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请欣赏年味里的亲情日记(精选31篇),由多美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1

我的家乡在农村,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可以放鞭炮,礼炮噼里啪啦,很有过年的氛围和味道。而且在正月初五这天,我们还要迎佛纳福保平安,手持着香,拜三拜,让我觉得新鲜有趣,又一想这是件严肃的事情,赶紧掩饰住自己的.笑容,再拜祭了。

除夕之夜,爆竹声声入耳,此起彼伏。我们也可以尽情地玩鞭炮,放鞭炮,弄得地上都是白花花、黑乎乎的印迹,还有大礼炮的红纸,像花瓣一样散落在地上。正月初一一大早,我跑到门外一看,不由得“哇”一声大叫,红红的一片展现在眼前,远远望去就像一条长长的红地毯铺在地上,美极了。

过了一会儿,弟弟和小乐乐也来了,他们看到地上的红纸,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主意:扫地,清除地上的垃圾。他们叫着,说着,撒腿往家里跑拿出了扫把。然后,他们俩使劲地扫起来,嘴里还喊着口号:“一二一扫地,扫干净,把我家门口扫的干干净净!”顿时尘土飞扬,他们却乐呵乐呵扫得很起劲。我呆在一边,心想:扫地明明是苦差事,可他们俩咋还劲道十足呢?大年初一听说是不能扫地,可他们还扫地,也许觉得好玩吧。我发现小乐乐和弟弟犯了一个简单的错误,那就是忘了拿簸箕,多次提醒他们,他们无动无衷,好像没听见似的。我没办法,只好把簸箕拿给他们,他们才醒悟,不好意思地对我傻笑。最后我们把垃圾扫进簸箕,运了好多趟,才把垃圾清理干净。

年年有味,味道各不相同。我体会到:无论是什么事情都有它的意义所在,我们不要因为某个原因而刻意不去做,也许生活本身都有不同的滋味。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2

家乡的年味,在红彤彤的对联中;家乡的年味,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家乡的年味,在香喷喷的年夜饭中;家乡的年味在……

家乡的年味,藏在红色的春联上那一句句祝福的话语中:财源八方斗丰溢,福运似海仓满盈;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幸福平安万事和,吉祥如意百年顺……这些看似简单的语句,实际上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福,希望新的一年平平安安,万事顺利。

家乡的年味,藏在团圆的喜悦中。从午饭后一直忙到傍晚,为的是让在四面八方工作的亲人在这令人难忘的,令人喜悦的夜晚,欢聚一堂。年夜饭中的许多食物都是有寓意、有讲究的。比如吃年糕,是希望小孩子在新的一年里长高,成绩高,节节高。而吃甜甜的发糕,则是希望大人们在新的一年里事业高升,发大财。最有趣的就是吃鱼的时候,总是要剩下一点,这就是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年年有余……这些含在菜里有趣的寓意,其实都包含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与寄托。

家乡的年味也在漫天烟花中,当12点的钟声响起,所有的烟花一起升上天空,在黑丝绒般的夜空中绽开绚丽花朵。那五彩的烟花升入天空的同时,也是示意着人们:旧的一年已经离开了,新的一年,正迎面向我们走来。

家乡的年味,是团团圆圆,是幸福,是喜悦,是深深印刻在我心中永远的味道。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3

时间犹如云间穿梭的飞机,在不知不觉中不见了踪影。转眼间,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我还记得去年过年时的情景。

过年肯定少不了“饺子先生”这个重要角色。和往常一样,除夕这一天,我们一家包起了饺子。包饺子讲究的是饺子皮的厚度和饺子馅的`口味:饺子皮要薄厚适中,太薄会露馅,太厚会影响口感;饺子馅要不咸不淡,不然就不好吃。

妈妈开始展示她的绝技——拌饺子馅。只见妈妈将白白胖胖的大白菜切成菜末,然后用一块干净的布把菜里的水分挤出来,以防煮饺子的时候饺子馅和皮“分家”。随后,妈妈又将肉剁成了肉泥。

拌好饺子馅,我们就开始包饺子了。看到爸妈包的那一个个饺子,小巧玲珑,甚是好看,我不禁手里痒痒的,也想学着包饺子。

起初,我包的饺子奇形怪状,甚至还有的饺子馅儿偷偷跑出了饺子皮。后来,我逐渐掌握了一些技巧,越来越熟练,包出的饺子和妈妈包得越来越像。弟弟看了,也放下了手里的玩具,和我们一起包饺子。

因为弟弟还小,以前也没有包过饺子,所以包的饺子不像饺子,倒像一个个迷你小包子。我和弟弟把面粉弄得满脸都是,爸爸对我们说:“你们这两个小脏猫,快去洗洗脸吧。”我们不约而同地笑了。

最后,爸爸妈妈用剩下的面和肉馅做了馅饼,寓意着来年翻身,把不好的事情都翻走,迎来好运。

晚上,我们一家人吃着团圆饭,一起“剥岁”、看春晚。

我喜欢饺子里年的味道,因为它弥漫着温馨与快乐。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4

一过腊八,家家户户都淘糯米,包豆包,做年糕。乡里人还会杀猪,做豆腐,让人们闻到了年味。

过了小年,人们便争着购买年货,一些人会到集市上购买鞭炮烟花,挑选春联;一些人会到市场上购买一些水果蔬菜,留着过年时招待客人;另一些人会到商店中挑选衣服,送给亲朋好友。年味愈加浓厚。

春节一大早,人们便起来贴春联,挂红灯,孩子们穿着棉大衣在楼下兴高采烈地放鞭炮。各大单位的门前挂上了大红灯笼,有的单位还在楼体边缘挂上了色彩斑斓的霓虹灯。街道中央隔离带中四季常青的松树也被缠绕上五颜六色的小彩灯,远看像是一件色彩缤纷的纱衣。街道两旁的路灯也被人们用绳子连了起来,上面挂满了一个个红灯笼,美丽极了。春节让人们充分品尝年味。

除夕夜里,家家户户都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从内容到形式,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全世界的华人华侨尽情享受这顿丰盛的文化大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一些人不再呆在家中过年,而是利用过年这段时间外出旅游,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一些白领由于工作忙,便会同全家人到饭店吃年夜饭,真的是别有一番风趣。年味在悄悄变化着。

