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日记700字

请欣赏端午节习俗日记700字(精选15篇),由多美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习俗日记700字 篇1

端午节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古老习俗。在这一天,每家每户在家乡挂艾蒿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洒雄黄酒,戴香包。端午节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是为了纪念做粽子的乐趣,吃粽子的甜味,还有赛龙舟的兴奋。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做了粽子。首先准备粽子馅。有各种各样的馅料,包括豆沙馅料、枣子馅料和肉馅。准备香蕉叶,清洗叶子,然后把它们切成对称的叶子。妈妈把糯米洗干净,卷起香蕉叶,放进糯米里,用手轻轻按压,取出馅料压入糯米里,然后包成钻石,用丝线绑好,小粽子就在她手里诞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就可以吃了。撕开树叶。此时的粽子不仅有饭团的味道,还夹杂着香蕉叶的淡淡香味。口感清凉,略带甜味。

端午节的早晨,我妈妈要买些新鲜的青蒿叶挂在门楣上。如今,每户人家门前都要插上艾草,以驱除邪灵。事实上,悬挂的艾草也能驱赶昆虫和蚂蚁。晚饭后,妈妈会烧艾草给我们洗澡。我听说它有祛寒、除湿、消炎的.功效。这时,屋子里弥漫着淡淡的药香,沁人心脾。

在端午节,一定会有龙舟比赛,但是爸爸说我们很久没有在这里划船了。因此,他向我们讲述了往年的龙舟竞赛在端午节的中午,孩子们穿上新衣服,穿着;香包以及;鸡蛋袋高兴地跟着大人看龙舟比赛。他们会聚集到码头或河边,鼓掌、叫喊、尖叫、吹口哨、敲锣打鼓,让你听不到你在说什么。横幅、波浪、赤裸的黑色手臂和破浪的龙舟让你眼花缭乱。红旗高举着,从深深的柳树中飘出。鼓声敲响了春雷,驱散了浓烟,回到了远方。这种喜悦震撼了大地,吓退了成千上万人的战斗精神。没有亲眼看到的人无法体会到这种激动和兴奋Rdquo

在这一天,人们可以放肆地大笑,孩子们可以放肆地玩耍。他们不必像过年一样担心明年,也不必研究明天的计划。这是一个民间节日,一个没有约束的日子。

端午节习俗日记700字 篇2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时候我最爱唱这首儿歌,因为每次唱这首歌的时候就又有的吃,又有的玩啦!

端午的前一天,家家都忙着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这一天,奶奶是大忙人,我是小忙人。因为奶奶包粽子的手艺最好,而我是奶奶的心头肉,自然要在一边帮忙喽。每次奶奶包粽子的时候总是左手拿着粽叶,先把粽叶卷成一个空心的锥体,然后用右手抓米,放进空心的锥体里,直到装满为止。接着奶奶用粽叶紧紧裹住锥体。最后再用一根蓑草把粽叶紧紧扎住。我呢,就在一旁“指挥”——这个粽子包果脯的,那个粽子包咸肉的……奶奶呢,就笑眯眯地照我说的做。等奶奶包好了粽子,我就三个、五个、十个地把那些小巧玲珑的粽子连成串……可惜每次不等奶奶把粽子包完,我就趴在凳子上睡着了。第二天早上,爷爷总会早早叫我起床,让我和他一起从田埂上砍来艾叶插在门窗上,说是可以驱蚊,还能辟邪。

早餐当然是粽子。吃粽子的时候,我喜欢用筷子插在粽子上,然后蘸上白糖。哇,香喷喷的粽子可好吃啦,我一口气能吃掉好几个呢!除了粽子,桌上还会有咸鸭蛋、鲜鸡蛋和妈妈从超市里买来的绿豆糕,足够我们一家吃个痛快!

吃完早餐,奶奶总是会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缠在我的手腕上,还要我佩戴上她亲手缝制的五颜六色的香囊,才许出门。

午餐也很丰盛。除了荤菜,还少不了这几样菜:糖拌西红柿、炒苋菜、凉拌胡萝卜、烧海虾和红红的西瓜。妈妈说这是“五红”。

我喜欢端午还因为爷爷的肚子里有说不完的'关于端午的有趣故事。从战国时吴国大将伍子胥被掘墓鞭尸到越王勾践演习水师;从东汉时期的烈女曹娥到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爷爷真不愧是当教师的,他说他的故事能一直让我听到读大学呢!

