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小学日记

请欣赏三代人的小学日记(精选10篇),由多美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代人的小学日记 篇1

爷爷、爸爸和我的童年都生活在丽江,可是由于时代的不同,童年的经历和感受也深深地刻下了时代的烙印。

爷爷是和新中国一起出生的,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爷爷也70岁了。由于他的童年正处于建国初期,更何况丽江只是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在他十三岁那年,就离开家乡去红河修公路了,每当回忆起修公路的艰辛,爷爷眼里总是闪着泪花,这也是他最深的童年印记。

爸爸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吃饱穿暖已经不成问题,但在丽江,经济还是相对落后的。爸爸去小学的路上,要走过一段长长的泥泞的小路,每当下雨天,那里到处都是泥水,他为了不让鞋子弄湿,每次都是光着脚走的。放学后,他要帮家里做家务,晚上又经常停电,就只能在煤油灯下写作业。

而我出生在21世纪,祖国繁荣富强了,人们生活富裕了,喜欢旅游了,丽江成了旅游圣地,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每天穿着漂亮的衣服,吃着可口的饭菜,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周末不仅可以去学跳舞、弹钢琴,还可以去看电影,开车去野餐,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别提多幸福了!

三代人的童年生活,由于年代不同,有着不同的经历。特别是我,生活在祖国繁荣富强的时代,我感到很幸福,也相信我们的祖国明天会更好!

三代人的小学日记 篇2

我们家三代人,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出生在上世纪40、50年代;我的爸爸妈妈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我,出生在新世纪。我们家三代人,正好见证了新中国从建立到现在的巨大变化。

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会经常说起小时候的穷困:没有新衣服,没有玩具,没有肉;粮食是定量的,兄弟姐妹一大堆,常常吃不饱。那个时候,自行车是他们的大件,谁家要有一台自行车,那会被人们特别的羡慕。

到了我爸爸妈妈的那个年代,虽然生活还不是那么富裕,但生活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比如我爸爸我妈妈他们家,基本都在1984年左右买了黑白电视机,看上了春晚,看上了《射雕英雄传》,看上了《上海滩》。到后来,他们的家里又换了彩色电视机,添了录音机、洗衣机,安上了电话。到了爸爸妈妈读大学的那个年代,出现了手机。爸爸说那时的手机还是像砖头一样的,叫“大哥大”。那时候的手机很贵,爸爸上班几年后买了一部摩托罗拉手机,花了2000多块钱,而那时他的工资还不到400块呢!再后来,有了互联网,手机越出越小,越出越智能,家里又添了电脑。我出生了,我长大了,世界在不断的发展,中国在不断的发展,我经常会在新闻里听到我们国家取得的成就。爸爸妈妈的工资一直在涨,爸爸说。他们的工资已经是他刚上班时工资的10倍还多了呢。我不仅没挨过饿,还能上兴趣班,每年还能出门“旅游”。对了,就在上个假期,我还是坐的高铁去的哈尔滨呢。

我们家三代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出生在上世纪四十五十年代,他们与新中国是同龄人;爸爸妈妈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与改革开放同龄;我呢,出生在2008年,正好是改革开放30周年。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很庆幸我能从我的长辈那里听到这些,感知到这一切;我也很庆幸,在下一个十年下一个二十年,能和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一样,去见证和亲历一个伟大的时代,同时还能为它奉献上自己的力量!

三代人的小学日记 篇3

有一位平凡的老人坐落在我们这边的加油站附近,他是一位出色的老师也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他虽出色但并不出名。他是21代得园丁哺育了成千上万的即将盛开的花儿,但也有几朵不认真听讲,最终还没盛开就凋谢的话。

他有3个儿子2个女儿,有一个女儿还没满3岁就不幸去世了。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最让他感到自豪,因为两个都是教师而且是高级教师,在他们两个小的时候那个老人就把自己的书法传授给了他的两个儿子,大儿子以他做榜样天天练,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二儿子也不错。大儿子则把书法传给了他的女儿,他的女儿更是不得了,写字柔中带刚,矫若惊龙,出神入化,虽不及王羲之的天资自然、丰神盖代、精研体质、广采众长,却独具一番风采。但人们看到她写的字后,便无不赞叹、惊讶,不由得肃然起敬。曾多次在地方赛中获得一等奖或特等将。她也是一位教师但比他爷爷、爸爸更出色。他们一家不贪图名利、荣华富贵。只求平平淡淡过一生也就罢了。

