰恰相反。”歌德的行为让我知道了:以退为进,似退实进。

……

孔融让梨,让出了亲情;晋文公退避三舍,让出了气概;韩信受胯下之辱,让出了风度……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学会礼让,你将受益一生!

“让”的含义日记 篇4

人们说,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孔融让梨,而今也有行车让人。“让”似乎已成为我们骨子里一种习惯。

我与她是从小陪伴彼此成长的朋友,我们的故事也是从“让”开始——她将心爱的玩具熊让给了我。“让”是我们间不觉形成的默契,也因如此,我们的友谊走过了7年,成为同学眼中的“灵魂伴侣”

“下个月学校将举办演讲比赛,每班只有一位代表参加,有没有毛遂自荐的同学?”老师话音落地,班中一阵沉默。坐在前排的我(作为一个从小练习演讲与口才的同学)自信地高举右手。而我似乎忘了,她是那个从小陪伴我练习的人。

同学们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与尖叫声。我疑惑地转过头,原来后排的她同时也举起了双手。老师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那么你们自动成为对手,由同学们决定代表!”我的脑海中一片混沌,只留下一个呆若木鸡的脸庞。

我不想与她成为对手——不想因这一场比赛伤害我们间的友谊。我们间似乎发生了些微妙的变化,我不知如何开口,更不知如何靠近。晚上,辗转难眠。

“老师,我退出比赛,让她作代表参加吧……”办公室里,我面露难色。可不知,她就在办公室外。“我们间的友谊不需要你这般的礼让!”她冲进了办公室,“比赛是没有礼让的!”

我忽而明白了,在交往中礼让,会使我们的友谊走得更远;在比赛中礼让,是不尊重对手,更不尊重这段纯洁的友谊。我不再犹豫,认真对待这场公平的比赛。

这天的讲台上,她大放异彩,我也不甘落后,拼尽全力。

“我宣布,李同学将代表我们班参加比赛!”她赢了,不是因为礼让而赢,而是因她自身的光芒。

今天,我们依旧认真对待这份友谊,依旧在这段友谊互相礼让。这是我们一起过的八年,让“礼让”二字书写了我们的友谊。

“让”的含义日记 篇5

我对“让”这个字有着很深的感受,每当看到它,我总是能想到“谦让”“礼让”的意思。正是因为有了“让”,生活才变得更加美好。

公交车上,总会有人将座位主动让给抱小孩的乘客或者行动不便的老人。马路上,总会有司机停下车辆,给行人让路。校园里,也总会看到同学之间相互礼让的场景。

有一次,大家在学校附近的食堂排队等候打饭。我看到有位同学好像好着急的样子来到队伍前,对排在前面的同学说:“同学,我中午需要去医院,时间有些来不及了,能让我先打饭吗?这时,排在最前面的同学点了点头,把位置让给了这位同学,我们都没有反对。这位同学十分感动,连声说:“谢谢大家!”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逛商场,走累了,就坐在商场中的长凳上休息。这时,我们看到不远处慢慢走过来一位老爷爷,拎着很多东西,脸上露出疲倦的神情,看上去很累,正在四处寻找座位。这时,我一下子想到了“让”字,就赶忙站起来,把座位让给老爷爷,让他坐下休息。老爷爷对我说了很多句“谢谢”,还不住地跟妈妈夸我懂事。我虽然有些累,却感到十分快乐。

是“让”,使人与人之间变得和谐融洽,也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让”的含义日记 篇6

让是什么?什么是让?让是宽容的胸襟,让是一种取舍。

古人说:“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是中华民族自古流传的美德。让虽然排在最后一位,但是让的作用是无限大的。

但是,当今社会总有一些人将这种美德变为害人害己的一把利剑。一个孩子终日游手好闲,不时地顶撞父母,他的父母处处退让,处处忍让,这时,让变成了父母的溺爱伤害了自己,也耽误了孩子。

这是一种展现人修养的美德,是人们心中的礼仪,是英雄的一种大爱。公交车上当你把座位让给一个年老年老力衰的老人时,让在你身上留下善良的种子,战火中,当你把生的希望让给同伴时,让在他心中留下刻骨铭心的回忆和感激……

我们把悲伤留给自己,把快乐让给他人;我们把深渊留给自己,把天空让给他人;我们把丑恶留给自己,把美好让给其他人。世人便称我们为“英雄”,倘若每个人都让一步,世界上就多了所谓的“英雄。”