我爱端午节,它既让我快乐又让我感到神奇。

端午节习俗日记700字 篇3

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其实插艾叶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也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到二十了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大家都知道我们在每一次过端午节的时候都想吃粽子的,那我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呢?因为啊,古代的时候人们参加考试时考生们都会在早上吃一个枣粽。因为,“枣粽谐音“早中”。吃粽子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传说在公元前的340年,楚国大夫屈原,当时面临亡国之痛于5月5日。伤心的怀抱大石投向了汨罗江,村民们为了不使鱼虾伤害到他的躯体别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再后来为了表示对屈原的怀念,每到5月5日,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屈原,这也是“筒棕”的由来。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一个特别的习俗。其实这个赛龙舟和屈原也有关系。相传以前的.人们不舍得屈原投江死去,有许多人去划船拯救屈原,他们争先恐后。追去洞庭湖却不见了踪影。所以在每年的5月5日都来划龙舟纪念。人们孩子也龙舟来驱散江中的小鱼,一面那些小鱼吃掉屈原的尸体。在龙舟竞渡前,还要请龙祭神。如同广东龙舟在端午节的前几时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才可以按上龙头龙尾准备比赛。更有一些地区,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与龙头之上。

其实啊!端午节这个节日本身就是来纪念诗人屈原的。在以前屈原非常受村民的喜爱和爱戴,其实这也是我喜欢端午节的原因,因为爱国的屈原值得每一个人尊重。

端午节习俗日记700字 篇4

居住在云贵高原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的水族有一个长达49天的节日,那就是端节。

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语称“借端”、“过端”。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的规定,端节在水族的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报告团种的年终岁首阶段。因此,端节是辞旧迎新、庆贺年收、祭祀祖先和预祝来年幸福的盛大节日,同时也是一个团聚的美好节日。节气正对应农历的八月至十月。

水族的端节还有一段传说:在很古的时候,水族人民背着铜鼓等用品去逃荒,可是在广东和广西安定都不合心,而正在大伙儿发愁时,天上飞来一群诺仙术(一种鸟名,估计是凤凰),像一“群”救命草,解救了逃难的人们。大家一致认为诺仙术是来带路的,就跟着走,在一个岔河口,诺仙术消失了,这给人们出了个难题,可又给予了提示,大家看见一条巨龙,大家像有一双猫的`眼睛,立刻选择了方向——朝左边的河谷往上搬。之后来到三洞一带,对这一带的环境十分满意,就在这里安家了,并和大家约定:三年后的水历年底来团聚。

三年后,大家来团聚,突然来了一群人马,他们想让水族人民离开,而水族人民为了保住土地,和他们打了起来,两方各有死伤,之后那群人马离开了,于是人们把死去的战士安葬,并祭祀,希望往日又幸福的日子,水族人民真像一个团子,永远不分离,哪怕是已经离去的战士,也会祭祀,让那些战士也体会到人民的热情。这正是端节的传说。

在端节这段日子里,主要活动是祭祀和赛马。节日期间,铜鼓声此起彼伏,悠扬的歌声和芦笙调从早到晚回荡在翠竹掩映的竹楼里,水乡山寨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节日里的水族同胞载歌载舞,相聚狂欢。向客人展示了庄严肃立的祭祖活动、古老神秘的水书、巧夺天工的马尾绣,以及舞火龙、耍水龙、抢鸭子、赛马等民间表演。

这个团聚的节日,多么快乐的节日,是多么美好,如果我在水族,应该也会如此快乐吧!