而他们非别是我的外公大舅舅姐姐。我很佩服他们。但也从心里产生了一种愿望,那就是超过他们不仅是字更是品质。

三代人的小学日记 篇4

冬夜里,一家三口围在一个小火锅旁,那个最小的是孙子,那个胖胖的中年人是儿子,那位年长的则是爷爷。祖孙三人围在锅边,想吃火锅暖和暖和。

青色的.火苗一伸一缩地舔着乌黑的锅底,锅中腾起一团团白烟,汤汁在不停的翻滚,像鱼眼般的水泡,争先恐后的浮出水面。

老人第一个站起来,用一只手托起碗,另一只手拿一双长长的筷子,在小黑锅里捣弄两下,夹起两块白嫩嫩的豆腐,放在碗中,然后屈膝半蹲,用颤抖的手将豆腐一块夹在儿子碗里,一块放在孙子的碟子里,他干完这些,似乎如释重负,面向子孙俩坐着,也不吃,只是默默地看着,微微地笑着,他那张脸一笑起来,眼角和额头的皱纹就会像梯田一样堆起来,嘴咧着,露出两排“玉米牙”。老人大概觉得看着子孙们欢快地吃着,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尽管谁也没对他说声谢谢,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但他只是看着,苍老的目光似乎习惯了这,并无所求。

儿子站了起来,用筷子也在锅中搅了一通,夹出了许多粉条。老人见儿子在锅中夹东西,以为是给自己添的,欣喜不已,用手将碗端起来,准备接儿子的粉条。他抬头望见儿子的脸,心里有点高兴,可是儿子一扭身,将粉条放进了孙子的碟子里,老人将高举的碗缓缓放下,脸上写满了失望。儿子这才回过头来,望着老人空空的碗说:“爸,你也吃啊!”老人“呃”了一声又起身,从锅里夹了块肥肉,却又放在了孙子的碟中,小家伙似乎并不领情,见是肥肉,顺手扔了出去,雪白的肥肉被扔在了地上,门口的那只小狗见势冲了上去,将肉咬在嘴里……

祖孙三人就这样围着锅吃着,吃着,吃着,儿子、孙子的脸上红润了起来,额头上浸出了汗珠,没够似的夹了又夹,一旁的老人则是托着菜色的脸,望着。许久,他站起身来,伸手去拿……可他儿子却快了一步,盛了一勺汤放在孙子碗里。

夜深了,汤干了,儿子牵着孙子走进了卧室,留下老人在收拾碗筷。小屋内暖暖的,可老人总觉得很冷。

三代人的小学日记 篇5

和谐,是滴滴清水积成的小溪,是条条江河汇成的大海;和谐,是风雨交加后的彩虹,是旭日东升时的朝霞。

午后,爷爷在小院的桌子上喝茶,冬日的太阳显得格外温暖。奶奶眯着眼笑呵呵地从屋里走出来,手里端着一盆针线家伙。她径直走到爷爷身边,从盆中翻出一双鞋底,蹲下身。爷爷缓慢地从他那双穿了好几年都不舍得扔的棉鞋里伸出一只脚,抿着嘴笑着望着奶奶,看得出了神,好像他俩头一次见面。奶奶不好意思地低着头,像小姑娘害羞似的说:“瞧这老头子,怎么,没见过我?”布满皱纹的脸上早已泛起了红晕。奶奶将鞋底在爷爷的脚上比了比,大小合适。她缓缓站了起来坐在爷爷身边,从口袋里掏出老花镜,架在鼻梁上,拿了根线放在嘴里抿了抿,穿了几次都没有穿到针眼里去。爷爷笑呵呵地说:“我来吧!”便温柔地从奶奶那里接过针线,皱着眉头,眯着双眼,动作有些笨拙,但线还是穿了过去。爷爷舒展双眉,望着奶奶,四目交错,相视一笑。针线在棉布和鞋底之间来回穿梭……

第二天,爷爷与奶奶两人并肩坐在院子里的桌子边,爷爷的脚上已经换上了崭新的棉鞋。他跷着脚欣赏着脚上的鞋子,满脸的幸福,与奶奶谈论着鞋子,淡淡的话语中透露出无限的快乐与激动。冬日的金色阳光照在两人身上,在地上投下两个影子,一个影子靠在另一个影子宽大的肩上。

彼此之间的恩爱体贴是一种和谐。

吃过晚饭,明亮的灯光下,奶奶坐在屋子里,妈妈端着一盆水进来了,说道:“妈,洗脚了!”“好好好!”奶奶笑呵呵地脱下袜子,把枯瘦的脚伸进水中。妈妈卷起袖子,帮奶奶搓洗着。奶奶脸上带着微笑,问道:“工作一天,累了吧?”“不累!”“妈,一会儿我帮你剪剪脚指甲……”“嗯,好啊!”妈妈帮奶奶洗完脚,找来了指甲钳。奶奶慢悠悠地把蜡黄的、长满老趼的脚伸起来架在妈妈的腿上。妈妈弯着腰,小心翼翼地剪着,时不时还关切地问奶奶:“没剪到肉吧?”奶奶总是伸出苍老的手,把妈妈那垂落的乌黑的长发捋在她的耳际,说道:“没有,没有。”然后慈祥地望着妈妈……