“让”字放心间,快乐你我他。“让”字弃脑后,世界丑恶多。分清“让”对错,让爱传心间。

“让”的含义日记 篇7

坐公交车时,遇到老弱病残要主动让座,这是一个很平常的举动,折射出的却是一个不平常的道理。

一天,妈妈带我去书城买杂志,要坐公交车去,我们步行来到了公交车站,站台上稀稀啦啦的站着一些同我们一样也在等车的人,18路公交车缓缓进站了,人们争先恐后的挤向公交车门旁,几个白发苍苍的爷爷因竞争不过那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而没有找到座位,车上已经坐满了人,一个空位也没留下。我心里想到:“我要是让出坐位的话,从这儿到书城要一个半小时,站那么长时间,腿不疼才怪呢!更何况到了书城以后,还要站着选书,不让座位吧,又让别人觉得自己不懂得尊老爱幼。”正在我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时,一个稚嫩的童音打断了我的思路,“奶奶,您坐我这里吧。”回头一看,是后面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旁边也坐着一位老奶奶,大概是小女孩的奶奶吧?看着自己的孙女这么懂礼貌,那个小女孩的奶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用了,小朋友你坐吧。”小女孩硬要老奶奶坐下,老奶奶也只好依了她了。我不由得涨红了脸,看了看身边的一位阿姨,她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又提着一大包东西,随着车辆的颠簸,都有些站立不稳了,我急忙站起来对她说:“阿姨,您坐吧,我马上就要下车了。”“谢谢你,小姑娘。”我笑着说:“不用客气。”随着我和小女孩的举动,又有几个年轻人陆续起身让出自己的座位。

一个“让”的举动,使我明白,让出一个座位,献出一份爱心,传递一种文明,温暖他人的心灵。

“让”的含义日记 篇8

我疾步在步行街上,艳阳高照,给我的心中添了几丝烦躁,我要快点回家,不然,爸妈会生气的!我不由的再一次加快了脚步。

一路上,我与众多行人擦肩而过,没有撞到任何一个人,可是当我快到家时,却与前面的人相撞了,这一撞,让我对人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我正疾步向前走,前面的人也疾步向我走来,当我们距离只隔一米的时候,我们都看见了对方,我像往常一样避让,想不到那人也想避让我,我们相撞在了一起,我和他相视一笑:他的神情端庄,眉目清秀。他的嘴尖微微向上挑,脸上就浮起一丝笑意,看着他的笑,我的嘴也咧开了,我摇摇头,又向另一边退让,,可是我们俩又相撞了——想不到他的想法跟我一样,也想着避让,我的心中不知为什么暖暖的,我们再一次相视一笑。世界上没有比这件事更美妙的了,两次避让,两次相撞,这是巧合么?

当然不是,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与默契,这种默契让人惊讶,让人叹服。其实,我和那人根本不认识,却能超出比那有的人千面之交的人的默契,,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坦诚与真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拥有一颗真正的坦诚之心,才能产生默契,才能和对方心灵相沟通,这是“让”让来的品质,“让”出来的默契,虽然我和那位陌生人都让了,但却达到了没让的效果,但至少我们动作是美的,我们心灵是美的,至少那些没让的人看了,会自叹不如。

两次相让,我们都相撞在了一起,这是心灵的碰撞,灵魂的相击,他会相撞出美德的火花,虽然这火花如流星般稍纵即逝,可,这美德的火花,都会在真正的坦诚的心中——

永不泯灭。

“让”的含义日记 篇9

学会让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怨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让,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

那是一个平常的秋季,我穿了一条妈妈新给我买的白色运动裤,精神抖擞的去上学。到了学校,许多老师与同学都夸我这条白裤子,我心里得意洋洋的,觉得今天特别潇洒。

那天,正好有体育课,我由于兴奋,没有顾及到自己穿的是白裤子,便玩儿了起来。那时,我和几个女生正在玩儿篮球,突然一个身影窜了出来,我没有看清楚,就把球传了过去。说时迟,那时快,求不偏不倚地砸在了他的衣服上,我定睛一看,那位不大友好的同学的浅蓝色衬衫上留下了一个烧饼大的黑印。我急忙道歉,可是他火冒三丈,朝我的腿上就踹了两脚,再看我的白裤子上也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脚印。要是以往,我早就回敬他了,可是这次我却出乎意料地冷静下来,不知是什么力量抑制住了我内心的气愤,继续玩球……放学后,同学们纷纷回家。这是我发现有个同学在心急火燎地找东西。我热情地走过去,一看,正是踢脏我裤子的同学,我转身想走,可又一想:何必呢!就帮他一起找,留他在一旁尴尬。当我热情地伸手相助的时候,迎来的是那位同学感激的笑容,我的心里也荡漾着温暖和快乐。