虽然年味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永不改变的是亲情。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5

鞭炮依然如往年那么的响亮,震耳欲聋,烟花依旧如往年那么绚烂,眼花缭乱,家里的人们依旧如往年忙碌,准备着过年,盼着、盼着、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春节来了,大家伙贴的.贴对联,放的放鞭炮,亲戚们也都围在火炉旁烤火。孩子们都穿着新衣服,脸上露出洋溢的笑容,爆竹声、鞭炮声仿佛惊动了整个世界。我便在阳台上欣赏着热闹的夜晚、欣赏着充满五颜六色的夜晚。

小时候,经常在盼过年,因为那时我觉得只要到过年就有新衣服穿、有很多零食吃、有很多红包。临近过年了大人们都有自己的活,只有我跟在妈妈身后,她走到哪我就跟到哪,妈妈也很烦,于是要我去整理自己的书桌,玩具等一些东西,整理完后我就去找伙伴们去玩了,大家伙那时聚在一起总喜欢玩鞭炮,五毛钱一包、一元钱一包、五元钱一包,大家都舍得买,玩的不亦乐乎。

长大后,觉得鞭炮玩的也很无聊,压岁钱也不知道要去干嘛,就没有像以前那样盼着过年了,在我心中,年味就越来越淡了,就像往年一样三十晚上吃团年饭,在晚上各家个户放鞭炮满烟飞舞。初一在家里,初二去外婆家,初三去姑姑家,初四初五等等去各个亲戚家拜年,压岁钱也是送来送去,最终都没有赚,也都没有亏。现在科技发达,社会也不断在进步,家人、包括亲戚吃完饭后就玩手机看电视玩电脑等等,聊天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

天空烟花依然绽放吃完饭后,我像以前一样站在阳台上欣赏烟花,欣赏夜晚。捡起地上还未燃尽的爆竹往天上一抛仿佛世界热闹起来了,年味也越来越浓了。过年不仅仅代表放鞭炮放,拿压岁钱更重要的是代表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6

在春节里,在我家,最必不可少的活动当然要指包饺子。

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大的节日,在这红红火火的节日里,千家万户的门前都贴上了春联;每个人都穿上了新衣;脸上展开了笑容。

在春节里,在我家,最必不可少的活动当然要指包饺子。大年初一,亲戚们都会浇筑“恭喜发财”欢天喜地的到我家包饺子,妈妈婶婶和大姨负责擀皮,其他人负责包,我学这妈妈的样子,拿起一张擀好的皮,用筷子夹了一点饺子馅,正准备包起来,爸爸笑着说:“饺子圆圆代表财富满满,饺子扁扁代表穷光蛋。”我赶紧又多加了一点饺子馅,把饺子撑得圆圆的,大家看了都笑了起来,满屋子喜庆的气氛……

贪玩的我可没有耐心慢慢包饺子,趁着大家不注意,我就悄悄地溜了出去,正东张西望的看看有什么好玩的,忽然瞄准的准备吃饺子时候放的鞭炮,我心想:早晚要放,不如现在就放吧。于是,我就拿出打火机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这声音可把包饺子的人们吓了一大跳,爸爸看见是我说:“你这个顽皮的野猴子。”不一会儿,小区里响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还有绚丽的烟花升上天空,装点着喜庆热闹的节日夜空。

在大年三十到初三,我和哥哥表姐都会一起去串门,所谓串门,说白了就是拜年讨利是,我们穿着红衣裳,去敲左邻右舍的门,大声说:“财神到!”并递给主人一个写着“财神到”很色纸条,表示富贵吉祥、红红火火,主人就会给我们一人一封利是。然后我们就开心的'离开了。

春节的的习俗很多,都是寓意吉祥,向往美好的生活!正是因为这样,春节才受到人们的喜爱,春节期间,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一片鲜艳的红,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7

除夕前夜,爸爸妈妈带我来到离家不远的小广场看花灯。通往广场的路上,已经布满了各色花灯:红红的中国结,一串串的大红灯笼,鲤鱼跳龙门……家家户户的窗户上也闪烁着五彩缤纷的灯光。在这灯光的映衬下,大街小巷显得越发喜庆与祥和。

刚走到小广场入口,我就被那里的'各色花灯震惊了,这里简直就是一片花的海洋,灯光的世界。远远望去,各种形态的花灯多姿多彩。光是“花”灯,就有荷花、牡丹、玫瑰……鸟形花灯呢,有布谷、喜鹊、仙鹤、鹦鹉……还有带各种字样的花灯,如“新年快乐”、“恭贺新春”、“年年有余”、“岁岁吉祥”等。其中那个“年年有余”花灯令我印象最为深刻。一条金色的鲤鱼翘着尾巴,仿佛在水里游动,大尾巴展开又像极了两个在天空中翱翔的翅膀。那鱼的眼睛极其灵动,一眨一眨的,似乎在对人们说“新年快乐”。鱼身下面的“年年有余”字样散发着金色的光亮,耀眼夺目,不少人围着它拍照呢。每一盏花灯都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好看极了,引得人们啧啧赞叹、心情欢畅。

置身于梦幻的牡丹花灯海,在五彩的灯光隧道中,有一种穿越时空般的迷离。花灯映衬下,老人们开怀大笑,中年人会心微笑,青年人们脸上闪着青春光彩,孩子们则笑得纯真烂漫。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此时此刻都放下了一年中的辛苦与酸甜,尽情地享受这五彩斑斓的灯光,享受着与家人团聚的喜悦,享受着祖国和平繁荣的幸福,也享受着这浓浓的年味。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8

要说到年味,我认为最有年味的时候非除夕莫属。

小时候,我问爸爸,除夕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爸爸说:“除夕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公认的是这一种: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凶猛的怪兽叫做夕,他一到岁末就出来害人,使大家惶惶不可终日。后来人们发现:夕最害怕红色和响声,于是每到大年三十的晚上,人人都在家门口贴上大红春联,燃放烟花爆竹,以此来驱赶怪兽夕,以求得新一年的风调雨顺。从此,这种习俗便流传下来,大家把它称为‘除夕’。”我恍然大悟。

除夕的重头戏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大人们老早就会开始准备丰富的.除夕菜肴。因为亲人们一年中可能只有这一次难得的相聚的机会,所以在餐桌上大家互相为家人夹菜,相互碰杯,恭祝亲人来年平平安安,做事顺顺利利,温馨无比!