端午节习俗日记700字 篇5

“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洒白糖……”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包粽子,当你经过别人家门口时,总会看见一些大人用糯米、粽叶、苇草做出一个个结实的粽子,有圆的,有枕形的,好可爱啊!再把它们放进一口大锅里蒸,整间屋子都弥漫一种清香味,让人不禁口水直流。一些贪吃的小孩还时不时到厨房里转一转,一个劲问粽子熟了没有。到了端午节这一天,把粽子扎成一份,一份的,每一份五个。有一个最大,另外四个比较小,好像是一只母鸡在呵护着小鸡,象征着孩子们在长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咬一口,嫩滑爽口,味道有甜的,有咸的。

洒雄黄

吃完粽子,到外面活动活动,咦?他们在看什么,一位长辈在洒一种黄黄的东西,还在小孩子的额头上写着什么字,一问才知道,这种东西叫雄黄酒,专门用来驱虫的。因为正值夏天虫子繁殖季节,难免一些虫子、毒蛇会钻进家里,但洒这种酒,它们闻到酒的气味就不敢来了,这是有科学道理的。把这种酒在孩子们额头上写一个“王”字,也含有避邪的意思,当然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

龙舟竟渡

“咚咚咚,”从沿河边传来一阵阵锣鼓声,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信江河里正在举行每年一度的龙舟赛,每艘船上坐着二、三十个人。他们穿着颜色一致的队服,红的、黄的、白的都有,还有的干脆光着膀子。大家动作一致,船桨上下挥动,激起阵阵浪花,船尾鼓手拼命击鼓,两岸观众呐喊助阵,那场面特别热闹。

据史料记载,我们家乡龙舟赛前船员们先做龙头的。龙头做好以后由船员们抬着挨家挨户暮集一些钱,人们会把大门敞开,用清水浇洒龙头,乞求今年能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端午节午饭后正式开赛,在船头放一只鸭子,哪只船先抓住鸭子就算获胜。

家乡的端午风俗很多,也很独特,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的话,就来我家乡找我吧!

端午节习俗日记700字 篇6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转眼间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只为迎接这位如约而至的使者——端午节。

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老百姓为了不让洞庭湖里的小鱼小虾破坏屈原的躯体,包了许多的粽子,撒入湖中。

后来每年的五月初五都会包粽子,赛龙舟,这已经成了世人眼中的`习俗,而我最期待的就是包粽子和吃粽子了。

每到端午节,婆婆都会准备好粽叶、糯米、蜜枣、五香肉和各种各样美味的食材,等我们回来,一起到太阳底下包粽子。你想啊,一边包粽子,一边说说笑笑,还有暖洋洋的太阳温暖心窝,这是多么美好和谐的事啊!本来我是旁观者,看着看着,我也忍不住包了起来,拿起粽叶往里折,形成一个回凹,铺上薄薄的一层糯米。我最喜欢往上夹很多的五花肉,一旁的大姨就会笑盈盈地说:“这可真所谓是真正的肉粽啊!”“那可不是,等会蒸不熟,可别闹腾。”妈妈也在一旁附议道。我才不管呢,还是一个劲的往里头塞,待要合上却发现底下撑破了。我赶紧向妈妈求救,谁知妈妈一边帮我,一边又数落起了我。我才管不了那么多了,为了方便确认,我特意打了个蝴蝶结。外婆拿起包好的粽子去煮。

过了许久,外婆拿出了一大篓的糯米粽,我不停地在里面翻找,生怕自己的肉粽子被抢跑了。终于找到了,我赶紧剥开热乎的肉粽吃了起来,不多的糯米,吃起来特别软弱,鲜香的五花肉被蒸过后,色泽更加艳丽,一口咬下去满嘴油,特别满足。吃着自己包的糯米粽子,心里美滋滋的,有一种由心底而生的成就感。

这就是我喜欢的端午节,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像一个故事情节,美妙动人。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内容绚丽多彩,这就是我喜欢的端午节。

端午节习俗日记700字 篇7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呢?像悬钟馗像、卦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等等都是端午节的习俗,下面小八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按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节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卦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带,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鬼祛贵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的做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节。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习俗日记700字 篇8

今年,我在昂立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

下午一点半,我们每个人换上黄色校服,在教室里兴奋地等待着。

出发了,我们的“黄色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富兰城堡。推开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阵阵清香。原来,工作人员细心地在楼梯旁插上了艾草、菖蒲,让我们感到了浓浓的端午气氛。