记得还有一次,我刚从班里走出来,两位来小学的初中生就撞到了我。只听他们破口大骂:“你找打呀!”我一听这话,顿时气得满脸通红:明明是你撞得我,还如此理直气壮,真是岂有此理。我刚要发火,可是一想:算了吧!别计较了。我笑着说了声:“对不起!”再看看那个蛮不讲理的中学生此刻也羞得无地自容,缓缓地走了。我也为之一振,让竟会改变人的本性!

当一只脚踏在紫罗兰的花瓣上时,他却将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这就是让。一个精神病人闯进了一位医生家里,射杀了他三个花样年华的女儿,他却仍为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这也是让。人如果选择了计较,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而一个人选择了让的话,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古语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对一个人在无意中犯下的错误,我们为何不能让一下呢?当我们的心灵为自己选择了让的时候,我们便获得了应有的自由,因为我们已经放下包袱,无论面对朋友还是仇人,我们都应赠以甜美的微笑。让可以交友,当你可以以豁达光明的心地去让别人的错误时,你的朋友自然也就多了。让我们多一份让,让生活更轻松愉快,让我们有更多的朋友。

让别人,就是解放自己,还心灵一份纯净。

“让”的含义日记 篇10

古人云,得饶人处且饶人,一语道出了宽容礼让的君子之风。可以说,“让”字渗透于社会的每个角落,而我对“让”的感悟则源于那黑白棋局。

小时候,酷爱下棋的我常常缠着外公,让他陪我玩几局。外公棋艺不俗,每次他都会让我先下九子,之后再轻轻拾起一颗白棋,点到我的“九子局”中。可即便如此,在他不疾不徐的攻势下,我的棋局总是尽显颓势。而外公总是在占领大部分棋盘后就“急流勇退”,不让我“死”得太难堪。而后,他就点燃一支烟,慢慢吐着烟圈,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慈祥而宽厚地望着我,似乎在安抚失落的我。

后来,我报名参加了围棋班,又努力阅读了许多棋谱。经过几年磨砺,我的棋艺大有长进。寒假回故乡外公家,我信心满满地搬出棋盘,要与外公再战一场,欲雪当年之“耻”。

外公多年来抽烟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他点燃一支烟,悠然自在地吐出几个烟圈,我们就这样你一手我一手地对决起来。这次,自然不用九子设局,因为我自信能够赢外公。

外公悠闲自在,步步为营,拈子之间三思而行;我志在必得,步步紧逼,落子之声“啪啪”作响。面对我凌厉的攻势,外公尽力避开锋芒,几个回合,不见高下。我求胜心切,一心想赢外公,看到外公无意间露出的一个破绽,立马直捣他的棋局中心。几年来的学习是有效的,我果然占了上风。我不再是当年的小毛孩了!我不禁有些得意。即使此时我的地盘远比外公的大,即使是看到外公紧锁着窘迫的眉头,即使是看见外公狠狠掐灭抽了一半的烟,我仍死命盯着棋局,盯着外公的白棋,盯着这场将要到来的大胜。

这局棋,最终是我赢了!外公输得很惨。他仍旧是一言不发,又点燃了一支烟,只是,没有了当年的那丝微笑。

没有那丝笑容,我志得意满的心瞬间凉了下来。我突然明白,当初外公下棋后的笑容,不是取胜后得意的笑,而是因为与外孙一起下棋,共享天伦的满足感!我却将这方寸棋局当成了一个求胜之地,一心想着证明自己的能力。

望着外公落寞的神情,我心生悔意:我为什么不让让外公,就像当年外公让我先下九子那样呢?

从此,我与外公下棋时,再无当初的锋芒毕露、一味求胜,只是一攻一守,徐徐渐进;外公则依旧是悠然地吐着烟圈,有条不紊地下着,露着舒心的笑。就这样,到棋局终了时,外公总是险胜我一把,心情大好。看着外公的笑容,我想,这才是我下棋的初衷吧。

