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抒情散文

请欣赏中秋的抒情散文(精选20篇),由多美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1

中 秋

世间纷扰,狼烟遍地。他于贫瘠之地被他寻得,得他赏识。知遇之恩,当倾力相助。自此,挥兵北上,出谋划策,戮张讨陈,他以睿智,助他夺城治国平天下!而他,亦待他为友,事与相商。默契流转,二人虽口不相言,仅眸相凝,便已明了。

“伯温,汝可知,汝乃吾之子房。”

他懂他,知他,亦尊重他。

后来他终成人上,睥睨天下。

他一朝了却君王事。八年中秋,他伴他左右,惟愿与他共赏轮月。他言他乃他之子房,他又何尝不是他的汉王。手足情谊,知遇之恩,他于他,乃感情彻入骨髓之挚友。

怎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他深知他,重八,从不是能共享荣乐之人。他愿与他共渡战乱繁扰,却不愿与他共赏江山。

感君回顾,金戈铁马。恍若一梦,故人天涯。

天下大定,他功成名就,重整纲纪,严明律法,巩固江山。却忘却,重八,早已不复昔日仁厚。

灯尽油枯,他一朝染病,他特遣了胡左相携御医诊治。可他望穿朱墙,却等不来他。

一番药汤,他愈加郁结,他便明了。狡兔死,走狗亨,飞鸟尽,弹弓藏。

“十年中秋,生死共度。竟真是,抵不过江山半角。”

再想初时,他谦逊温和,温柔笑意,盈盈言道,若有朝取得这天下,定邀他共赏。仅一眼,他便见了他眼里的诚挚认真。

可笑,纵他斩将搴旗,算尽天下,也终是失算了自己的纯真。

洪武三年,封诚意伯。次年,他请辞归隐山林,他敛眉,准奏。

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

大限将至,他将子孙召至榻前,训示“吾刘家子孙,自吾之后,皆不可再学权术之道,切不可再踏仕途之路。”

中秋谁与共弧光,把盏凄然北望。

自后中秋,太祖再不见了他。

正德八年,追封伯温为太师,谥号文成。

嘉靖十年,再论功绩,配享太庙。

只是这莫大荣耀,如海昌盛,却再不与他相干。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2

赏月。不知哪来的错觉,却看到了去年今日的自己,黑暗里,木然的坐着,任数只蚊子鱼肉。多想回去对她说,不怕。多想让她明白,这世界很大,明天到底是要来的,天涯海角不过是个谎言。可是不能,可是没有,唯独闭眼过去,永难补救。 身边的人说,看月亮,那一刻,我竟很难过。 白天走了很长的路去拜佛,站在佛前却不知有何大心愿可许,无所求。倒是山间凛冽的风,吹得刚从人声鼎沸中脱离的自己一身清凉。 在那所并不摩天的楼里,在每天来来往往的路上,自己看自己,都像隐形人。像鱼缸里的金鱼,带着仅有的7秒记忆摧枯拉朽的游。有人说,我是个很难有满足感的人,看不见甜甜圈,只看见中间的空缺。 小朋友问我爱是什么。笑。爱于我而言实在算不得与生俱来的天赋,却固执的认为,当从一个人身上学会如何去爱,便是再也不爱这个人的时候。一个人会消失的,世界很大,我们适逢其会,却又难免离别。很多以为下半生可以慢慢完成的心愿,会在一夜间落空,可即便一个人,即便可惜,仍然要走下去。 日子淡如水,每天给自己做早餐,开会,上班,学习,历练,虚与委蛇,每晚熬到面膜后一关灯便毫无遐想轻松睡去。周末踩着拖鞋去购物,或在难得的假期跟家人围着大桌子吃饭聊天。抬头看绿油油的大树,偶尔调戏狗狗,喝杯咖啡,听一些旧音乐,发呆,青苔从脚趾漫延到眉宇。 朋友说,怎么感觉你从去年喝醉后,就一直迷迷糊糊不曾醒来。难不成是另一个盗梦空间?若果真如此,我只怕醒后不记得,那场自编自导的游戏。想从这剧情中复审自己,却发现荒谬如刻舟求剑,舟如何停留,水如何逆流。我的剑早已生锈,那道坚韧的锐已然乌有,事如春梦了不痕,人生左不过遇见什么,就是什么。 彼一时再笃定的眼神,也逃不过时间编剧的手。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青春到底被胡乱消耗,记忆忽老,岁月把拥有写成失去,把河流写成山川,把曾经写成不过汕然一笑。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3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我们一家和芊芊姐姐一家相约去体育公园赏月。公园里来了很多赏月的人们,有的搭起帐篷,有的席地而坐,湖边,草地上,到处都是。公园里弥漫着浓郁的桂香,到处荡漾着人们的笑声,中秋之月,我们期待着。

来到离湖不远的地方,我们找到一块满意的草地,把帐篷搭好,大人们坐在垫子上聊天,我和芊芊姐姐去湖边散步,沿着湖边慢慢地走着,天渐渐暗了下来,走着走着,突然,芊芊姐姐手指远处天地相接的地方,“快看”!在天地相连的地方,一轮巨大的蛋黄色的月亮露出了半个脸,天空大幕开启,很短的时间,月亮就从地上跳到了天幕上,蛋黄色,无光,无比的大,让我们欣喜若狂。不一会儿,一轮皎洁的明月就挂在了远处的树梢上,月亮向上一窜一窜的,像迈着轻盈的脚步。过了一会儿,便腾跃到更高的空中了。抬头望去,在天空大舞台上,彩云是灿烂的背景,星星是舞伴,它们簇拥着这位出色的舞蹈家,尽情地变换着舞姿,月儿似银镜般光彩夺目,月光如流水般清澈,月光撒到湖水上,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湖面波光粼粼,不由得让人想起许多文人墨客有关月亮的诗句: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多美妙的意境呀!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也是在写这中秋之月吗?只有这中秋之月,才有这般迷人的魅力,才能这般令人陶醉!