走上二楼,老师示意我们各自找一个位置坐好。通过屏幕,我们看到了“浓浓端午情,悠悠艾草香”的优美文字,配上婉转悠扬的民族乐曲,整个大厅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随后,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屈原的故事和端午系列文化,让我们受益匪浅。

“佩香囊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老师讲到这里时,杨老师拿着一大堆香包来了,并且给每人都发了一个。我拿了一个绿色的,因为绿色是自然之母,它帮助你在学习、生活中更加的谨慎细致,朝着你心里的目标不断地前进。做香囊的比赛活动开始了,只见孩子们、家长们全都以“猎豹”的速度冲到了一个大理石桌子旁,桌子上放着三盒药材,分别是艾叶、菖蒲、薄荷。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从三个篮子里都抓了一大把,塞进了我的香包里,然后以“光”的速度挤出了人海,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我闻了一下,哇!太香了,真的是一个精致玲珑,清香四溢的.香囊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诵读经典,是屈原的著名作品《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豪情万丈的诗句,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不可抹去。

最后,还有我们最喜欢的环节——《快乐寻宝》。老师拿着一张牛扒优惠券说:“三、四、五号包厢里藏了许多这样的宝藏,特别是还有免单券,大家开始寻宝吧!”话音刚落,人群瞬间变成几条激流,冲进了三个包厢。而我,走到老师跟前,说:“老师,把宝给我看看!”没等老师开口,我便把她手里的券抢了过来,老师笑了笑说:“刚才在问答环节你好聪明!奖励你!”

啊!今年的端午节真是太好玩了!

端午节习俗日记700字 篇9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汕头市,那儿是一个繁华美丽的城市。有古朴自然的古钟园,有整洁美观的住宅区,有热闹非凡的自由市场,有……但是,值得一谈的还是我老家的文化习俗。

每到重要的日子,我们的习俗还真不少。端午节我们有称五月节,最主要的是赛龙舟。这既是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项体育活动。

还记得在老家最后一次过端午节的情景,那天很早,我很弟弟就到岸边等待看龙舟,出乎意料的是,岸边不是稀稀落落的几十个人,而是那些和我们一样,怀着期待的心情在等待。

迷雾紧缩得大江上,隐约传来嘿咻嘿咻的`号子。一排排人划着浆,随着节奏,整齐而有力。身形狭长的小船,巧妙的集中了人力,昂首破浪,逆流而上。

这时才发现,岸边已是人山人海了。欢呼声,喝彩声,震撼运动员的心。显得更有气势了。

近了,近了……我看到龙舟上的人了,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响亮的口号声,伴随着龙舟在激流中穿梭,来去自如。不禁让我陷入思考,这一刻,我才明白,团结就是力量,集体才是我们发展才能的地方。一滴水,不融入大海,总有干涸的时候。就像我们一样,不也需要集体的力量吗?

赛龙舟正进行激烈的比赛中,我的心情随之激动起来,我想看到,团结后的成功;我想告诉自己,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渴望自己,也拥有一个团结的集体,一起向成功的顶峰出发。

那一次,最后一次看赛龙舟了,我不再是以前那个懵懂的女孩,只在一比赛的结果;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赛龙舟已是一个象征了。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流传千古的歌谣,作为文化,他已遗失了很多,但它的含义却被人们流传下来了。也许,当我无意间唱着这首歌谣,心中找已渴望,自己能亲身去体验赛龙舟,也只有龙舟矫健的身影,才能充分显示出我心中的那一份渴望。

端午节习俗日记700字 篇10

粽子又称“角黍”“角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可是我的家乡——江苏特色文化小吃,在端午节时尤为盛行。

在江苏地区,粽子可是名副其实的特色文化小吃,吃粽子也是端午节时必有的风俗,也是祖祖代代传下来的风俗。除了刚出生只会吱吱吖吖的小婴儿,其余男女老少提到粽子都不陌生,谁不是“口水直流三千尺”,谁不是嘴里立刻就生出一种糯糯甜甜的感觉呢?