让,是一种睿智的取舍,它游离在黑白棋子之间,回荡在祖孙的欢声笑语中。

“让”的含义日记 篇11

让,是一种美好的东西。让,是人们之间的润滑剂,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让,是人们心中的化雪剂,融化人们心头的坚冰;让,是一杯清爽的饮料,扑灭人们心中的怒火……让,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曾记否?5月6日,我放学回家,看到桌上赫然放着一个小小的奶油蛋糕。我想:这肯定是妈妈买给我的,迟早也要吃,正好现在肚子饿,吃了它吧,我拿出水果刀,把这小小的蛋糕分成了几份,拿了一份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着吃着,妈妈回来了,她看到了这个情景,先是愣了一下,看看我嘴边的奶油,再看看盒子里少得可怜的蛋糕,明白了一切。她只是笑了笑,拍拍我的肩膀,说:“你喜欢就吃多点吧。”我又把那块少得可怜的蛋糕“扫”走了,我就心满意足地去做作业了。晚上我在床上辗着,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总想着妈妈的笑,我想来想去,猛然想到:今天是妈妈的生日!这个蛋糕可是她的生日蛋糕!我却当是零食那样,三两下把它吃完了,想到这里,我鼻子一酸,不争气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忽然听到妈妈在说些什么,我马上停止了哭泣,竖起耳朵听着。妈妈说,那蛋糕是朋友送的,是她的第一个生日礼物和第一个生日蛋糕。本想晚饭后美美地吃了,可不料被我捷足先登把它吃了。妈妈还笑了几声,那笑本是好的,而现在,就像一只只利剑刺穿了我的心。我不敢哭出声来,只得躲在被窝里默默地哭泣。我一直哭,直到哭累了才睡觉……

第二天醒来,眼泪已干,可心却酸。心想:我把妈妈的生日蛋糕吃了,她不但没有责备我,还义无反顾地把剩下的一块蛋糕让给了我。日常生活中,妈妈何曾不是这样让我?我爱吃的她不吃,买东西都让我,我想买的她都让我买……

原来世界上让得最多的就是母亲,这一个小小的让,蕴含着伟大的母爱,让家庭处处洋溢着亲情。

“让”的含义日记 篇12

谈到“让”谁也不陌生,“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也许谁也不会留意它。但只因为它就使生活变得美好。

公交车,拥挤的人群中走进 去一位年过花甲、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抬抬头,但很快就底下,无奈地摇了摇,眼中尽是失意。不过马上人群中留出一片空位,几个年轻人几乎同时站了起来为老人让位。他们争论着,说自己坐的座位有多么好,老人应该去坐。有两个小伙子差点吵起来。老人赶忙去劝,老人一劝,他们气立马消了,并约定一起为老人服务。大家一看立马不约而同地笑了。这种场面像一幅美丽的画,刻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去……

清代康熙年间,桐城的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子占张家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秦始皇。”家人得到后,随即拆让三尺,吴姓甚是感动,也连让三尺。于是便有了六尺巷。

没错,就是“让”,一个简单的“让”,使千万圣人歌颂,为无数君子美德。它,是生活与美好的桥梁。

“让”的含义日记 篇13

让,对人们来说仿佛很熟悉,似乎又很陌生。让分谦让和礼让。让是一种修养,让也是一种品质,让更是一种美德。

受世人尊敬的周恩来总理,他一生谦虚谨慎,平易近人。60年代他有一次去上海考察时与电影演员会面,有一位同志热情地向他建议:“总理,给我们写一本书吧!”可周总理却说:“如果我写书,那就是我一生的错误。”

被人们称颂“力学之父”的牛顿,他说自己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像小孩子一样幼稚。”

要学会让。在生活中却常常看到有些人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点微不足道的事而恶语相向大打出手,甚至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让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品德和素质。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例。如坐公交车让座,给行动不便的人让路等。

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其实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一点小事就吵架。谦让一点,礼让一点,社会就会和谐,人们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让”的含义日记 篇14

让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让由如一杯清爽的饮料,扑灭我们心中的怒火,犹如一束光芒照亮了你我他,使社会变得和谐。

记得有一次冬天,我们一家外出吃火锅,餐厅里乌泱泱的一片都是人,我们把餐厅找了个遍,都没有找到空餐桌,正当我们垂头丧气的时候,眼尖的我发现了远处餐桌坐的人起身去结帐,我激动的用手指了指那,高兴地大喊:“妈妈、妈妈那里有空座位了!”爸妈听了,立马带着我急忙跑过去,生怕位子被别人抢走了,可我们到,立马又有一家子跑过来,场面十分尴尬。我小声地问爸爸,爸爸摸摸头发,犹豫了会儿说“让给他们……”

对方打断了爸爸的话语道:“让给你们吧,我们再等等”。我的心里有一种心动的感觉,想对那家人说声谢谢都没有来得及。哎!