描写中秋节的散文

环顾四周,远处的紫金山,近处高低不齐的树和小山丘,都沉醉在朦胧的一片夜色之中,月亮把银色的光芒倾泻在大地上,给远处的树木蒙上了一层白纱,仿佛仙境。我们抬头仔细端详月亮,上面还有一块黑影呢?那可能就是嫦娥吧!旁边那一小块黑影,应该就是玉兔啦!我真想和她们会会面,可惜那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月光似水,月色如华。中秋之月,带给我们无限遐想,带给我们诗情画意的美好意境,带给我们光明、团圆的欢乐!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4

离家在外很多年了,其实,孤独总是有的,可是,今天,我格外的思念我的父母!

我是个只记得陽历日子的人,直到今天早上,我才知道是端午节了。在端午节前两天,是母亲的生日,这些年以来,一直没有时间,在母亲生日的时候和母亲欢聚过。也许年龄不是很大的缘故,以前没有自责过。可是,今天的电话打过去,心情一下子就无法平静了。

今年母亲生日的时候,正好赶在了星期日,姐姐们都回家了,大家都很开心,用了一天的时间欢聚,听母亲在电话里说着那天的情景,我的眼里,不知为什么,泪水扑簌簌就下来了。刚刚平静了一会,姐姐又打来电话,又说了那天他们的快乐,我感觉到,那么难过,如果,那一天我能记得,回去多好。可是,周日那天,我的确有很重要的事要做,无法脱身啊!

母亲,永远那样的宽容。她没有让别人打电话叫我,知道我的心情和我的忙碌。今天我还埋怨,母亲却说,本来谁都不想让谁回去,可是,他们先斩后奏了,也没了办法。

母亲,那个生我养我的人,在我的生命里,多么的重要啊!给了我生命,还用自己身上的美德,潜移默化的教育着我们。在我们家里,母亲永远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从来不愿给别人添麻烦,哪怕是自己的儿女,哪怕是一丁点的生活小事,母亲从来都是自己克服困难。比如盛饭吧,母亲如果在饭锅的跟前,就会主动的给我们盛饭,可是,换了别人在跟前,母亲就会自己亲自去盛,开始我真没有发现,后来,大了,慢慢的懂得了,才知道。这就是母亲的伟大吧!

从一件小事上,正看到了一个人的内心灵魂。母亲是淳朴的,是我们无数个伟大母亲的一员,而且,在我的眼里,母亲有时候比其他的母亲更不容易,更艰辛。哎,我没有能力改变什么,可是,我只想告诉母亲,其实,我心里对您的爱,太深,太深。

今天,正值端午节,想起了母亲,更加的思念家人。真想一步就回到家。可是,我却没办法回去。思念,思亲,希望他们健康,快乐!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5

中秋之月,圆亮而明静。此时的心也静得没了杂念,犹如风在静止。皓月中嫦娥翩翩起舞,飘逸的裙带,婀娜的身姿,优美得让人爱怜。此时的你遥坐在这空郊野外,你已记不清这这是第几个孤寂的中秋之夜。

正值21:09分,听说此时中秋之月,是九年来最圆的一次,也是你思乡最稠的一次,乡意浓浓。一股沁心的甜,凝驻心尖:在遥远的小镇,在偏僻宁静的农庄,在蔷薇花爬满栅栏的小院,在那儿时驻足的柿子树下,你的娇妻怀抱着恬静熟睡的孩子,哼着古老的儿歌,凭借着这满眼明月,向你寄去遥遥的祝福与思念。

为着她的男人,她挑起家的重担,从一个花季少女步入了妻子的行列。其实那时她并不懂家和男人的概念,更不知其中的关联和深刻内涵。那年元旦,是欢笑、新奇的一天,村里来了很多人,个个幸高彩烈,洋溢着满脸的笑。这便完成了她一生重大转折————为人之妻。

在短短的七天婚假后,你便踏上了归途,是说去一个遥远而偏僻的铁路小站。至此便离多聚少,她便开始懂得什么叫思念。随后在夜里,在孤枕上,在依然红艳大大的“喜”字下面,留下了泪的痕迹。她文化不高,不懂得什么是怨言,只是默默支撑着,做着一个女人应做的一切。

那年孩子出世,你却捎信来京九铁路提速不能返回,你说是政治任务。满心怪罪的她,一听“政治”二字,非但怨气尽散,反而肃然起敬!如此一般政治大局稳定跨越式发展陆续捎来,只是不见了你的身影!

今夜中秋之月真的很圆,如澈的水,如静的心,如至的烟,恬静而又惆怅。因人又捎来话说“改制”后你一定返回,你说铁路即将腾飞,你说改制后前景光

明,你说-----。

其实她真的文化不高,但她知道只要你付出的幸福,那便是她付出后最大的收获。今秋的月圆亮而明净。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6

一人独坐在外面的石阶上,凉爽的夏夜里,不自禁的望向天空,只见一轮皎月隐在枝头。

那轮月是那样圆,似是附着青花的白瓷盘。它正静谧的,在这片属于它的夜空,散发着它的芳香,氤氲着它的光芒。它是那样娇羞,怕是恐我窥见它的美,便叫来几缕薄云遮住它的面孔,可能是想隐住它那有些泛红的双颊罢。可那云却来不及给月遮挡,早已融化在它那双手中,融化在夜阑之中,融化在圆月的温柔之中。