两代人之间的关怀是一种和谐。

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爸爸削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说道:“第一个苹果,给我敬爱的妈。”奶奶接过苹果说道:“不,还是给我的乖孙女。”“不不不,奶奶,您吃。”我说着,把苹果推了回去。一家人都高兴地笑了起来。“咔嚓”,照相机把这个画面记录了下来,屋子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一家人其乐融融,互相谦让是一种和谐。

和谐是微笑,和谐是关心,和谐是体贴,多彩的生活中无不跳动着和谐的旋律。观察生活,珍惜生活,热爱生活,我读出了生活的和谐。

三代人的小学日记 篇6

今天,我日思夜盼的六一儿童节终于来临了。看着街道上那华丽的彩灯,我忍不住问爷爷:“爷爷,你们小时候儿童节怎么过的呀?是不是也能收到许多精美的礼物呢?”爷爷笑着说:“当然没有啦,我们那个时代,还没有听说过儿童节呢,一年到头,也就过一个春节,而且只有在那一天,全家人才能真正填饱肚子,哪有你们现代人这么幸福啊!”

听了爷爷的话,我心中有了新的疑问:是不是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没有儿童节呢?我迫不及待地找到了爸爸,问了他这个问题。爸爸告诉我,那个时候,一到儿童节,学校和幼儿园都会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组织孩子们开联欢会,老师还为上台表演的小朋友搽胭脂、口红。那些爱美的女生在表演结束后,谁也不愿意洗去脸上的妆,兴奋地到处跑,引得路人注目。

相比爷爷、爸爸的儿时,我们的儿童节就太丰富多彩啦。早上起来,大街小巷都会看见“欢度六一儿童节”的大条幅。小朋友们一蹦一跳地跟着爸爸妈妈,有的去游园,有的去看动漫电影,一个个神采飞扬,浑身透着幸福的气息。晚上,小朋友们一边吃着满桌的美味佳肴,一边玩弄着节日的礼物。

啊,时代在进步,不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六一儿童节会是个什么样子。不过,我相信,它肯定比现在更有趣,更丰富。

三代人的小学日记 篇7

星期六的晚上,我们一家三代人围在一起,拉起了家常

奶奶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的时候呀,我和你差不多大。那时候我们住的都是小土屋、茅草房,没有电灯、没有电话,更别提电视了。晚上照明用小洋油灯,也是只有孩子写作业和找东西时才舍得点。吃得也不好,能吃上玉米面窝窝头就算是好生活了。东西不能随便买,买米、买面要用粮票,买布做衣服要用布票。取暖、做饭都是用柴禾。出门坐小毛驴拉的车,自行车都很少见。有三年呀很困难,地里不长东西,没办法就吃树皮、草根和野菜,冻死、饿死了很多人。那时候我可没想到,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就想着:要是有一天能有口饭吃,有件衣服穿,不挨冻,不挨饿,就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喽!

妈妈说:我和你差不多大的时候,已经开始改革开放了。村子里有电了,不过很少有人买得起电视机。一个村子里能有一两台黑白的就不错了。那时候放《霍元甲》、《八仙过海》,全村人都拎着小板凳到有电视的人家去,满满一院子人,可热闹啦!又过了几年,取暖有电褥子了,烧水、做饭用煤炉子了,出门有电驴子了。人们自己种地自己收获,不愁吃穿了。小土屋变成了砖瓦房,但楼房还是很少。那时候好想过那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啊!

我今年9岁了,想不出奶奶和妈妈那时候是什么样子。我从记事起就住在楼房里,不但有电话,爸爸妈妈还用上了更方便的手机。看电视可以随便选台,想了解什么知识打开电脑就可以查。还有VCD、数码相机,妈妈说这么先进的东西她小时候想都不敢想。奶奶说过去人家外国人都喊咱中国人“东亚病夫”,可现在咱不但成功举办了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金牌数还都是第一,那帮老外可佩服咱们了。是呀,“神舟七号”也成功发射了,宇航员翟志刚叔叔顺利出仓实现“太空行走”。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真是太伟大了!

我一定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把中国建设的更美好!

三代人的小学日记 篇8

春节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给奶奶拜年,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望着一桌子冒着气的菜,我问奶奶:“奶奶,您小时候怎样过春节呀?有新衣服吗?有压岁钱吗?”