团圆饭的菜肴非常有寓意,如:吃鸡寓意“吉利”,吃鱼就是“年年有余”,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期盼来年财源滚滚,……不过,听说过年不能吃酸菜,说是“辛酸”;白菜也不能碰,说是“白干”。但我觉得,不能光靠这些食物决定来年的好运或厄运,想要得到上天的眷顾,是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得来的。

吃过团圆饭,爸爸和舅舅们去打牌;妈妈和舅妈、姨奶奶聚在一起拉家常、聊聊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近来的生活状况;而我们这帮小屁孩,唉,早不晓得跑哪儿玩去了。他们带来的“社会危害”是:满街的鞭炮屑;满街的鞭炮声;满街的硝烟味。但是,鞭炮屑带走的是旧年的晦气;鞭炮声奏响的是希望的锣鼓;而硝烟味代表的是满满的年味儿。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9

在我家,年味儿是屋檐下挂着的一块块腊肉,年味儿是年三十晚上丰盛的团圆饭,年味儿是一大家子人一起守望新年的到来。

离过年还有十多天,家里就热闹起来了,忙着买这买那。今年我头一次和表姐单独去购买过年吃的糖和坚果之类的食物。那种大肆购买的'快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但等待过年的焦急却时刻折磨着我。

大年三十早上,我们都早早起来。小孩子们忙着贴对联,挂灯笼。大人们都忙着出门购买食材,准备做晚上的年夜饭。小孩子总闲不住,穿着新衣就到好朋友家去了,还时不时听见“恭喜发财”的稚嫩的声音,随后便又急急地跑开,手里还拿着红包。

年夜饭是我们最期待的。一桌子菜热气腾腾,土豆炖鸡肉是我的重点关注对象,麻婆豆腐又麻又鲜,红烧鲤鱼令人垂涎欲滴。

吃过团圆饭后,一般从晚上十点开始,一直持续到零点,鞭炮声不断,此起彼伏,远近相闻。一道道亮光划破夜空,发出声声巨响。我也不甘示弱,冲天炮、窜天炮乱炸一通,有时干脆把炮一把从中间折断,露出中间的火药,聚成一圈,点着一个,其它也就都能被点着,瞬间弹出一个火桥,煞是壮观。有时把炮扔进河里,立即水花四溅,这时几个好伙伴总是相视一笑。

在朴实的乡下,春节曾有许多习俗,如:大年初一必须早起,必须吃汤圆,不能大扫除,不能倒垃圾等等。虽然现在这些习俗有些逐渐被人淡忘,但永远不变的是新年的欢乐。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10

年味,是烟花爆竹那硝烟的味道;是采办年货那喜气洋洋的味道;是吃年夜饭那幸福温暖的味道;也是看春晚那兴致勃勃的味道;更是以上所有味道都混合起来的,喜庆团圆的味道。

爸爸妈妈满载而归,手里拎着沉甸甸的年货,接着,我们在家门口贴上一副火红的对联和“福”字。然后,我们就去走亲访友,家家户户都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挂上喜庆的中国结,并且相互赠送礼品,送红包,拜年问候。从这个时候,我已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年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

爷爷奶奶也忙着谢年,整个房间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端上丰盛的饭菜,点烛插香,参拜许愿。晚上,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谈笑风生,整个房间充满温情。

看春晚当然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一首首动听的歌谣,一支支美丽的舞蹈,一个个搞笑的小品,再加上扣人心弦的杂技以及魔术表演,使每年的春晚都是那么令人期待。

当然,最勾引我们童心的东西非烟花莫属。年夜饭还未吃完,楼下早已传来“噼噼啪啪”的烟花声,那就像一声声集结号,我和表哥再无心思吃饭,放下筷子,抓起早已备好的烟花,冲下楼去。楼下早已聚集一群邻家孩子,你扇你的“芭蕉扇”,我放我的“火凤凰”,摔炮也来凑热闹……晚上十二点整,“嘭——啪——”一声声炮响把我儿猛地惊醒,往窗外一张望,只见外头火树银花,照亮夜空,可谓壮观啊!

有句话说得好,“新年新气象”,在新的一年里,我也要更上一层楼!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11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对面邻居放起了辞旧迎新的鞭炮,迎接着这个新年的清晨。

我起床后,只见家人忙里忙外的张罗着一切,奶奶准备着迎接客人的零食,妈妈趁着客人还没到来的空闲打扫着整间屋子,爸爸则在忙着准备团圆饭。我就有些糊涂,并不知道今年的我,到底需要做些什么,只好给家里每个人,端端茶水,打打下手,做助理。

待到中午,姑姑和姑父终于来到了我们家,我们热情招待,见面就喊声“恭喜发财”,然后,他们就会给上压岁钱。在饭桌上,我们就安安静静的吃饭,在嘴巴空闲之余,唠唠嗑,谈谈家常。饭后,也就是看看电视,磕磕瓜子,翻翻手机,也就只有这点事情可以做。

过完年之后,不得不觉着,今年过年的年味远远不足前几年过年的年味,更不如乡下那种过年气息浓厚的年味。

记得前几年,早晨时,总是有这红色经典歌曲伴着鞭炮声传入我的耳朵里,迎接我进入清晨,每当我起床后,我都会将窗外的窗花好好的,整整齐齐的贴上,而今年却省下了这一步。中午,开饭时,都会下楼与邻居一起放上一挂鞭炮,再在饭桌上举杯欢庆是开饭,而今年,因为为了保护我大长沙的环境,与空气,就定下了不能够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就从过年期间开始执行,从而,在这大都市中,失去了鞭炮的声音,也在夜晚中,失去了晚上的活泼,欢快,放着烟花的身影。在饭后,大家会兴高采烈的'讨论过去的一年,会讨论电视节目,会讨论中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历史,会讨论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年味,是中国过年的氛围,是中国对传统习俗文化的保护,与尊重,而过年的年味,一年比一年淡,就证明着,传统习俗文化也在慢慢消逝,以至于,年味不同了。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12

花市年年有,今年不一般。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们一家人去逛花市。

到了花市附近,你便会发现车子进不了花市-----人多呀!那些人多得用“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等词语都无法形容。花市就像是一丛蜜多的花朵,吸引了无数的“蜜蜂”来吸食。

我记在各个小摊前,看看这盆花,又看看那盆花,让我目不暇接-----真艳哪!如果你试试先看红花,再看黄花,再看粉花,再看橙花,每朵花看2秒,保你眼冒金星,昏倒在地。小摊上的花,有牡丹,一片一片的花瓣向外张开,真不负国花的名号;玫瑰的花瓣血红,一层层往外张,不愧是以“浪漫”为花语的`花。多肉植如其名,白白胖胖,非常可爱,让人忍不住去掐一掐……..