又是一个月圆之夜,使得我不禁想起了中秋。中秋的月,也如今天那样圆,那样的交界。中秋之月,那叫一个美字。千家万户,在同一年份的同一月同一日上欢聚,在同一个时刻,享受团圆的喜悦,一家人品着月饼,喝些小茶,围坐在小院中赏月祈福。这,就是中秋的美,可以美到让让你沉醉。不过别忘了,今日可不是中秋。

不是中秋,却也月圆。现在的景,是走过一个一个路灯的我,看见自己的影子从越来越短渐变成越来越长,又从越来越长变回到越来越短,周而复始;抬头便仰望那月光,与那点点星辉交织交融。一片寂静的景象。

不是中秋,却也月圆。这样淡淡的怡人,美在眼,醉在心。假如心底是片湖泊,那么这样的美就如同一滴高空滴落的水珠,能够让湖泊泛起波纹,能够让心底那一点小小的情愫缓缓荡漾。

不是中秋,却也月圆。即使这时的圆月没有打上一个令人难忘的名号,但它依旧美,美到令人难忘。虽然没有“中秋”的光环所笼罩,但它秀出了自己的本色。本色才是自己最耀眼的魅力。

那么多人总是拘泥于模仿别人,期望从别人那里分得一杯羹,殊不知每个人都有那份属于自己的美。即使没有别人的光环,我们也可以与他们活得一样精彩!

即使不是中秋的月,也可以圆出自己的静美;即使不是中秋的月,也可以圆出自己的本色;即使不是中秋的月,也可以圆出自己的精彩!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活出自我,秀出本色呢?

不是中秋,却也月圆!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7

赏月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一大乐事。而今,面对那精美的月饼豪华的包装,却品不出什么滋味,引不起购买的欲望。相反却对儿时做月饼,吃月饼的那段苦中有乐的岁月咀嚼不够,回味悠长。

中秋节快到了,大爷叔叔们便开始张罗做月饼了。垒灶、支锅、磨面、生火,一家做几家帮,有柴的出柴,有面的出面,有人的出力。因此那不仅是在做月饼,更是一种亲情的交流与沟通,没人在乎别人出多出少,干轻干重,只要一个锅里摸勺子,就是一家亲了。

做月饼不比蒸馒头,蒸馒头,一个人就可以独当一面,而做月饼却要复杂得多。工序多,是技术活。所以,既要有技术指导,又要有美食顾问。和面、调馅、加工、烤制,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用做月饼的馅几乎全是自家产的,土法熬制的红糖口劲绵长,刚出土焙干炒好的花生仁香脆可口,加上核桃仁、冰糖、染红染绿的粉条,按一定比例调好。嘴馋的孩子经不住诱惑,抓了把馅子就往嘴里塞,饕餮的吃相,惹得大人一阵大笑,挨了自家老子的一个凿栗,孩子痛得连跑带跳,弄倒了油瓶,弄洒馅子,又引得一阵呵斥。

馅子调好了,面也和得了,炉火也旺起来了。下一步的活儿就是加工月饼了。拿出新刻的模子,一个个如圆月一般的月饼就出来了。做月饼的模子是请村里好刀工的木匠专门提前刻好的。题款或是“月圆花好”或是“吉庆有余”或是“五谷丰登”,将一句句朴实的祝福与祈盼刻进其中,所以,吃月饼时虔诚的神情,不仅是在品尝香甜可口的月饼,而是品味一种如饮甘醪的祝福,将美好日子一同咀嚼咽下,并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释放回味。通红的炉火,滋滋的响声,香气薰蒸得大人孩子都把持不住,撩拨得口水直往肚子里咽,食欲一次次的被激起,那种滋味那些记忆,是吃惯了鱼肉荤腥、山珍海味也无法体味的,无法比拟的。所以待到刚出炉的月饼连吁带呵还不敢沾唇,早已有性急的忍着烫吞咽下去。而有的人则拿在手中待到凉透了,看看从哪儿下口,别一下子咬碎了月亮,吃掉了嫦娥,细嚼慢咽,引得早早吃完,却还没品出个什么滋味的人白白的眼馋。早就下肚的孩子们往往又从大人手中再分得大半个饼子。

月饼做完了,人口多的人家五斤,人口少的二三斤,当年的中秋节就富足丰盈了。分到家中,留下三五个让孩子老人过节,其他的用红纸包好,赶在中秋以前走亲访友,将祝福一起分享。越是在那物质匮乏的岁月里,亲情味越浓烈,一家有饭吃就决不能让邻里亲朋饿肚子。那是不夹功利,血浓于水的亲情真情,是维系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丝线。

久蜜则糖苦,久苦则糖甜。那种发自内心的至纯至朴的体验只有经过苦难浸泡的心灵才能真切地体会出,因而,那种体验是弥足珍贵的,回味悠长的。

再也没有吃到那样香甜的月饼,再也没有那种虽苦犹甜的至美感受了。因此,在这佳节又至的时候,我想起了火烈绵长的往昔岁月。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8

“明月千里寄相思”,古人的千年一叹,至今仍情真意切。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它唤起了我对友情的回味,对亲情的感怀,对爱情的思念。