这时我们一家三口彼此相望一下,就坐下来,妈妈感觉都怪不好意思。爸爸却冒出一句名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时饭食开吃了,我们边吃边说,妈妈还逗我说:“不过今天你的发挥不错,要不是你,我们不知道还等多长时间。”

我说:“那是,我可是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不过也得感谢他们谦让!”爸妈听了都笑逐颜开。我想不知道他们,还等多长时间才能有空位置。

人让人让出一份友爱,让出一份美餐,哈哈……互相礼让,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件事我会将它铭记在心!

“让”的含义日记 篇15

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是因为孔融的良好品质。

放学回到家,爸爸妈妈都没回来,我在果盘里发现两个红彤彤的大苹果,马上一手一个的拿了起来,刚要使劲咬上一口,手突然停下了:“不能吃。”眼前不禁浮现最近家里出现的一幕:爸爸的背明显驼了,妈妈嗔怪的说:“看,直起点儿背来,又没老。”爸爸“嘿”的笑了一下:本来就驼了,女儿都这么大了,能不老吗?

爸爸是做会计工作的,天天不是在电脑上制表作图,就是在键盘上敲敲打打。常说眼睛累。妈妈心疼地说:“歇歇吧,别太累了”于是爸爸一边练他的挤眼放松一下,一边打哈哈:“我要让女儿和你过的舒舒服服的。″

妈妈是个中学老师。每天在学校里忙她的学生,下班回家忙家务,晚上还要上网忙备课,常常熬夜。爸爸一催再催:“快睡吧,不早啦!

妈妈头也不抬:“再忙会儿,你们先睡吧。”

我读过一片文章,上面说一天一个苹果,能保证身体健康。这两个水灵灵的苹果得留给爸爸妈妈吃。我舔了舔苹果,恋恋不舍的把它们放回果盘里。

爸爸一回来就钻进厨房:“女儿饿了吧?爸给你做饭吃。”

我拿起一个苹果,送到爸爸的嘴边:“苹果对眼睛好,你和妈妈吃吧。”

这时妈妈也回来了,我把苹果递给妈妈说:“妈,吃个苹果吧。”话音刚落,奶奶提着一包东西过来了。进门就说:“知道你们没干粮了,我蒸了些包子,趁还热乎着先吃吧。”

妈妈从我手中拿过苹果给奶奶。奶奶说:“好大的苹果,给孙女吃吧。她正长个儿头,不能缺少营养。”

当两个苹果又落到我的手里时,邻居家的妹妹来了说:“爸爸妈妈没回来,我好饿。”

爸爸端来熬好的粥,奶奶拿出热包子,妹妹大口地吃完了,妈妈从我手中拿过两个苹果,给了妹妹。

我看着爸爸妈妈,又看着奶奶,一股暖流在我们的目光中传递着,我感受到了:文明礼让,让爱流动起来!

“让”的含义日记 篇16

让,杂乱无章的脑海里浮出这样的一个字,仿佛很熟悉,似乎,又很陌生。

题记

五岁那年,小小的我吃着糖葫芦,快活地漫步在田野上,嘴角荡漾着一抹甜甜的笑。“唰!”一个人跑过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走了糖葫芦。我什么也没看清楚,只是恍恍惚惚地发现眼前有一道红光闪过或许,是那个人吧。呆呆的我不知所措地坐在田埂上,想哭,哭不出来,想叫喊,喊不出来,我的喉咙仿佛被一只透明的手掐住了,空气中犹如有一张无形的网,很压抑,很沉闷。我所能做的只是呆滞地坐着。

忽然,一个稚嫩的声音传了过来:“还给你吧,我不是故意想拿走的,嗯……对不起。”最后一句,她说得很轻,好像是风中的一片枯叶,抖抖的,颤颤巍巍,而我却凭借着敏锐的听力捕捉到了这声细若蚊蝇的“对不起”。

眼前,站着一个乡村姑娘。她和我年龄相仿,穿着一件朴素的薄衣裳,眉目清秀,蛮可爱的。“唔,没事。”我有点生气地接过糖葫芦。

突然……

“啪!”糖葫芦掉了,碰巧砸在一块石头上,硬硬的糖,碎了,像是我的心,碎了。为什么,我本想原谅她,她却得寸进尺,故意松手,自己吃不到,也不想别人吃到吗?这真的挑战了我忍耐的极限!

另一边,女孩胆怯地看着我。在我的眼里却是嘲弄和讽刺!她,一定是故意的,一定是!