看完了这么多花,自然很想买一点。可是,你得先过小贩这一关。“一株多肉,18!五株,九十!不讲价!”“你抢钱啊?就这么小的五株,要九十?!”一位大妈不可置信的声音传来。“大妈,我都说了不讲价了,您不忙可以去下一个摊位。”小贩不紧不慢的语调,缓缓入耳。“不行,最多五十,不能卖这么贵!”“八十吧,给您打个折。”“贵了,六十!”“七十五,不能再少了!”“七十!”“七十三!”大妈想了一会儿,对小贩说:“好,七十三就七十三。”说着掏出了钱包,付完钱,带着多肉离开了。

花市年年有,今年不一般。今年的花市,生机勃勃,富有年的味道,热闹的味道,欢乐的味道。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1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王安石的《元日》。春节到来,家家户户的年味愈来愈浓,我家也不例外。“孩子爱年叨,大人乱糟糟”,说的正是我家。

除夕那天傍晚,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跑出来院子里玩耍,要玩“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喜欢抢红包的就捧着手机做“低头族”。而大人们呢,则在厨房周围忙得不可开交,切菜的切菜,炒菜的炒菜,熬汤的熬汤……

到了晚上,大人们做好了年夜饭,小孩子们也玩得够欢,都回来吃饭了。一家人围在桌子周围,说说笑笑,吃得津津有味。吃完了饭,大人们陪着长辈谈谈心,小孩子们就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等红包,不时地有几个大人来给我们发红包,送祝福,每一个小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愉快地接下了大人们送来的第一个祝福。

到了跳火群的时候了,爷爷奶奶搬来了几堆稻草,放在院子正中央,点上火,院子中央便燃起了“熊熊大火”。我们一家子都围在火堆旁边,大人抱着小孩,尖叫声此起彼伏,相机一排又一排。我被爸爸抱着,满脑子都在想着有什么事,但不知不觉中已经着陆。而爷爷奶奶则站在一旁,看到我们的笑容,他们也欣慰地笑了!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我们全家共同守岁。望着窗外,烟花爆竹声响彻云霄,“噼里啪啦”,也带着我们新年的新希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伴随着爆竹声,我们渐渐入眠,希望新年新气象,新年定的目标能够完成。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14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关于“春节过年”的书,使我受益匪浅,懂得了许多知识。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关于春节来历的传说有多种。那就让我们来听听吧!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吉利……..其实外国人也过新年。在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4天为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在新加坡,农历除夕时,孩子有守岁的习惯,直到午时,城市里有社团组成的舞龙,舞狮队沿街表演,男女老少在他们的除夕是个狂欢之夜,人们涌向街头,燃放爆竹和烟火,甚至鸣放真枪实弹.男男女女翩翩起舞,午夜时家家户户将屋子里一些可打碎的东西,摔个粉碎。这是他们辞旧岁迎新年的传统方式。

原来通过书中,可以知道许多有关喜迎新年的趣闻,不止是中国,还有外国呢!其实以前我都有这么的知识,所以从今天开始要好好读书,争取做一个能为社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渐渐长在的我,才发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15

又是一个新年,妈妈对外公外婆的思念更甚。

妈妈说,记忆中最有味道的新年趣事,就是小时候外婆外公带着她去做年糕。那时候,做年糕都要排队到后半夜,但是妈妈一点都不瞌睡,刚做好的年糕滚烫,香甜软糯。心灵手巧的外婆用一把剪刀就能惟妙惟肖地做出各种漂亮的动物生肖。等到家里的年糕都吃完了,孩子们也舍不得吃这些动物生肖年糕。

外婆早早地剪好姿态万千的福字窗花,亲手写好春联,贴得家里到处喜气洋洋。外婆提前包好各种馅料的粽子,灌好桂花糖藕,亲手做的.酒酿在冬天里香气四溢。这些都是孩子们最爱吃的。

准备年夜饭时妈妈要给外婆帮忙,总被外婆挡回来说她一个人够了。一会儿工夫,外婆就端出一桌子的美味佳肴。外婆特别钟爱黄梅戏,嗓子也特别好,过年时节都会给孩子们唱黄梅戏,经常赢得邻居们驻足观望,妈妈说这是她听过的最好听的戏曲了。年夜饭大家欢聚在一起,品尝着外婆花尽心思做的各种美食。外婆给全家老少都准备了新年礼物和压岁钱,妈妈说从来没有见到外婆为自己准备过礼物。后来妈妈长大了,每年都会偷偷地往外婆的枕头底下放上一个大红包。

外婆外公善良勤劳,一生平凡。外婆说过一句话:“只有孩子们幸福安稳,就是我们最幸福满足的人生。”外婆和外公相继离开有十多年了,我没有见过他们,但是每当妈妈提起他们时,看到妈妈一脸的幸福,我知道那是妈妈最快乐温馨的岁月。在妈妈的讲述中我仿佛感觉外婆外公还在我们身边。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16

已不知我已有几年没回家乡了,现在想想,还真有一种怀念的感觉。想念那喜庆的红,喜庆的烟,喜庆的炮声。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而又充实的笑,孩子们打打闹闹的欢笑,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把气氛扬的老高老高了。

家乡的年味儿,是我最喜欢的。

它单纯到洁白,喜庆到火红,而且家乡的天最蓝;家乡的星空最亮;家乡的夕阳最红;家乡的亲人最好、最多;家乡的关心最美……

记得每次过年,家里会备好很多很多的'酒菜,我和表妹、表姐、表哥们经常一起跑去偷吃。而且,每次都是等到酒菜上桌后,大人们才会发现菜被偷吃了,酒被偷喝了……

那时的我们多有“成就感”啊!