昨天已成为记忆,一些儿时长大的玩伴和曾经相熟的朋友,虽偶尔还能记起他们的模样,但紧张忙碌的工作却成了我们不能常见的借口,使这些美好的情感越飘越远。忆往昔,“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老先生的千古名篇,便是当年三五好友相聚时的真实写照。通宵达旦的畅饮,醉得酣畅淋漓,却是那样的飘逸、放荡,谁也不会顾及醉酒后的尴尬,想怎么放肆就怎么放肆,其间的温情,其间的友爱,足以让人铭记一生。又至中秋,想重温那些人,重温那份纵情和那份随性,谁想却应了李后主的那句话——雕楼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月到中秋,愿我们珍惜友情,重拾起那份“发小”情怀。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月里还掺杂着一丝酸涩的东西,虽然高速发达的通讯设备可以让遥远的思念近在咫尺,但电话和视频却永远无法替代亲人团聚时那份热闹而温馨的浓浓温情。远在异乡的游子,看着渐渐圆润的明月,仿佛又回到了心中那个最温暖的地方——家。想到年少时的中秋之夜,亲人们围坐一团的情形,不由得潸然泪下。“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我们身处何地,世上最牵挂我们的人,永远是父母。

月到中秋,儿想家、亲想儿,愿天下的父母亲都身体健康,无论孩子走得多远,回家后都能痛快淋漓地叫一声“爸、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对有情人的衷心祝福。身处两地的爱人们,心中的那份思念和煎熬却无法释怀,每一次的短暂相聚和忧伤的离散,又怎能用一句“两情若时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能慰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思念,在这个月圆之夜变得愈加浓烈。

月到中秋,愿有情人不再对影成三人,结束“终日思君不见君”的日子,千里共婵娟。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又是一个美好的月圆之夜,愿普天之下,月圆、人圆,所有美好的愿望都能圆在月圆之时。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9

静夜,一轮圆月高挂,清辉漫洒,独坐月光下,一份孤寂,一分清冷,增加几分思念。

抬头,望着那一轮让人燃起乡思的月亮,不由在键盘敲下那一首【父亲】,“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龚玥的轻吟浅唱,又把我拉回儿时画面,那时候,我常在父亲瘦弱的脊背,几多温暖,几多欢快的童年。父亲总是在农忙收工时,背我去看电影,或是去邻居家串门。也许是我最小的缘故,父亲他不管走到哪,都会带着我在身边。长大一些,我上学的年龄了,家和学校隔着一条河,每逢上学放学时,他都会把我背过河去,看着我快到学校时,自己才转身往家的方向走。那时候不懂的什么是慈爱,只觉得爬上了父亲的脊背就不用走路,还能去自己喜欢的地方。一直到四年级,因为学校集体降级,我转学去另一个乡镇就读,才结束他每天往返几次的背我淌过那条小河,可每逢暴风雨来临时,他不放心我自己回家。放学走近那条小河,总能远远看见他坐在河边石头上等我,看见我来,他就会背我,而过完河他也没放下,翻过一个小山坡,一直把我背回家。放下我时,他自己却累得大口踹气。那时的父亲,他真是一头拉车的牛。

在父亲的背上,从幼儿到童年,从童年到青少年时期,总有许多叙不完的情景,而长大成人之后的我们,却远离家乡,为了各自的生活,留给父母一份寂寞与孤单,父母为了我们更好地生活,从不会说起自己那一份落寞与孤独,只在某个时候,儿孙齐聚一堂,他们才把最开心的笑意写在爬满皱纹的脸上,他们在意的,不是你给他们多少礼物,多少钱才。再多的苦,一份团聚是所有的满足。

而今又逢中秋团圆日,月下的情思,却是重山阻阻,父母也会伴随一份失落,等来的,只是一声电话的问候。

此时,那月隐进云层,似乎和我一样,有些伤感,有些心酸的泪流,女儿也想借那清歌一曲,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10

中秋即将来临,洋溢出节日的喜庆。妻子托朋友的福,得到一盒包装精美的月饼。为提前感受中秋的味道,她鼓动我吃月饼。慢慢地,月饼的香,月饼的甜沁入心脾,温暖我的灵魂。随之,那一幕幕香香甜甜过中秋的往事就纷至沓来,历历在目。

还是在我们小时候,家里的中秋就格外引人向往。不过,那时家境贫穷,经济拮据。父母节衣缩食,计算开支,简单合议后,由母亲到乡场买回几个麻饼,全当过节的主打“吃食”。

母亲将麻饼放进碗柜,没有关门,沉香便弥漫开来。我和弟弟垂涎欲滴,趁母亲干别的家务活之际,从碗柜里拿出一个麻饼分着吃,那馋劲就甭提了。“幺儿!少吃点,晚上还要赏月、吃月饼哟!”母亲见状,并没有过多责备,只是善意地给我们提醒。

我们也很懂事,知道父亲和母亲还没吃呢,就此打住。

到了晚上,中秋的月亮圆圆地挂在空中,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过节了!”父亲一声吆喝,率先拿起麻饼吃起来。我们早已饿得饥肠辘辘,吃得分外香甜。当然,一向乐观的父亲还会抬头看着皎洁的月光,呷一口老白干,吃一箸菜,发一串感叹,怡然自得的样子十分可爱。

夜深了,母亲收拾着,还在演绎着锅碗瓢盆交响曲;父亲酒兴浓厚,讲述着月亮、月饼神奇幻化的故事。听着,听着,我们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月光依然皎洁,大地依然亮堂,老屋依然肃立。我们到外地读书了,很少回老家与父母过中秋,只得买个月饼来吃,倚着窗户,看看月光,寄托对父母的思念。

不经意间,一个个中秋静静地来,悄悄地去,传递着父母的关爱,传递着我们的挂念。父母的银发早生,皱纹密布,干茧纵横,已然老了。而我们也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挑灯夜读,一路过关斩将,终于考上了大学,走上了工作岗位,成家立业。