正想上前去,“教训”一下她,耳边却想起了妈妈的声音:“不要总把人往坏处想,再坏的人,也有苦衷。不论在何时何地,你都要‘让’。”让?我好像明白了,又好像没明白,或许,她真的不是故意的呢。她可能是不小心吧。

于是,我走过去,对女孩说:“没关系,我相信你不是故意的。”女孩什么也没说,她只是清清浅浅地笑了一下,那笑容,是那么清冽纯真,这是对我“让”的敬佩,还是赢得了我原谅的喜悦?

不论如何,让,使生活更美好,在那个午后,我领悟了让的含义,明白了让的真谛。

这,就是让。在那个暖洋洋的午后,我,读懂了“让”。

“让”的含义日记 篇17

让在生活中有很多种,比方说有一次我有一次主动向一位老奶奶让座。是因为有一位好的爸爸在后面一直帮助着我。

有一天,我刚和约好的朋友玩好回家时,就闻到了一股芬芳扑鼻的香味,我顺着香味走过去,才发现是我家传来的。我迫不及待的跑到家里,看到老爸正在做饭,还是我最喜欢的卤面!爸爸看到我来之后就连忙说:“来来来,马上就要吃饭了。”

终于,我期待已久的卤面好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拿到了表面有三个卤蛋的面,爸爸那碗表面上没有卤蛋。就只样我就像一个常胜将军一样吃起了卤蛋,可爸爸格外异常,等我吃完之后才开始吃。爸爸翻开之后居然发现了四个卤蛋!

过了两天,爸爸似乎要和我说些什么,又做了两碗面,和上次情形一样,一个没有卤蛋和一个有卤蛋的。我吸取上次教训,我选了一个没有卤蛋,我等着爸爸吃完之后,我才开始吃,我翻了一遍又一遍,什么?居然没有卤蛋?唉!又被爸爸骗了!

第三天爸爸又做了两碗卤面,一个有卤蛋一个没有卤蛋的,这是,我想:“咦?爸爸怎么又做了两碗面?又让我选吗?我该怎么选呢?”于是,我的大脑飞一般的思索着,终于,我选择了没有卤蛋的那一碗。我正吃的时候,我无意发现了三个卤蛋,真是又惊又喜啊!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是爸爸为了让我理解“让”字啊!

“让”的含义日记 篇18

荷兰不知名古镇德拉赫腾镇没有红绿灯,人们用眼神和手势来交流达成默契,素不相识的驾驶者会在路口相让,“汽车让自行车,自行车让行人”成为人们默认的规则,他们的礼让创造了交通奇迹。

荷兰古镇德拉赫腾的“无红绿灯”现象,使我不禁想到我国许多地方的“无视红绿灯”现象。

在我国大小城市,红绿灯、电子警察遍布交叉路口和要道,可谓设施完备,然而时常可见高速奔驰的汽车乱闯红灯。如果两车在小巷“狭路相逢”,“虎视眈眈”的现象并不鲜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有时甚至恶语相向,拳脚相加。最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我国,“人让自行车,自行车让汽车”倒成为人们“默认的规则”。

不懂礼让的行为贻害无穷,使我们愧称“文明古国”的称号。

“请自觉排队”,“请不要大声喧哗”……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中国游客走向世界各地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和粗鲁的代名词。

“不懂礼让”现象的出现,根源何在?

一个有文明素养的人才懂得礼让,礼让的本质是对人的体贴和尊重。不懂礼让,其实质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为对方着想,不懂得体贴对方、尊重对方。很多人满脑子都是“孔方兄”,早已将古人“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的“遗训”抛在脑后。十字路口,加大油门高速奔驰,为得是赢得时间去追求自己的金钱、名誉和地位;在追求功利的路上,“狭路相逢”,必定是一场好斗……

由此可见,缺乏文明素养,不懂得体贴人和尊重人,过于追求功名是造成“不懂礼让”的根源。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只有使国人认识到文明礼让的重要性,大力培养国民的文明素养,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的礼义之邦才能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

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战国时蔺相如对廉颇一让再让,终于让出了“将相和”,成为千古美谈。古人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可见礼让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礼让是人与人交往的缓冲带,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冲突;礼让又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它可以减轻摩擦,化解紧张的关系。

学会礼让,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于己、于人、于社会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一个宽松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一个祥和的文明环境需要每个人都学会礼让。只要人人都学会礼让,祖国处处都能变成美好的德拉赫腾古镇。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