老家的粽子用糯米制成,形状大小各异,有三角形、圆锥形、斧头形等,中间加入馅料。我们家乡习惯于做斧头型的,因为斧头型的寓意“代代富”,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江苏本地人,对于这个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从小在江苏长大的我也是从小听到大,也体验到大的,并不陌生。儿时的'端午节,最美好的记忆就是一家人一起包粽子,吃粽子,团团圆圆,好不热闹。奶奶会教全家人包粽子,先买来粽叶、糯米和馅料,然后把糯米洗干净,仿佛笑开了一朵花,边洗还边唱“淘米的姑娘淘大米”,把一切忧愁都抛到脑后。随后,奶奶把一切材料摆到桌子上,我家的桌子变成了包粽子的战场。奶奶拿起三片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形,紧接着,奶奶舀进几勺糯米,再把准备好的馅料放在糯米上,最后用粽叶把粽子给包裹起来,好似一个穿绿衣的小娃娃。不过包粽子这工程还没完,奶奶紧接着抽出一根绳子,飞快地绕了几圈,一只漂亮的粽子就完成了。

看奶奶这么轻松就完成了,我也忍不住跃跃欲试。我拿起三片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形,不久就完成了,我暗暗窃喜。可当我放入糯米时,粽叶就散开了。接下来的事情让我手忙脚乱。但经过我的百般努力下,虽然手与衣服上都弄得湿漉漉的,但一个“四不像”的粽子总算也完成了。

我们一边包粽子,一边讲粽子的由来,好不热闹!欢声笑语回荡在充满了粽叶味的屋子里。吃着自己包的粽子,香在嘴里,甜在心里……

如今,我虽然随父母离开故乡,举家搬迁异地求学,但家乡的民风民俗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里。

端午节习俗日记700字 篇11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元旦节……,可让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

香甜的粽子,带我们走进端午的历史。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传说屈原抱着楚国的石头投汩罗江死后,百姓们十分伤心,人们为了不让江中鱼虾来啃咬屈原的尸体,便把米、鸡蛋等物投入江中,从而演变为如今的粽子。有个药师把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迷晕了龙,不让它吃屈原,果真有一条死去的蛟龙浮在了水面,胡须上还有一片屈原的衣服,人们把这条龙筋须拔了,缠在孩子的手上,可以避邪,后来就演变成小孩手上的五色线,门口插的艾叶。在端午节,小孩子们最喜欢吃的是什么?哈哈,那就是粽子,我,也不例外。

粽子外形多变,有三角形、桶形、圆椎形、宝塔形、圆棒形……,真是千奇百怪,更怪的是粽子的味道,有枣粽、豆沙粽、蛋黄粽、还有肉粽,可真是无奇不有啊。

今天是我第一次包粽子,只见奶妈把粽叶、红枣、米等都拿了出来,我好奇的指着米,问奶奶:“这米怎么和平常的不一样呀?”“这是糯米不是平常的大米”,奶奶笑着说。开始包了,奶奶拿上粽叶,娴熟的一弯,粽叶就乖乖的.成了漏斗状,放入了一颗大红枣,又放上了一层米,又放了一个枣,然后一折一个粽子就成形了,奶奶又飞快的缠了两圈,一个大而香的粽子成了!我一看,呀!这么简单,我一会就能做好几个哪,我心想,可是把粽叶成漏斗状就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我刚把枣和米放进去,粽叶又开了,枣和米全掉了,我心一泄,不包了,奶奶告诉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细心,我又试了一次,这一次我把有缝的地方包紧,米不多也不少,包成了一个不像粽子却又是粽子的玩意儿。

经过了三四个钟头的蒸煮,终于熟了,我也顾不上烫,抓起粽子拔开就美滋滋的吃了起来。因为它不仅美味,而且还有我的付出,所以粽子格外香甜。

端午节习俗日记700字 篇12

又要到端午节了,四处飘着粽子的清香,让我垂涎欲滴。于是,我向妈妈嚷着,今天包粽子。

妈妈去菜市场买回了包粽子的叶片。在她的吩咐下,我开始了我的工作。首先我把叶片放入水中洗干净,放在一旁。再把用来包粽子的糯米放入水中洗干净,加一点点盐和酱油搅拌均匀。看着准备包在粽子里的鲜肉和蛋黄,我急不可待的挽起了袖子准备开始。