回家乡的次数不都,记忆中也就5、6次吧!但是,我盼着回家乡的日子我可就记不大清了。反正是几乎年年364次左右吧……

家乡有许多我喜爱的特产,每次回家,奶奶和外婆她们都会给我买上一座小山那么多,而我呢,就是负责坐在“小山”上,把它夷为平地。

回家乡的日子绝大部分都是在过年,有一小部分是在放假,所以我时常是盼着快过年、快过年的。

家乡的年味儿是怎样的,我是说不出来的,但唯一感觉的到的就是开心,不论发生多么不好的事,我都会在家乡的年味儿中忘得一干二净。

我想,家乡的年味儿应该是幸福的……我想,家乡的年味儿应该是平淡的……我想,家乡的年味儿应该是喜庆的……我想,家乡的年味儿应该是美好的……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17

我家的年味儿,是从一口大锅中氤氲而生的。锅铲的翻炒声杂着客人来时的鞭炮炸裂声,饭菜的香气和着空气中火药的味道,这,便是年了。

也不知是何时的习俗,每到年前总有人邀请各家去吃饭,年后,年前被邀请的人便邀请回来。也因此过年的那段时间总是一大堆人围在一起吃的饭,热热闹闹的特别幸福。

因为奶奶和爷爷总只有两个人在家,所以受到的照顾特别多。每次到这时候,奶奶和爷爷总想着要煮一锅好菜来谢谢帮助过他们的人,故而年前年后听得最多的反而是锅铲翻炒的声音。这声音总是翻腾着、活跃着,有着无尽的喜意,似乎只要听着这声音便会使人快活。

我最喜欢客人们刚来的时候。爷爷会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拿一条红色的鞭炮走到门口,点燃丢出去;奶奶会放下还没准备好的食材,拿起准备好的,开始炒菜。鞭炮爆炸声先行响起,炒菜声紧随其后,客人们在爸爸妈妈的'招待下走入客厅,边走还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些抱着小孩的客人和一些与奶奶年纪相近的奶奶,在拜完年后会寻着炒菜的声音来到厨房边聊天边帮忙,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待所有客人都坐上桌,我便把炒好的菜端上桌,身边时不时还有几个淘气孩子跑过,相互追逐,都享受着这得来不易的快乐时光。

锅铲翻炒声、鞭炮炸裂声、祝福声,饭菜的香味、火药的气味,逐渐在我家的大锅中相交、相融,产生了浓浓的故乡的年味儿。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18

放寒假了,农历过年就要到了。

每当过年的到来,大街上,商场里,超市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因为过大年是我们中国人最大的节日,大家都会买一身喜气的衣服,还有很多年货,要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我们家当然也不例外。

大年二十九的下午,我和爸爸妈妈开着车满载而归,我们买来了好多烟火,还有对联灯笼,我们全家分工合作,爷爷奶奶和妈妈负责做年夜饭,我和爸爸贴对联挂灯笼,我帮爸爸撕双面胶,爸爸贴好双面胶,把对联一张一张的贴到了门上,还有窗上,贴完了对联再挂灯笼,我和爸爸把我们的整幢房子打扮的好喜气,红红火火的,太好看了。

忙完了我们的事情,我就闻到了香喷喷的味道,原来是妈妈在做我喜欢吃的.红烧肉,闻得我直咽口水,过了一会儿,就听到奶奶叫我们用餐了,我马上奔到餐厅,看到了一大桌的美味佳肴,接着我们全家就团团圆圆的做下吃年夜饭,吃了年夜饭,我还拿了大人们的红包,奶奶说让我把压岁钱放到自己的枕头底下去,这叫压岁,祝我一年比一年懂事,一年比一年进步,吃完了年夜饭,我们就来到客厅看春节联欢晚会。

我看了春节联欢晚会的每一个精彩的节目,到了中央电视台钟声敲响的时候,新的一年开始了,爸爸早就在外面点燃烟花,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我们一家全都跑出去看烟花,五彩缤纷的烟花好美,像仙女白撒花一般,天空中到处都是,听着烟火一个个的震响,心里好激动好兴奋。

过年太好玩了,好想天天能跟过大年一样。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19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到来了。天刚刚蒙蒙亮,鞭炮的声音伴随着饺子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着,让我们的心情无比快乐。

“开饭了!开饭了!快来吃饺子!”母亲叫道,接着,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饭桌。我尝了一口,赞叹道:“哇!饺子好好吃哦!”“这是充满年味的饺子,平常是吃不到的`,你们可要多吃点哦。”母亲说。

我和弟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奶奶坐在椅子上,皱纹里绽放着笑容,不时看看我们哥俩,她吃饺子时细细品味,和我们大不一样;父亲吃饺子呢,哈,他蘸着腊八醋,大口大口地吃着,说这样更好吃;母亲腿闲不住,给奶奶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汤,又给我们端来刚下出来的饺子,我说:“母亲,你坐下吧!要不,饺子都凉了。”母亲笑着答应就坐了下来。母亲吃饺子边吃边喝饺子汤,说原汤化原食。

忽然,弟弟“哦”了一声。我好奇地问:“怎么了?”弟弟吃惊地说:“我竟然吃到了一块钱!”听到这里,奶奶笑着说:“哦,我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我呀,在几个饺子里包了钱,谁吃了谁有福。你们快吃吧,看谁有好运。”

听了之后,我和弟弟忙又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哎哟!”我捂住嘴说,“我也吃到了一块钱!”弟弟看着我的表情,笑着说:“哈哈哈,看你的样子真像潘长江!”

大家都笑了起来,欢乐的笑声传到屋外,和噼噼啦啦的鞭炮声融混在了一起,传得很远很远……

其实,今天这饺子的味道和平常是一样的,但是这家庭的团圆和温馨,这浓浓亲情才是这饺子的真正的味道,让人感到它与平日的不同。

我喜爱这充满年味的饺子。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20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终于近了。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各家各户便开始紧张的筹划着怎样过年了。

爆竹声惊动了整个村庄。哇,过年了!这么快,过了年,我已十四岁了,我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趁过年该好好庆祝一下!