原本想回老家去过中秋,好好感恩操劳一生的父母,然而常因工作关系、人情应酬导致回老家过中秋的事搁浅下来。每每想起这些,愧疚的情愫就会陡然涌出,让我们心中倍感酸楚。不过,我们会在中秋那天,给父母打去电话,送去诚挚的问候与节日的祝福。加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家庭负担的减轻,父母的中秋再没了拮据和将就,有了质优价廉的月饼,有了丰盛的菜肴和提神带劲的酒,有了我们打回去的电话,两个老人家也会把中秋过得香甜,过得自在。这样一来,我们的心里才会多少有些慰藉,多些释然。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11

再过几天,就是中国人们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了,按照人们的惯例,一般都是全家人吃过晚饭后,围坐在窗前的茶几上,摆上精美的月饼、瓜果,一边品味,一边赏月。如果天公作美的话,皎洁的月亮高高的挂在遥远的天空中,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心情也会格外的清爽。

记得小时候,出身农村,家住平房,小孩子们对中秋节的期盼绝对不亚于过年,七十年代,正是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但母亲无论多么忙碌,总要在中秋的夜晚亲手为我们准备一顿“极其丰盛的晚餐”,那就是蒸一锅热气腾腾的白面馒头,出锅以后,在馒头上点上几个小红点,说是等晚上月亮出来以后,给嫦娥姐姐吃。后来,农村经济条件好了,不仅蒸馒头,还打月饼、炸丸子、配小菜、弄小酒,所有的这些精美食品摆放在圆圆的饭桌上,或形“圆”或意“圆”,总之就是要月圆人更圆,淡淡的月光下,苹果,西瓜,葡萄所有的吉祥、团圆都被母亲做出各种精美图案摆放在饭桌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父母亲每年都要给我们讲述中秋的来历和嫦娥的传说,让我们永远都难以忘怀。有时干脆就把几家人的餐桌合并到一起,再点上一堆干木材,既驱蚊,又取暖,红彤彤的火光映衬在每个人的笑脸上,孩子们桌前桌后,院里院外玩耍嘻戏,大人们谈古论今更是笑声朗朗,一种浓浓的节日气氛充溢在院里的每一个角落。那个年代的人们太容易知足了,没有广播,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几个家庭简简单单的自发组织一台纯天然的不需经过任何修饰,任何渲染的“中秋晚会”,没有伴奏带的独特的歌声听起来美妙动听,没有经过事先彩排的小品表演起来照样让人捧腹大笑,欢歌又笑语,丰盛又丰富。中秋的喜悦渲染着美丽的大地,月亮显得越发柔美,星空显的更加灿烂。以至于多少年后的每个中秋之夜我都会想起儿时在农村度过的中秋节,这是现代的孩子们永远都无法享受,无法体会的美妙绝伦之乐。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12

是谁在念词,又是谁在点语。那些中秋的词语不该是繁星点缀,皎月可人,悦乐盛宴的吗?可,为什么,只抒了那幽蓝灰静的篇汉那段断徐徐孤筝曲呢?-题记

那诚邀明月缀中秋,那星火灿烂点诗词;举杯又高歌,品佳肴尝月饼,添增了那些许的歌舞欢腾,好烦杂的声音,吵的欢乐;闹的喜悦。吓跑了雨阻拦了风,少了那份静谧思绪。唯有,那株蓝玫我行我素独尝涩独观青,独览那片欢声笑语的海已伤已感已念。沉寂闹;曲终忧;宁静绪;目阅文;穿越境,置角落。

中秋快到了,这个中秋的颜色是紫色还是蓝色亦或是彩色,旋律呢,是浪漫的还是伤感的也或是热诚呀!胶洁的月光,明亮可人。连扑面而来的风也是清凉随意。那么美的夜晚,就随遇而安吧,别忧别伤;随雨而静,不吵不闹;随风而止,不骄不躁;就算那孤独傲慢的蓝依旧未曾改变,也请随风优;伴月明,可否优雅含蓄在那凉爽舒怡一篇里。

纠结的美丽伴月明,思绪中点缀着忧伤的分解式,触键即成殇;拎起那句勿念的话语裹携在消邦的夜曲中,触念忆成伤;忧伤的幸福,伤感的温暖,盛宴的孤独,甜酥的沉寂,美酒遗苦,佳肴独楚,藯蓝夜空月更明,才子佳人自挽忧独踏秋,孤赏溪单悦读秋,息息生生滋滋;捡一片落叶盛酒独醉,挽一缕清风尝佳肴自知。

沾墨提笔落中秋,抬头望夜空那月光依然静舒,低头观万家灯火馨光是那么扰人,闭眼静享此刻无一处静落,只好,铺满了忧句伤语在那夜中秋。

静思宁绪邀中秋,携那知足的琐事,理解的遗憾,醒悟的放手只邀那明月一轮,唯赏;却,云遮月,星幽黯,唯暗伤神;撩开伤感的那层纱,迎取清新那空气只为邀那皎洁月光一秋,欣赏;而,月无光,星灰黯,独坐灯火,静夜思那中秋。

无法邀一中秋,惬意;无法邀那中秋,浪漫;无法邀这中秋,欢聚;无法邀个中秋,静享;只埋入灰语幽词中寂敲,哒哒哒;哒哒哒。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13

明天传统的中秋佳节,能在这个时候休息回家,感觉真的很兴奋。下午的阳光依旧是那么刺眼,干燥的空气中漂浮着灰尘让人有些晕眩。空中的云朵也在不经意间聚到了一起……回家的心依旧是如此迫切,收拾好行李,收拾那颗回家的心,收拾好一切。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和心脏跳动的旋律,踏着轻快的步伐,向着那个梦想的境地前行。没有任何东西能阻碍我此刻前进的脚步,激动的心难以言喻…… 一直都是精神饱满,一直都是无法入睡。尽管昨夜一宿未眠,但高涨的心情却如同攒动的火苗,燃烧着我的心房。车窗外的风景一闪而过,但我还是情不自禁的喜欢注视那段恒古不变的景色。虽然并不是风光旖旎。因为我知道,那是在向我阐明,家的位置就在前方,而且很快即将到来。