奶奶摸着我的头笑呵呵地说:“奶奶在你这么大的时候,家里很穷,只有在过春节的时候,村里才慰问一斤肉,全家人才能吃一顿有肉的饺子,衣服是也捡姐姐们穿小剩下的。”

奶奶指着爸爸说:“你爸爸在你这么大的时候家里也不富裕,买粮食还要粮票,只有到过年才有一套新衣服,你爸爸很爱惜,每天穿完以后,都要叠的整整齐齐地压在床下,家里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大鱼大肉。”

我摆弄着手里的红包说:“奶奶,我现在的生活可比你们那个时代好多了,我现在每年都有红包拿,一年四季都有新衣服穿,天天吃得像过年。” 爸爸说:“对呀,现在国家富强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我们的小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了。”

望着全家人开心的笑容,我心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报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我的疼爱,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代人的小学日记 篇9

又是一年春节,家家户户欢聚一堂,享用丰盛的年夜饭;人们穿上喜庆的衣裳走亲访友,互相祝福。而不同的年代的春节,人们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爷爷说,他小的时候,物质条件艰苦,温饱问题是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因此春节就是能在除夕夜多加一两个小菜,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坐在床头守岁,大年初一穿着洗得褪色满是褶皱的旧衣裳到亲戚家去拜年。年前每户人家总会用攒下来的钱买上一些鱼肉,用来正月里招待客人,知道这些东西来之不易,家人都不轻易下筷,因此往往搁置大半个正月。

到了爸爸那个年代,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开始为置办年货而忙碌了。打米胖、制米糖、捣年糕……忙得不亦乐乎。除夕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酒酿胡辣,饭后,小孩子们三五成群,聚在村口看大人们放鞭炮,临睡前还会把新衣裳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枕头边。大年初一,天还没亮就起了个大早,兴奋地换上衣服在院子里蹦蹦跳跳,走亲访友也能在果盘中挑选到心仪的小零食解馋。

如今我们这一代,欢度春节的方式日益新颖多样。临近除夕,小镇就已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家家户户门前张贴起喜庆的对联,马路上悬挂着大红灯笼,大街上熙熙攘攘,人们拎着沉甸甸的年货,脸上荡漾着喜悦的笑容。大年三十,妈妈会张罗一桌子美味佳肴,一家人围坐一圈,其乐融融,奢侈美食尽可以在年夜饭上大快朵颐。酒足饭饱之后漫步小镇街头,欣赏漫天绚烂的烟花,回到家里观看春节晚会。正月里,大家穿上新衣服走亲访友,互道新年祝福,也可以选择在这期间举家外出旅行……

时代在变迁,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庆祝春节的方式愈来愈新颖、丰富,但亘古不变的是:在这传统佳节之际,一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感受幸福之际,不忘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用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一年!

三代人的小学日记 篇10

一天吃完晚饭以后,我们一家人都坐在客厅里边看电视边聊天。我问爷爷说:“爷爷您过去的童年是什么样子啊?”爷爷一边回忆一边慢慢的说:“我童年的那时是我们新中国才成立的时候,刚刚经历了战争的新中国,还在恢复重建的困难时期,家里人穿的衣服鞋子都是缝缝补补的旧布衣服,旧鞋,一天两顿都是吃包谷饭掺野菜,还吃不饱呢。哪像你现在还动不动要吃外国的肯德基。”

奶奶也插进话来说道:“那些年我们家里人多,可仅仅能供一个孩子上学,学校离家都有六、七里路,都是自己走着去,没有你们漂亮的书包,鲜艳的文具,用个旧布包点纸笔就上学了。那时候的教室也非常的简陋,下雨天还漏雨呢,没有课桌,学生都是坐着长条凳子,书是放腿上。再看看你们现在,学校是几层楼的教室,宽敞明亮,还有电视、电脑啊。你们学的课本书印刷的精美漂亮,我多羡慕你们呐。”

坐在一旁的老爸也抢着说:“到了我们七十年代的童年,比你爷爷奶奶那时候好了很多,但要是和你们今天来比啊,那又差的远啰。你看看我们家这台四十二寸的等离子大彩电,在我们童年那会儿,谁家要有一台十二寸的小黑白电视机都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周围的邻居都佩服的不得了,一到晚上家里都坐满了看电视的人。还有你们各种各样的玩具,芭比娃娃,变形金刚、遥控汽车和飞机,在我们那年代里哪有这么丰富,我们的玩具都是利用一些废旧的材料自己动手做成的。弹弓啊、铁丝枪、木头枪啊。没有什么披萨,巧克力,最好的就是纸包的硬糖,和你们现在比起来啊,我都觉得我的童年没过好呢!”

听了爷爷奶奶和爸爸讲述他们的童年生活,我真感觉到他们过去的童年生活和现在来比是完全不同。我非常幸运自己能够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健康成长。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