吃年夜饭了,我连忙“疯”回家。今天的小菜就不一样。你看:鸡、鸭、鱼、肉、海鲜……真是应有尽有。吃饭时妈妈把一个红包递给了我(我知道这叫“压岁钱”),并说:“新年快乐!”我接过红包,高兴地说:“妈妈、新年快乐!”妈妈又把另一个红包给了我弟弟。这时弟弟天真地说:“要是每天都像过年一样,那该多好啊!”“哈哈哈!”咱们大声地笑了起来。虽然我也笑了,可是我也有弟弟那天真的想法。我相信,大家也会有这种想法:想吃得更好,穿得更好,压岁钱多多地拿!

吃完饭,我拿出了烟花与小朋友们一起放。咱们先放“芭蕉扇”,我紧紧握住“芭蕉扇”手柄,迅速点燃导火线,等导火线冒出了白烟后,紧接着火星就射向四方。可惜你没看到,那一幕真是太精彩了;“火星”是五彩缤纷的,尤其里面还夹着各色的珍珠呢;咱们还放了个“太空人”,点燃导火线后,“太空人”就闪出火花,发出绿光,而且会一个劲地冲向太空。

年的热闹不用说是大家所期待的`。但在咱们开心“发疯”之余,妈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年的背后寄托着沉重的责任。你又长大了一岁,对于人生应该要多一份思考。”是啊!面对新的一年,我要多一份责任。我决心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老师对咱们的期望。

年年过年,年年好过,直到今年才真正品出了年味。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21

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看春晚、走亲访友、拿压岁钱……过年啦!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除夕,爸爸妈妈和我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回到如皋老家。到了老家,我兴高采烈地找小哥哥放鞭炮。我们找来一根香点燃,又用香小心翼翼地点燃一个鞭炮,向前方用力一扔,只听“啪”的一声,干脆利落。我们还发明了好几种“季氏花式鞭炮玩法”,比如说把一个点燃的鞭炮扔到河里,接触水面的一刹那,“咚”的一声,让水中的小鱼儿也一起感受过年的欢乐;我们又把几根鞭炮插在土里,然后一个一个点燃,点燃后快速后撤,马上天地里响彻了“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中午,爸爸、妈妈在大门上贴上大红春联:“福到财到吉祥到,家和人和万事和”。嘿!贴完春联后的`老家焕然一新、充满过年特有的和谐、喜庆。

傍晚,全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桌上摆满美味佳肴,吃饭的人儿满面春风,谈笑风生,你祝我新年身体健康,我祝你新年万事如意,好一派新年大吉!

晚饭后,是我最期待的压岁钱环节,每年过年长辈们都会给我们小孩子发压岁钱,我的“私人小银行”也只有过年时才有资金进账。果然是新年大发财啊!

融入在这喜庆的气氛里,我不由得想起了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22

年越来越近了,到了去集市买红纸,写对联的时候了。解放前,父亲念了两年的私塾,解放后又念到小学毕业,在那个年代,父亲已算是知识分子了,所以家里的对联都是父亲写的`。记忆里,父亲总带着我去赶集,置办年货。一到集市,就感觉过年的气氛,那卖年画,卖红纸的摊位比比皆是,花花绿绿摆了一地,任人挑选。父亲总是先挑,写对联的红纸,要颜色鲜亮的那种红纸,总是看了几个摊位,才决定买,还要计算好买几张。接着挑一些年画,买毛笔,一瓶墨汁,当然也会买日用品,每次都是满载而归。

父亲总喜欢在大年夜前一晚写对联,晚饭过后,父亲就会拿着红纸,放到八仙桌上,先酌量着,怎么裁,因一张红纸很大,裁好了够两扇门贴。麻烦的是堂屋主门对联的红纸,不但要裁成长长两条,还要叠方格字印,这样写的字就不会斜。父亲运筹帷幄,几下就把家里所有门红纸裁好。

开始写对联了,父亲总是翻阅一些书,然后自己想想,结合一下,自己编一副主门对联,每一年对联都不一样。父亲写毛笔字的姿势煞是好看,字写出来,那叫一个龙飞凤舞,后来大了,才知道父亲的书法,为草书,而且是狂草级别的,那字经常受到别人的称赞。他每写一个字,我要帮忙把对联纸往前平拉,避免墨汁流动,防字迹模糊。幼小的我,一边牵着纸,一边看着父亲写对联,心里膜拜啊!是的,过年的年味,还有父亲写对联的墨香味。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23

转眼间,一年即将过去,又要过年了,心中早已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脑中早就幻想着那欢乐的场景。

大年三十,行在回乡的路上,心里有些感到不对。不知为何,近几年,乡中都十分静谧,路上的水雾更带给人一种神秘感。转过几个山口,终于见到了外婆家。没想到只有外婆在家中操忙。也许是我们来的太早,于是我妈赶去帮厨,我则走上楼阁。向窗外一看,到处是水雾,除了几栋楼房,就是无穷无尽的山连绵着。往年的爆竹声,儿童的追赶,大人,都早已如雾般的`散去。连池塘中的鱼儿也不见踪影,家禽也没有往日话泼。

实在无聊,与自己脑中的预想相差甚远,于是我慵懒的躺在沙发上看起了电视,饭点将至,亲戚们都陆续赶到了外婆家,又热闹了一番。不过好景不长,中饭吃完后,唯一的改变就是多了几个人围在电视旁。人人好像都被那层水雾阻挡,不肯出去走走。终于熬到了夜间,本想着那五彩缤纷的烟花。没有想到没有人准备,外面依旧那么寂静,春晚开始播放了,一旁的亲戚好友们却都在低着头。

到了半夜12点,外面却突然烟火四射,到处都是爆炸声,都是硝烟。空中都是炸开的火花。这时人人都象征性的庆祝了新年的到来。之后空气又一次安静,只留下未散去的硝烟与残余下来的烟花。

我内心突然对过年有了些排斥,少了分愿想。最后我默默在那空寂的黑夜中倒头睡去。

年味仍在,但,变味了。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24

除夕夜,我蜷缩在火箱里,捧着一堆零食,百无聊赖地看着春晚。家里寂静地有些可怕,爷爷、奶奶和爸爸在打牌,妈妈在玩手机,姐姐在写作业,只有电视里的音乐声和打牌的吵闹声混杂着充满了房子。

我下去走走,街道上空无一人,笼罩在黑夜下的除夕夜一片死寂,令我没有一点过年的兴奋感,周围也没有一丝过年的热闹氛围。一片凄清,满目萧瑟,同是过年,怎么现在与以前的差距那么大呢?