曾经的我对于中秋没有太多的憧憬,自从来到这之后才发现,原来每一个能和家人团聚的节日都是如此的美妙,如此幸福。不知道明年的中秋还能否如此幸运,还能否在家中度过,还能否在这一时刻见到我那些先儿时的玩伴。蓦然回首,往事依旧,青春一去不复返。不觉间,我们都在成长。不觉间,我将度过自己的第23个中秋。不觉间的回首,才发现很多东西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去了。为何那些逝去的美好只能靠回忆去拾起?为何那些美好的一切就不能循环往复的经历?为何从生命降生到结束都必须像直线一样前行,无法回头?为何?为何?……

家的景象渐渐呈现在我的视野中,从模糊的回忆到若隐若现如海市蜃楼般的景色,再到完整的建筑映入眼眸,视觉上一点点被拉近,真的好想能够永远留在家里,永远瞻望这宏伟的景象。

何时才能归来?何时才会不再迷茫?何时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又何时才能真正在我的家乡找到属于我的一片天呢?……

期待明天的中秋,期待月圆的那一刻,期待今后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就像脑海中想象的一样……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14

又逢一年之际的中秋佳节,人们早已蠢蠢欲动地期盼着这个团圆的节日,早在几周前月饼便充斥在大街小巷的商户里,买月饼成了大家的又一趣味。

尤记起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身为一名乘务员,在平时,为成百上千人提供便捷的出行,在中秋,为旅客的归乡之途保驾护航,而自己,却不能在节日里与家人团聚。虽然如此,小伙伴们却没一句有怨言,依旧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诚挚地为回家的旅人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与暖心的问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在9月14日的航班上,飞机即将起飞,我看到一位旅客正举着手机对着自己微笑,猜想他一定是在自拍。于是,我亲切的走到他的身边,准备提醒他关机时,发现这位先生正在视频,只听到他说道:“儿子,想爸爸了吗?媳妇儿,这么久以来辛苦你了……”。我忍不住心头一酸,顿住了脚步。看这位先生风尘仆仆的着装,想必是在外打拼无法经常归家的人,趁着中秋将至,回家看望许久未见面的家人妻子儿女,看着他对着屏幕对面的妻子露出抱歉的笑容,我想,那些他没能和家人团聚的日日夜夜,一定很漫长吧。

生命中总有许多的美好与遗憾,无奈与彷徨,即使细数也数不尽的喜怒哀乐,就像赫恩曼尼说的,我们太容易将生活视作线性的,前进的,向上的过程,但生活恰恰是螺旋的,有进有退,迂回曲折的。所以,尽情享受没有答案的人生,未尝不是一项优雅而高贵的事业。

正如乘务员的工作一样,看似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但遇见的是不同的形形色色的人。将旅客安全地送到想要去的地方是我们的使命,为他们提供暖心细心的服务是我们的情怀。就像大斯说的,要心怀期待,要让微不足道变得重若千钧,要让细枝末节变得缠盘硕枝。

最后,致敬我们可爱的民航人,大家中秋快乐!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15

中秋,八月中旬之秋。

适逢中秋八月,我独倚窗台,手捧书卷,望卷上明月。

始,空中依旧漆黑一片。似,还略带些黄昏的娇娆,玫红的妩媚;又似,墨迹屏风后微微一笑,倾城。

轻摇小扇,品书中之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呵,明月啊,你是寄了多少人的相思愁,思乡情?又,何来一方夜郎?又如何,微风轻摇芦苇之时婀娜?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叹,老树孤鸦鸣,秋露私沁桂。明月,明月,你可曾知道这秋思又是谁家可怜人?叹哉。

乌纱笼月,渐渐淡去黄昏妖娆,不留情面,一丝遗痕也赶尽杀绝。是,夜空中好似有了一星半点的纯白,确实在风吹动的乌云门帘下若隐若现,若即若离。伸手抓不住你衣的裙摆水袖,却在挣脱后留下回眸一笑,渐行渐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呵,青天大老爷,又怎知明月几时现?今夕于天,又是何年。风轻轻楼重重,玉碎碎冷寒寒。

曾忆儿时,那呼作白玉盘,瑶台镜。青云端上,嫦娥舞翩翩,吴刚桂万年。玉兔捣药,似与人间。后羿,你忍,射碎这一幅唯美天宫图吗?你忍,望清冷月宫,却不得团圆吗?

乌纱撑不住了,急急地退了场,月总算是正式登上主角的台。淡黄若白,鹅黄衬雅黑托。这是对偶吗?不,不是,她真的只有那么一点大,怎拟试比天?但就因如此,在浩如烟海的夜空,散出柔和的光,不是夜的冷酷与淡漠,流年逝水,逝水流年。

她独霸了整个舞台,其余一切都显得那么微弱,那么渺小。她不需要奋力展现,只需一颦一笑,又多少星为之倾倒。

我默默离开了窗台。

是的,她为众人所欣赏。

黑色夜幕,是精灵音符的跳跃。

她依旧挂在空中。

潮起潮落,悲惋的哀歌。

那么耀眼。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16

今年的中秋遇上了农忙,玉米正在收获。今年的风雨来的不是时候,玉米正在长棒子的时候被大风吹倒了,以至于现在成熟了却无法用机器收割,只好人工一个一个地往下掰,掰完还要把玉米秸子砍倒,然后用拖拉机拉回来。