妈妈先拿了两张大小不一的叶片重叠在一起,折成一个“漏斗”型,再舀一勺米放进“漏斗”中,把它对着左手的掌心抖了两下,再塞进去一块鲜肉和蛋黄,然后再用米填满。接着左折折右折折,三两下便把它包得严严实实,最后用绳子把它绑起来,一个结结实实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妈妈包着很容易似的,就想试一试,拿了两片叶片,照妈妈刚才的方法包了起来。可是,这时我的“漏斗”却出现了三个洞,米一直往下掉,妈妈说:“很多事看着容易,办起来可难了,这是有技巧的。”说完就手把手教我,她做一步我就跟着做一步,可我不是折个货真价实的.“漏斗”,就是把它包得松松垮垮,一上线就全散架了。好不容易整出个有点样子的,我早已累得哇哇叫了,看来真是个技术活呀。我摇摇头便不再继续了,就等着妈妈包现成的我吃好了。没有我在一旁干扰,妈妈的速度更快了,她一口气包了五串粽子。妈妈说:“要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煮一个小时,这样才能让粽子吃起来更有嚼头些。”

一串串带着水气儿的香喷喷的粽子终于出锅了,那香味飘满了屋子,让人都不由自主流下了口水。我迫不急待地剥开绿色的粽叶,哇,粽子色泽诱人,连忙呼口气,吃了起来,那味道清香可口,咸咸的香香的,真好吃!妈妈看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在一旁不停地说:“吃慢点,吃慢点……”一个粽子刚下肚,我就冲着妈妈说:“妈妈你真棒!包的粽子味道好极了!”妈妈用手理了理额头边上的几根零散的头发,欣慰地笑了。

端午节习俗日记700字 篇13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啦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啦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与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与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与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中国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端午节习俗日记700字 篇14

一大早起床爸爸妈妈早就干活去了,整个家里空旷旷的就像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于是我开始刷牙洗脸,等我把这些吃饭之前都必须要做的都做完之后,我就开始吃饭等我吃完饭之后感觉很无聊,我随手打开电视一看正在重播(徐州夜新闻)大卓正在说今天的端午节怎么样怎么样的,我恍然大悟才知道今天原来是端午节。我脑子飞快的正在转速想端午节应该煮鸡蛋和包粽子,然后,我就到厨房里面搜索去了,我打开锅里一看只有鸡蛋没有粽子,我想妈妈为了我们的家过得好,也去外面干活了,妈妈肯定干活忙没有来得及包粽子,于是我拿起一个鸡蛋吧皮剥掉后我就吃了一口,由于刚才吃过饭了我怎么都咽不下去,我就放在橱柜里面,就去写作业了。

中午爸爸妈妈回家来了,妈妈洗洗手就开始做饭,漫长而又无聊的.上午总算是过去了,我又打开电视、手里拿着遥控器,躺在床上,风扇也在那快速的转着,啊!真是舒服极了,不一会,妈妈就把饭菜做好端到桌子上。这是爸爸喊我吃饭,我闻着香喷喷的菜,一看原来只有一个菜,这和我想象的端午节不一样,唉!爸爸拿着清早的鸡蛋让我剥,凉了的鸡蛋就是难剥,我费了好大一会才把几个鸡蛋剥好,我们一家就开始吃饭了。下午爸爸妈妈午睡之后又都干活去了,家里就剩下我一个人,我想看会电视吧反正无聊,我无论怎么样开电视都开不开,唉!原来是停电了,之后再写作业,可是闷热的天气打扰了我的思绪,望着那静止的风扇心里非常的难受。

作业也无法写下去了,就出去走走,可是外面也非常热,但是还比屋里要好的多,我就在外面玩了好大一会就回家了。回家躺在床上不知道该干什么,正好外面传来禅的叫声非常烦人,可它又像催眠曲一样让我两个眼皮打架,想睡觉又睡不着、似睡似醒让时间流逝,最终还是没有睡着。起了床又不知道干什么去了。什么时候能来电呀!我一点不喜欢这个端午节,今天和以往的端午节不一样,简直可以说是没有一点节日的气氛

端午节习俗日记700字 篇15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节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阳节、赛诗节、重五节等等。

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习俗延续到今天。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棵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