从前没有手机,大家都围坐在火箱边,边嗑瓜子边看春晚,还总有七大姑八大姨来盘问各种问题。现在想来那烦人的问题何尝不是一种年味呢?春晚也不如以前有趣。就拿小品来说,以前的小品只要好笑就行,现在必须要联系经济、政治,还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层面是提升了,但也远不如原来有趣了。同时对文化也没有那么重视了。往年的春晚总要讲讲本年生肖有关的典故和故事,今年的春晚猪的元素很少。仿佛春节就只是一场从除夕举办到初一的大型活动,而缺少了辞旧迎新的思想和意义。

令春节年味尽失的因素还有禁燃鞭炮。到了十二点,不再有烟花尽放、天空绚彩的壮观景象;也不再有全家出来放炮娱乐的其乐融融的氛围。有的只是一片黑暗的天空与寂静的夜晚。政府说放鞭炮有太多污染,但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的.污染更大,为什么不去限制汽车出行、限制工厂废气而来禁这小小的鞭炮?全国都在保护环境,我们当然要出力。但可否限制大型烟花,而允许放放小的甩炮与小型烟花呢?

若年味继续减少,那么新年可能就只是象征新年来到,没有太大意义,甚至以后会渐渐淡去呢?守护年味,不仅能让过年更热闹,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份沉重的责任。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25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过年的习俗不一样,所以年味也不一样。我们河南也有自己过年的习俗。

春节前几天,大家就开始备年货,比如瓜子、花生、糖、蔬菜、鸡鸭肉等等。所以啊,南向店一到过年人就特别多,挤都挤不动。超市的话就更急了。但是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脸,因为马上就要——过年啦!

除夕早上,天还没亮,爷爷奶奶就开始准备饭菜了(因为我们是中午吃团圆饭),切菜、炖肉、蒸排骨,煎蒸焖炸顿,各种做菜的方法都用上了。满屋的'香味,可诱人了。

在开饭前,爷爷现在神像前烧纸祭神,折求一家人平平安安。然后再放上饭、菜、肉。弄完之后才可以吃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扯家常,一片和睦的景象。在吃饭的时候,还要燃放烟花鞭炮。

在晚上睡觉前,要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到晚上十二点,也就是刚好第二天,新的一年的开始。就要燃放烟花,放完后才可以睡觉。

初一早上,孩子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准备和爸拜年,妈妈就留在家里,因为也有人到你那儿拜年啊。初一和初二一般都是附近的邻居朋友拜年,后几天就去亲人家拜年,吃饭。

拜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最高兴不过了,可以领红包,吃好吃的,玩好玩的。男孩子们就喜欢买烟花爆竹,女生就喜欢买扎头发的,或者洋娃娃。可以高兴好几天了。

河南人的过年挺有年味的,但可能是时代的变化,年味比以前淡了很多。希望我们一些特有的习俗继续传承下去,这样年味就会更浓了。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26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声近了,学校也开始放假了。今年我们到奶奶家过年的,那里的年味可浓了,家家户户都挂红灯笼,贴春联,置办年货,买新衣服,买爆竹烟花……,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这年货是要提前置办的,在年前十几天家家户户就忙活开了,蒸馒头、做糕点、做粿、做豆腐……奶奶也忙着为过年做各种准备,爷爷奶奶家的一只年猪有三百来斤重,爷爷请来师傅帮忙宰杀。

走在街上,到处一片喜庆的景象,行人个个兴高采烈,路边的'商店也十分热闹,还有人拎着大包小包急匆匆地赶回家过年。

除夕这一天,每家最忙,一大早,各家都在忙着炒菜,因为今天要给祖先烧纸,以表示对他们的怀念。又忙着贴春联、福字,一般中午前一定要做好的。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着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品着美酒,互相干杯,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接着放鞭炮、烟花,夜空在鞭炮与烟花的交织中变成了一个绚烂的大花园,看着这些美丽的烟花,我在院中手舞足蹈,爷爷和奶奶都乐了。到了八点,大家开始看春晚的节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还给我和小弟弟准备了红包,说这是压岁钱。

啊!家乡的年味是团聚的、是温馨的、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年味!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27

年夜饭总是在爷爷家举行。

虽然每一年的菜式都差不多,虽然都是口味普通的家常菜,但我们从不缺席,每次都满怀期待地感受这一年仅有一次的团圆饭。

可能这饭不算最为香甜,可能还不能随心所欲地大吃特吃,但是肯定最有意义,也最让人留恋。

一年未见的亲戚们围坐一圈,象征着家庭的大团结。吃着味道熟悉的家乡菜,在一次次碰杯中感受年的味道,但最最浓厚的年味,要算是在那美味的春卷中了!

炸春卷是年夜饭中不可缺席的一员。奶奶是包春卷的高手,饼皮在她手中灵活舞动,看似简单的操作之下马上成型,让人不禁佩服不已,最后在和调料的交融中变成了一个个精致均匀的春卷。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口中生津,想要大快朵颐一波啊!

等到那一盘香味四溢的炸春卷端上来时,我和堂妹总是抢着夹它们。沾一点醋,一口咬下去,酥脆的'外皮被咬开,包裹的马兰或芥菜曝露出来,真是想想就垂涎三尺了!虽然有点烫,但是沾了醋之后那恰到好处的滋味真是让人光想想就受不了啊!

但比春卷的美味更让我铭记的是包春卷的奶奶,奶奶已经一大把年纪了,她还能给我们包多久春卷呢?以后的春卷还会那么美味,那么完美吗?她克服腰椎疼上街买菜,会为了帮爷爷一起做饭而忘记吃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吃上美味的春卷呀!