十五那天,我在家里跟爷爷一起扒玉米皮。爸妈去田里掰玉米很晚才回来,晚上我们一家人吃了团圆饭,稍歇息了一下便又忙开了。

外面的月亮很亮很亮,照在满地扒好的玉米堆上,金灿灿的。

月下,我们一家人在忙碌着。大门口堆了一大堆白天扒好的玉米。八十多岁的爷爷和年过半百的母亲往篮子里装玉米,我则负责把装满玉米的篮子搬到身旁的椅子上。椅子正上方的平房顶上,父亲拿着一根粗绳子,绳子一端系着一个大铁钩,铁钩子伸下来,我帮忙挂在篮子上,父亲一用力,三下两下就把一篮子玉米提上去了,提到平房顶上后,弟弟再把玉米抬到稍远一点的地方倒出来,因为中间的位置,是给地里还没掰回来的玉米留的。一共四个篮子,依次不断循环,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忙碌着。一个小时后,两大车扒好的玉米就被搬到了平房顶上。一个小时就累得我腰酸背疼,两只肩膀硬硬的,不敢抬起来。

我这几年一直在外上学工作,很少回家,农活更是很少插手。扒了一天的玉米,白嫩的双手就被划破了皮,长指甲里嵌满灰尘,两个大拇指疼得要命。睡觉前打着香皂洗了好几遍才洗干净,擦上护手霜,也掩饰不了白天干活留下的疲惫,皮肤很明显粗糙了。才一天就变成了这个样子,母亲干了几十年,现在的双手该是什么样子啊?

农忙才刚刚开始,真想在家多呆几天帮忙,可是还得赶回去。第二天我跟弟弟都走了。接下来的一个周,爸妈还有爷爷还要继续忙碌。我帮不上忙,只能急在心里。希望他们农事顺利,身体都健康。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17

小时候,最盼望过中秋节,因为一到中秋节就会有月饼吃了。

今天又是中秋节,听到外面传来此起彼伏的烟花爆竹声,却全然没有以往的心情了。简单地吃点,洗漱了一下,就上了床。

夜半忽然醒来,打开了房门。呀!好一片银辉,恍如白昼。抬头一看,一轮圆月正挂在碧蓝的天空上。我很少见到这么大、这么明亮的圆月,不觉一时痴迷起来。

它就像一块晶莹洁白的玉璧,静静地挂在天幕上;又仿佛是一颗硕大的夜明珠,发出迷人的光芒。在它的万丈银辉下,星星们都害羞地躲了起来;不仔细分辨,真难找到它们的身影呢。只有东边天空中一颗较大的星星在远远地张望着它,但也不敢跟它争辉;‘月朗星稀’用在这里最合适不过。它是今夜天空中绝对的主角。在它的旁边,有一片片的云彩,不是很厚,均被它的光芒映照得雪白透彻,像雾、像纱、像堆积着的绒羽。仿佛只要有一阵大风,霎时就能把它们吹得无影无踪;可惜现在没有风,一切都那么平静。天空真蓝呀!简直就是一块澄澈的蓝水晶;又像是一望无际的碧蓝的大海。——那朵朵白云不正是它翻卷的浪花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多么优美的诗句啊!

明亮的圆月中,有一片阴影清晰可见。传说那是吴刚为了追求嫦娥,在不知疲倦地砍着那棵永远也砍不倒的桂花树。他怎么能砍倒呢?除非嫦娥心中永远没有了后羿。“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想要嫦娥不再牵挂后羿,那又怎么可能呢?

记得小时候过中秋节,有这样的习俗:在月亮升起之时,全家人都围坐在自家的院落中,吃着月饼,赏着圆月,听老人们讲着有关月亮的优美的传说。可惜的是现在这样的习俗早已荡然无存了。

月光如水,使人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有阵阵的微风拂过,带走了我残存的睡意;远处隐隐传过来几声犬吠,除此之外,天地一片静谧。

哦!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18

今年中秋,是在与父母的简单的一次聚餐中度过的,因为寻常,我甚至找不到一丝值得保存在我记忆匣子里的美好,是因为繁忙的学业掩盖了中秋的味道,更是因为我挚爱的亲人,此时已然不在我身边。我只能从花样日益繁多的月饼中,去找寻,依稀地辨认那些过往。

我又看到了那个忙着品尝月饼的不亦乐乎的我,看到了一张年老而已残旧的桌子,看到外公在月光中隐约可见的慈祥脸庞。那时候,中秋在我脑海中并无概念,因为那时的月亮并无异于评审,可以时常看见,可以让它跟在我身后,很服从,因此对中秋的月亮没了好奇心。可让我对之魂牵梦绕无法忘却的却是一个小月饼。

作为一个对一切具甜味的东西都有着严重情结的我,月饼自然是我所垂涎的,而月饼在我的印象中就简单得只剩下豆沙与砂糖口味了。因此每每中秋,看到外公做起月饼,总会不怀好意地靠近他,好蹭些吃的来。而吃完甜点的我却又露贪婪的眼神,外公此时总会笑着轻抚我的嘴角:“看你这个小馋猫!”

于是每一年中秋节,就在这种与月饼的邂逅中悄然度过,而外公,也在每一个月明的夜晚渐显苍老,于是后来,月饼变了味。

终于一年的中秋节,外公再也没能和我一起度过。那时起,中秋的月饼再也尝不出甜味——在我心中。即使品尝更多口味的月饼,也难以勾起我的兴趣,习惯了外公做的月饼的我,又怎么吃得下其他呢?

而也是那时起,月亮在我的星空却悄然升起。我开始睁着大眼睛,久久的伫立凝望那一轮极圆的月亮,可心中却有丝丝寒意。错过的月圆已然不能再重逢,而逝去的时光也无力被挽留。

中秋节,我依然走在回家的路上,回过头,想抓住背后那缕月光,却见不到月亮。曾错过了无数次的月亮,又怎么会始终如一地跟在我身后,并一如既往地给予我温暖呢?这已然不是那时的中秋了!

梦境里,我走在路上,欢笑着奔跑,一回头,满脸都是幸福的月光,我笑了,月亮也笑了。

也许,那样月光洋溢的中秋,回忆而美好。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19

小的时候,每到中秋,家里的月饼都多得吃不完,中国人好礼,尤其在中秋时,更是竞相以月饼相馈,犹记得当时的月饼为六角盒装,每个月饼都单独以透明玻璃纸包装,上覆一纸片,标明口味。著名的有莲蓉、枣泥、红豆、菠萝等,馅料是广式月饼的特色。似乎家家户户都饼多为患,一连好几天,都以月饼度日,都快食不知味了。

而我特别喜爱那白白软软又多层的苏式月饼,不油不腻。其实我爱吃的不是馅,就爱吃那面皮,人家说好的月饼应是皮薄料多,但我专挑那皮厚馅少者,最好完全没有馅。近年的月饼,种类及作法都有了非常的创新,令传统月饼相形见绌。

既然月饼和中秋密不可分,对于月饼的来头,可就要小书一番了。月饼,又称月团,或是团圆饼。早在唐朝,即有一厨子凭着想象,制作出形似月亮的甜饼,以供人们在中秋抬头望月时,一面口吃甜饼,一面怀想起美丽的神话,颇为诗意。而到了宋朝,甜饼几经改革,变成了专门在中秋赏月时享用。那时就称为“月团”。一直到了南宋,“月饼”才成为正式的名称。

中秋,除了吃,仍不忘联想“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及“玉免捣药”这三个传奇的民间神话。嫦娥奔月的故事,已是耳熟能详,由于她飞到了月亮的广寒宫,成了月宫娘娘,民间才有了中秋祭月的习俗。

“月圆人团圆”,中国人喜以圆月来象征团圆,所以在中秋夜,通常都会举家到户外共同赏月。一轮明月照当空,其清亮皎洁,光润似玉的景像,往往激起文人们的万般诗情,古今皆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水调歌头,成了咏月千古佳句,也成为情人们追寻爱情的坚贞誓言。

多亏了月亮,世间才多了许多浪漫传说,也因为它,给予了人们心情的寄托,无语问苍天,唯月解我心。也多亏了月亮,我们才有中秋。

中秋的抒情散文 篇20

秋夜,伴一盏孤灯读《红楼梦》。书房里,父亲种的那株桂花开得正盛,若有似无的幽香满溢在每个角落,甚至,温柔地缠绕在了指尖,在每一次翻动书页的瞬间,扑鼻而来。

彼时,正读到《红楼梦》中贾母带着众人在凸碧山庄过中秋赏月赏桂花一回。那山坡子上的桂花一定开得正当时,圆月中天,微风里花香袅绕,连那击鼓传花用的都是顺手折下的一枝桂花。最喜欢的,还是那段花下品笛:“趁着明月清风,天空地净,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想来,那桂花树下传来的袅袅笛音,一定也是浸透了桂花的香,令笛音更加的清透醉人。

自古,桂花与中秋就脱不了干系。仿佛是种约定,每年中秋前桂花都应约而放,千里迢迢奔赴圆月之约。中国古代神话里,吴刚在月宫经年累月,怎么砍也砍不断的那棵桂树,每临中秋,便馨香四溢。传说也只有每年的中秋,他能够在桂树下稍事休息,饮一盏桂花酒,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

猜想,吴刚,每一斧下去,那夹裹着月亮清辉簌簌而下的点点黄金屑,落到了何方?在西湖,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杭州灵隐寺,有一年中秋,皓月当空,有个叫德明的和尚忽然听见寺外传来滴答滴答的下雨声,连忙开门一看,只见从月亮上落下无数珍珠般的小颗粒。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师父,智一长老仔细一看,原来是月宫里吴刚伐桂震落的桂子。他俩把这些小颗粒种在寺前庙后的山坡上,第二年中秋,树上开满了芬芳的桂花。后来,人们把桂花种在西湖四周,渐渐种遍全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下“山寺月中寻桂子”的不朽名句。宋代词人郑域也云:“嫣然一笑,风味人间没,来自广寒宫,直偷得天香入骨。”桂花那沁人心脾的香,恐怕也只有根自月宫,方担得起“天香”的盛誉。

独坐书房,遥想,古人的中秋,不单有家人团坐,圆月当空,桂下品笛,更兼有以桂花和着糯米做成的“广寒糕”,就着桂花陈酿,联诗做赋,是怎样一幅其乐融融,充满情调,令人艳羡的情境。

夜已深,父亲敲门而入,提醒:“别睡得太晚。”顺手,在他的桂花下铺上张干净的白纸,夜风里,朵朵桂花如月中仙子,悠悠飘落。我知道,明天清晨,早起的父亲替我泡的那盏清茶中,一定有盈盈如莲的桂花,染香一碧茶水,每一口顺喉而下的,温暖香甜肺腑的,还有浓浓的父爱和暖暖的亲情。

其实,纵然岁月更替,纵使中秋的形式有了诸多改变,千百年来,依旧亘古不变的,是桂花的香,是中秋家人团圆欢聚的祝愿。

大家都在看