春卷里不仅包着浓浓年味,还卷进奶奶深沉的爱。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28

一提起年味儿,大家眼前肯定会浮现出一片中国红。但我家却没有过多的红色,除了大门上的一副红对联,阳台上的一只红灯笼,以及我房间里的红包,也就再没别的红色装饰。尽管这样,但我家也有浓浓的年味儿,我家的年味儿主要在那顿丰盛的年夜饭,和那浓浓的关爱。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家做了一大桌子的美食。外婆、妈妈还有小姨齐上阵,我们这些小孩就在旁边打下手。第一道菜是“清蒸鲤鱼”,我把鲤鱼摆上桌以后,正准备去看会儿电视,但是厨房里传出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又吸引了我。原来外婆正在炒“红烧肉”,这是我的最爱,它刚一起锅,我就忍不住直接用手抓起来先吃它两三块。正回味着“红烧肉”的美味,“手抓羊肉”也从阳台的.烤架上抬了上来,这可是这顿年夜饭的“主角”。菜上齐后,大家围着餐桌坐下,这几年来,一直是爸爸做新年感言,结束后大家就开始大快朵颐了。

大年初一,我美美的睡着懒觉,因为看春晚看得太晚了,妈妈也就由着我。在睡觉的时候,一丝一毫都没有注意到有人在我的枕头下藏进来什么东西。妈妈喊了几遍,要去太婆家拜年啦,我翻着慵懒的身子,却发现枕头下有一个红包,我打开一看,里面除了压岁钱还有一张纸条,我便拿出纸条读了起来。“儿子,今年你已经11岁了,不小了,你要放下过去,去展望未来,不要再为成绩烦心了。——妈妈”。

读完后我又想哭又想笑,笑妈妈还是这么古板,哭自己这么没用,新的一年我要更加努力。这就是我家的年味,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年味。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29

盛泽名气响当当的小吃有许多:盘龙糕、油墩、烧卖……其中,享有百年称号的只有盘龙糕。我一直好奇着盘龙糕名字的由来,更期待着有一天亲手制作并品尝。这一切都如我所愿,近日,吴江日报小记者们欢聚在盛泽小学升明校区,一起揭开了盘龙糕的神秘面纱。

我们首先了解了盘龙糕的由来。原来它带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盛泽以前曾遭遇了龙卷风灾害。肆虐的龙卷风不停地从盛泽的东面席卷至西面。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一条神龙出现在当空。它围绕着盛泽不停地游弋。很快,神龙压制住了龙卷风。盛泽人民为了感谢神龙,做了一块糕来纪念,并取名为“盘龙糕”。知道了盘龙糕的历史故事,我更加期待制作盘龙糕了。

终于,我们开始做盘龙糕了。制作盘龙糕有三种佐料:玫瑰豆沙酱、红糖粉和米粉。我觉得玫瑰豆沙酱像辣酱,那么盘龙糕会不会带有辣味呢?红糖粉像碾碎的红豆,盘龙糕应该带有红豆的味道吧?……我们一步步模仿着老师制作盘龙糕的步骤,盘龙糕终于放入了蒸箱。随着飘出的香味,盘龙糕出炉了。糯糯的、甜甜的……这就是盘龙糕的滋味。品尝着盘龙糕的味道,小伙伴们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甜蜜的笑容。

如果说,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制作盘龙糕的过程,还知道了盘龙糕的'故事。我们这一代人,对盛泽的很多历史典故知道的甚少。我希望可以多参加这类活动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自己的乡土知识。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30

年的味道一直在变化,不变的,是那份无法割舍的亲情。

春节假期里,每天都是忙碌的。年前,家里熏制腊肉、腊肠,买年货;从大年初一开始,又要到处去拜访亲戚。就这样,春节假期就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过去了,年味也比小时候淡了许多。

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是因为我们长大了,不太渴望过年了呢?还是现在的生活让我们找不到过年的感觉了呢?

小时候,过年时我们可以吃到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零食;可以和堂哥、表弟们一起放家人早早买好的鞭炮;还可以领到家人、长辈给的压岁钱。那时,我是多么的渴望过年。

而现在呢?许多过年时才能吃到的零食,平常就可以吃到了;以前吃完团圆饭,小孩子们涌出去放鞭炮玩,现在因为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也就再也没放过了。

尽管年的味道变淡了,但过年对我们依旧很重要,不为别的,就为过年时一家团聚的亲情。现在的我们早已不拘束于以往的形式,过年也没那么庄重了,但这是好是坏?这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

今年,又忙碌一个寒假。准备比往常丰盛许多的零食,各种各样的年货摆满了桌子,只等客人的来临。我也开始期待那丰盛的年夜饭,当然,少不了那可爱的压岁钱。

年的味道在变淡,过年时传统文化也在消失,但那无法割舍的亲情始终不变,还会一直延续下去。

年味里的亲情日记 篇31

除夕悄悄地近了,年味儿越来越浓了。人们忙吃忙喝的,虽然忙,但是很快乐!

星期四的下午,我正在做作业,外婆说:“快到除夕了,我们做藕饼吧!”外公接过话茬:“做藕饼当然少不了要炸丸子哟!”

说干就干,开始做藕饼啦!外公先做好准备工作:洗藕、绞肉,外婆制作面糊!制作面糊特别有趣:我抢着把面粉倒进盆里,加适量的温水,再搅拌搅拌,将水和面粉融为一体就像稀泥巴一样!外婆开始把藕切成片,我和外公负责“夹”。两片藕中间夹一些肉,夹好后用手轻轻捏一捏,防止藕片散开,这道工序我最拿手。不一会儿我们就把所有的藕片制作完成,就等“下油锅”了。

“开火、倒油,挂糊、开炸”圆圆的藕片在锅里不停地翻滚着,一会儿就变成金黄金黄色的`,外婆用一个带网的勺子捞起藕饼,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送到嘴边!“小馋猫,烫!”没等外婆开口,藕饼已经到我嘴里了!“香!脆!还要再来一个!外婆,您的手艺顶呱呱!”我一边吃一边竖起大拇指!

外婆开始糯米做丸子了。先把糯米煮熟,搅拌在一起,再揉成一个很圆的球,放在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就像一个个黄金果。一口咬下去、脆皮可口,好吃极了!外婆和外公忙忙碌碌一上午,终于弄好了!

今天真开心啊!因为我亲手做了藕饼,还品尝了美味丸子和藕饼了,最重要的是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